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倾听者,把话语权给孩子

在家庭中,要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也会在孩子的倾诉中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把握孩子的情况,帮孩子解除困惑。

孩子和你说话时,你要有所反应

一个下午,我去接小松放学回家。车胎气不足,我只好推着车子走。当时太阳还很大,气温很高、很热,我心情不是很好。

“妈妈,今天老师夸我了!”

“哦。”

“老师还批评晓燕了。”

“哦。”

“妈妈,你怎么不问问我,我为什么受到表扬,晓燕挨批评啊?”

我还是没有反应。后来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的做法也不对,小松本来想和我好好交流的,可是却没得到他想要的响应。

“妈妈,我今天晚上做作业没有本子了,要买个本子。”

“你刚才怎么不说,那家文具店就有,现在还要回去买。”我不耐烦甚至有些生气地对小松说。

“好好好,不买了。”小松跳下车子,冲我说道,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回家了。

回家之后,我对老公说:“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呢,一点儿也不考虑大人的感受。”

“妈妈,你怎么不考虑我的感受呢?你不高兴可以冲我发脾气,可是,我如果不高兴该怎么办啊?”

小松的话使我的心情很长时间也平静不下来。原来,我粗鲁和冷漠的态度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从那之后,我就注意,孩子在和自己说话的时候,给孩子多一份耐心和理解,学会倾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消除孩子和你的隔膜。

尊重孩子的感受

一天下午,同事告诉我,我班上有个孩子在班级里说不喜欢我,甚至说不想再上我的课,这让我有些尴尬。同事说的那个孩子,是班上的“刺猬头”。

上午的时候,我刚在班级里批评了他字迹潦草,下午他就开始在走廊里说恨我了,真是个有个性的孩子。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老师上午批评你是有原因的,你怎么可以因为这件事情就恨我呢?”

他生气地跺着脚,说:“我就是恨你。”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几个老师上前教育他:“你是怎么和老师说话呢……”我拦住了那几个老师,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我平时上课说话,别的老师不管我,就你老管我,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

“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好吗?”他没说话,我继续说,“你的语文成绩差吗?”

“反正不好。”他很不屑回答我的问题,明显带着情绪。

“正是因为不好,你才会恨老师吧?你是想以恨老师作为你不好好学语文的借口吧?”他张大嘴巴听我说话。

“你可以恨老师,但前提是你的语文要学得很棒,那样你恨我,别人才会承认你的感觉。你如果真想气老师,那就好好学语文,好吗?”

那个孩子很吃惊地问我:“老师,你不生气吗?”

我摇摇头,他便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别的老师说:“李老师,你可真能忍,还能允许他有情绪!如果是我的学生,我直接就叫家长了。”

我笑笑,心想:叫家长,就会解决孩子的问题吗?给他充分发泄自己情绪的空间,平静地给他讲道理,而不是简单地制止他说话,会更有教育成效。

之后,我再也没听到那个孩子说恨我,不仅他的字迹比以前工整了,语文成绩也真的有所提高了。

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在家庭中,要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也会在孩子的倾诉中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把握孩子的情况,帮孩子解除困惑。

“妈妈,今天体育课上,我的鞋子有些大,跑步的时候,感觉鞋子很不合脚,所以跑得不快。上次体育课上,我可是跑了第一名呢。”一回家,小松就开始对我说。

我当时忙着做饭,没顾得上听他说话。

小松就自己回房间了,可是我也没注意到他的变化。吃饭的时候,我忽地想起小松回家之后想和我说话了,于是问他刚才说什么了。他低头扒拉着米饭,不抬头看我,我给他夹菜,他也不抬头看我。

“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我,回到家里,你们也看不起我。”吃完饭,小松突然冒出了这句话。我心里一笑,这个小鬼,肯定是在埋怨我不关心他了。

收拾完餐桌,我来到小松房间,对他说:“妈妈刚才其实已经听到你的话了,只是想留给你自己思考的时间,怎么样,现在想通了吗?”

小松问:“你刚才在听我说话啊?”

“嗯,是啊。我一直在听呢,只是没听清,可我知道你情绪有些沮丧。”

小松觉得得到了我的理解,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重新讲了一遍。

“没关系的,下次体育课上,你穿双合脚的运动鞋,妈妈相信你会跑得很快的。”

我的话虽然简短,却让小松得到了莫大安慰,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安心地做作业、休息了。

亲子感悟

亲子关系的密切要靠倾听维系,作为称职的父母,就要学会倾听,领会孩子的思想意图,真正理解孩子在想什么,然后用你的体贴去化解孩子的烦恼。唯有如此,你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