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什么情况下可以表达心中的想法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在前文提到过,子贡是孔子身边最富裕的一个学生,很敬仰孔子。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因为老师总是提到“君子”,子贡想知道,君子的表现到底是什么。

君子如何界定呢?其实不容易界定。读《论语》这么多遍以后,我的感受是,君子与小人其实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很难确切地评价某个人是君子,某个人是小人。我认为在孔子的理解里,君子和小人也只有一个模糊的界限,或者说,君子跟小人是人生的两种状态。

每一个人体内都有两种不同的状态,有小人的那一面,也有君子的那一面。随着人生不断的成长,我们要减少小人的成分,增加君子的成分。

小孩子的行为,基本上都符合小人的表现。“小人党而不群”,小孩子就喜欢结党营私,喜欢和小伙伴拜把子、称兄弟;“小人比而不周”,小孩子喜欢拉帮结派、互相内斗,比如“我不跟你玩”“我们大家不跟你玩”;“小人喻于利”,小孩子互相**,“我给你一块橡皮,你给我写作业”……因为是小孩子,所以你觉得很可爱,但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体内“小人”的部分,是没有被修订的那种状态。

有一位爸爸曾经跟孩子讲,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两只小动物,一只善良的,一只凶猛的,这两只小动物不断地互相争斗。所以,有时候你想成为一个好人,有时候你想成为一个坏人……孩子赶紧问,最后谁赢了。爸爸说,你喂养哪一只小动物,哪一只就赢了。

那么,我们是选择支持体内善良的部分,还是支持体内凶猛的部分呢?

我的儿子嘟嘟在两岁多的时候,有段时间很叛逆,情绪暴躁,还有暴力倾向,见到谁都打,打完还哭,有时把别人脸抓破了,他自己却哭了。我们家里人都很着急,甚至想着要不要揍他一顿。

我说不用。有一天,机会来了,在嘟嘟情绪稳定、很放松的时候,我把他抱在身上,对他说:“嘟嘟,你知道吗,你身体内有一个小天使,有一个小魔鬼,他们在打架呢。”

他问:“什么是小天使?”

我反问:“你想想看,你什么时候是小天使?”他回答:“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

我说:“对。那什么是小魔鬼?”

嘟嘟想了想说:“我昨天打阿姨的时候,就是小魔鬼。”

我问他:“你看你也知道什么是小魔鬼,你希望谁赢?”

他肯定地回答:“我希望小天使赢。”

我说:“那你要多帮帮小天使。”

我和嘟嘟谈过这一次话之后,他的叛逆期很快就结束了,再也没有动不动就打人。

这段谈话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大人要让孩子跳出来观察他自己,只有他跳出来,他才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好坏。如果不能跳出来观察自己,他会觉得被某一种情绪带走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人,自然无法掌控自己。

大人要告诉孩子:你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你可以跳出来观察自己,看看是想帮小天使还是小魔鬼。

一般来说,孩子就会让小天使出现,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君子和小人,是我们体内的两种状态,我们喂养谁,谁就能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不必去谴责别人是小人,也不必标榜自己是君子,我们要做的,是去抑制自己体内小人的成分,更多地喂养君子的成分。

关于如何成为君子,孔子回答的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就是“行胜于言”。你先把事做好了,再慢慢跟别人说;说了以后,你还要接着做,实现自己说的话。

为什么孔子要对子贡说这样的话呢?我们要先了解这段对话的背景。可以联想一下,子贡作为经商之人,一定非常善于说话,在特定的场合,可能忍不住就会畅所欲言,甚至说大话。孔子知道这样不行,这不是“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提醒子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孔子希望他在语言上更加谨慎。

那么在今天,我们也必须如此吗?

其实不一定。我觉得未必要将自己的想法统统藏在心里,因为在现代社会,沟通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提前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当时不止他一个人发明电灯,很多人都在研发电灯。爱迪生与众不同的是,在电灯发明以后,让所有的家庭感觉到蜡烛是非常昂贵的。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电灯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因为电灯需要电,谁来供电?电一定很贵吧?

爱迪生有远见地说,未来点蜡烛的都是有钱人,电灯则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他用自己的梦想打动了一群人,他们组成了团队,一起实现了这个目标。看看现在,电灯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最常见的东西,而烛光晚餐则是昂贵的。

如何打造指数型组织?第一步就是先把伟大的梦想说出来,给团队构建愿景。

这不符合孔子提倡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资源越来越多,自然无法完全照着孔子说的做。

一个人先说出梦想,就可能会得到更多资源上的支持。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可以先把自己想的事情说出来,但说话得合于义,心中要有把握,能够信守承诺。

孔子若是能够理解我们现代的生活,想必也不会责怪。而且,这句话发生在孔子与子贡之间,孔子之所以这么说,本来就是由子贡特殊的职业身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