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维的8个特点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有经济头脑,能够在经济学领域拥有出色的操作能力,有些人可能还是经济学的专业人才,但是经济方面的才能一定会帮助他们建立起经济学思维吗?经济学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这种理性并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控,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运作和经济调控,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总和运作,其基本模式就是合理运用周边的资源,确保收益的最大化。

比如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一个金融大师,可能会在婚姻和夫妻关系方面表现得非常糟糕;一个股票分析大师可能没有想过自己如果从事商业顾问的工作,会表现得更加出众;一个优秀的会计师,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份工作中的得与失。很多微观层面其实更能够展示出一个人是否具备经济学思维,是否活用了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数人对于经济学思维的理解是狭隘的,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思维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用稀缺资源生产物品是有代价的

经济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资源是稀缺的,而正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必须想方设法抢占资源,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分配。不过在使用稀缺资源的时候,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物品时,需要承受一定的成本,而人们应该对成本支出以及可能产生的收益进行对比,确保收益的最大化。

对于经济紧张的人来说,想要购买房子,就要暂时放弃购买汽车和其他奢侈品;一个企业想要在高科技领域进行竞争,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进行技术研发;在中东,很多国家想要购买淡水资源,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这些稀缺资源的利用和选择,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

——个人的选择是有目的的

每一个选择和决策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动机,决策者和执行者不会无缘无故做一件事情,他们不会完全依赖道德准则来做事。“私心”使一个人得以生存,也是人格得以健全的基本保障,尽管很多人对于“自私”“自利”这样的词充满了厌恶感。过于浓厚的情感色彩和一直以来的偏见,让人们对于“自私”保持绝对的排斥和愤怒,但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每一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经济人或者理性人的影子,可以说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只不过有些人的目的是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而有的人只是盲目地为自己服务。

在经济学思维中,人们会理性地处理好资源,会谨慎合理地分配,确保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变得更加高效,而前提自然还是要保障自己的目标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超市的商品为什么会平白无故降价,无非是为了吸引顾客,刺激销量;为什么其他人都在种植作物,而有的人要想办法加工农副产品呢?无非是为了把握最大的机会成本。人们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大都是为了确保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激励至关重要

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具有一定的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有时候是隐性的,需要进行外在的激励或者自我激励。激励能够帮助人们做出选择,至少是可以坚定做出决策的意愿。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老板希望员工用心工作,希望员工可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希望员工保持出色的工作状态和很强的责任心,从而促使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员工本身的工作就具有满足私利的目标,员工的出发点必定也包含了对自身利益的满足。如果老板愿意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上的激励,满足员工、尊重员工,自然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没有足够的激励和付出,人们在工作中会表现得更为懈怠。同样,经济政策和一些公共政策的提出也包含了激励措施,比如很多城市为了引进人才,就会降低人才的落户标准,还会对人才给予政策性补贴。一些城市为了刺激房市,会给予购房补贴,这样就会有大量购房者进入房市。假设让一个经济学家进行犯罪学以及法律方面的教育,那么他们肯定会谈论犯罪的成本以及惩罚性的后果,这也是一种激励(负向激励或者惩罚性激励)。

——经济学思维是边际思维

经济学思维是确保效益最大化的,但是在资源利用以及投入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边际收益。当人们不断投入更多的成本时,如果收益呈现递减的趋势,那么这种投资就要及时停止。为了确保收益的最大化,人们必须要确保最后一个单位的投入能创造更高的收益。比如,那些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合理安排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如果贸然在部门内部增加员工,也许业务会增加一些,业绩也能提升一些,但是由此付出的成本也在增加,此时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个人,企业的纯利润是下降的,因为企业增加的那些人,他们创造的价值还不足以维持企业增加的成本开支。

边际思维是经济学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形态之一,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学思维所强调的就是边际思维,毕竟边际收益直接决定了效益能否真的做到最大化。

——获取信息是有代价的

在经济学思维中,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信息本身也是稀缺资源,只有掌控好这些稀缺资源的人,才能够提高信息的价值,才能够让自己的选择产生最大的效益。但获取信息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成本的过程,因为其他人也会想方设法获得这些信息,任何人都需要付出成本才能获得这一类信息,要么是花钱购买信息,要么就是因为获得了这些信息而被迫放弃其他的信息。最明显的就是读书,读书时需要购买书本,需要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果不愿意花钱读书,那么就很难掌握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同样,因为将时间和钱都放在了读书上,人们进入社会的时间会更晚,自然也会失去更多获取社会信息的机会。人们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信息,需要购买手机和电视,也需要为网络支付各种费用。还有,商家为了宣传产品,会在各种平台上打广告,而这些广告费用最终也嫁接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可以说消费者从广告中获得了产品的信息,也为之支付了一笔钱。

——经济行为除了直接效应,通常还产生次要效应

在如今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个人的任何经济行为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不仅如此,机构或者个人在追求某一目标所采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直接的结果,还会产生一些次要的间接的影响。比如猪肉上涨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人们的开支增加,生活水平下降,并直接带动了其他肉类的价格,这是直接效应;而猪肉上涨的次要效应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房价实现软着陆,人们会突然意识到相比于猪肉价格的暴涨,高房价似乎也情有可原。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次要效应,都体现出了经济行为的关联性和多面性。

——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是主观的(效用价值论)

在经济学理论中,物品的价值往往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此很多物品的价值表面看上去应该就是客观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是主观的。一件阿玛尼的西服,固然有很高的价值,里面的设计以及用料都值很多钱,但一件西服能卖到几万元的高价,绝对不是因为设计出众和用料昂贵,而是在于人们对阿玛尼这个品牌的认同,大家觉得阿玛尼代表了高端,代表了优质,因此它的西服就可以卖到高价。在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在主观上判断价值的,人们会对物品的效用价值进行主观评估。

——检验的理论标准是理论的预测能力

经济学思维往往离不开相应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而人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看看这些理论是否可以对生活做出预测和指导,是否会对生活产生影响。要知道,预测能力本身是建立在精确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的,预测的结果本身就体现出了计算和分析的结果。类似于养猪还是养鸡的机会成本计算,往往会比较清晰,人们可以依据这些计算结果做出精准的预测,从而保证自己的效益最大化。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一个经济学理论和观点的推行,往往需要建立在合理预测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

以上8点就是经济学思维的8个基本特点,人们想要弄清楚自己是否运用了经济学思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就需要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应这8点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是否体现出经济学思维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