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在反思中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很简单,我们从小就听过:怎样才能做一个老师?温故而知新。如果你学了很多知识,还能够推导出一些新的想法来,就可以当老师了。
那为什么这句简单的话会单独成为一个节?我觉得这句话是孔子在鼓励很多人当老师。
当老师需要很高的条件吗?其实并不需要。孔子希望更多的人来进行知识传播,肩负起老师的责任。
作为万世师表,孔子在他的时代,以全新的教育模式,开发了特别重要的市场,在现代被称为“蓝海市场”。在过去,教育是只针对贵族的,整个社会的识字率非常低。而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主动交十条干肉,哪怕你是贩夫走卒,都可以来学习,有教无类。
开发了蓝海市场后,孔子发现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自己最多只带着三千学生,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成为老师。当孔子将自己的期望说出来时,有人说:“我不行,老师,您的境界太高了,我达不到,您一开口就充满智慧,我做不到。”
孔子说,不必如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一个人不要只想着做传声筒,把老师的话全背下来,再去传达,这种简单的信息传递意义不大。如果一个人听完孔子讲的道理之后,能够自己发挥、推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像子贡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者像颜回的“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种人就能够成为老师。
“温故而知新”的“温”,可以理解为小火慢炖。孔子教给了学生新的东西,但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呢?你得自己慢慢体会、慢慢酝酿,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去参透新的东西。尼采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
温故,也就是把过去的东西反复琢磨。
我个人想了一下,温故之后,可能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叫温故而不得,就是温故了很久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马上做老师。
第二种结果,叫温故而有所感,温故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第三种结果,叫温故而知新,就是慢慢琢磨过去的经验时,发现这个经验可以和新的想法相互印证,可以有新的应用,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当你对学到的东西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时,就证明你吃透了它。当你拥有这种能力时,就可以为师矣。
教就是学的过程,这和“樊登读书”所倡导的观点是一致的。“樊登读书”做“讲书人”活动,就是希望把自己讲书的能力分享给大家,教大家如何拆书、解书、讲书,目的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去传播知识,并以此为事业,体面地养活自己,这就是孔子当年所做的事。
孔子在提醒我们,不要把当老师这件事情想得很复杂。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不需要拿到教师资格证,就可以教别人了。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够教身边的人,哪怕只是令几个人有所获益,也是老师。
以“温故而知新”来自勉,可以对自己进行反思:今天有没有知新,有没有从过去的道理中,发掘出新的意义和价值来。
这种联想和探索能力,就是做老师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