探索名著中的“深知识”,掌握“输出能力”

也有人号称,不读任何书,一切靠自己创意,这才是活出自己。我所认识的某广告公司的制作人也这么说。

这个人很有才,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广告都出自他之手。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在广告界,需要的是灵感,谈什么理论都没用,只是依靠敏锐的直觉在工作”的人,他说:“我不读书,爱看《哆啦A梦》。”

他说得不错。他将《哆啦A梦》读了一遍又一遍,比谁读得都深,因此,通过《哆啦A梦》,他接触到了大量书籍——他自己这么说。

实际上,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家里和职场,犹如图书馆那样摆满了书,而且种类包罗万象。就在这一书海中,从大人到孩子无人不爱的了不起的杰作《哆啦A梦》诞生了。作者的创作源泉来自大量的书籍,《哆啦A梦》这一作品的根源中有着深邃而浩瀚的知识海洋。因此,我们在读《哆啦A梦》时,能够感受到知识海洋的存在。

我还听说北野武先生读书量极大。有一次他在谈到电影的话题时说:“年轻人想要拍电影,但缺少知识修养,无法把思想表现出来。懂的事情太少就是不行,没有深度。”意思大致如此。

电影导演黑泽明也读过不少书,在他写的文章中提到,他自己都不知读了多少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书。1951年他把《白痴》搬上荧幕,但没有拍过《战争与和平》。而他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该小说,我们可以想象出他在拍那些以战国时代为舞台的历史影片时,是如何将从《战争与和平》中学到的并存积于自己心中的东西融入电影中的,这就是所谓的人的知识积累或者知识储备吧。实际上,不断增加储备量,即是不让人的思想枯竭的重要手段。

电影,可以说是向世人输出自己感受和主张的手段之一,为了提升这一输出手段的质,唯有提高输入的质和量。我们必须做的就是不断读书和不断倾听,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需要具备比过去的人更强的输出能力。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在销售第一线,就连在纯属自己的时间空间里,如何出色地表现自己,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都会左右别人对你的评价。仅从这一点上而言,我认为,如何更有效、更多地吸收新知识和新概念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命题,需要每个人自己来解答。

我将在第五章中详细说明提高输出能力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