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暴力沟通彼此伤害

人和人之间比没话说更可怕的,是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我曾有段时间不知怎么了,只要在家里,就很容易跟爸妈吵架。后来问了身边的朋友才知道,他们也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言不合,就和父母吵了起来。这是因为两代人沟通时有代沟。

后来我又意识到,我的语言里充满着暴力因素。有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就是《非暴力沟通》,我觉得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学会这本书中的沟通方式,学会不伤害别人。

非暴力沟通其实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仔细观察身边的人,话语中总是夹杂着暴力沟通。

老公对老婆:“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老婆对老公:“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算了!”

老师对学生:“这道题都能错,你怎么这么笨呢?”

上级对下级:“你一天到晚迟到,你是懒癌吗?”

这些其实都属于暴力沟通。但凡是暴力沟通都会伤人,甚至会引起肢体冲突。更加遗憾的是,这种暴力沟通伤害的最多的往往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最爱我们的人,却被我们伤害得最深。

1984年,《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成立了非暴力沟通中心,专门指导别人进行非暴力沟通。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也被称作“爱的语言”,大家都知道早年甘地在印度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即不用暴力反抗,但绝对不服从,可以用暴力对待他们,但他们坚决不合作。非暴力沟通方式正是在印度圣雄甘地的理论基础上发明的。仔细想来,过去那段容易和家人发生矛盾的日子里,我的很多话,都是不经过大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所以很容易伤害到家人。转念一想,我的家人也同样是不经过大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这样看来,暴力沟通真的存在于每个角落。

非暴力沟通有什么好处呢?

举个例子:有一次,卢森堡被邀请去巴勒斯坦做一场演讲,大家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直矛盾重重。他一上台,很多巴勒斯坦人就开始骂卢森堡,让他滚出巴勒斯坦,而他却不紧不慢,开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台下的人交流起来。后来演讲结束,台下的巴勒斯坦人还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所以,良好的沟通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把暴力转化为爱。虽然做到很难,但可以明确的是,以暴制暴,只会滋生出更多的暴力。

我在写《刺》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条新闻:2019年4月27日,一个赵姓社会青年在陕西米脂三中门口用长刀捅了放学的学生,造成9死10伤。

都是初二、初三的孩子,花儿一样美好的年华,就这样凋谢在歹徒的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赵姓社会青年过去也曾遭受校园暴力,他一直怀恨在心,所以才有了如此疯狂的行为。暴力滋长暴力,暴力只会让世界越来越糟。

最开始的暴力,基本都是语言的暴力。为什么好好的语言会演变成暴力行为呢?主要有四个原因: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可见,我们的语言是多么容易攻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