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贴春联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上大红春联,上面写着祝福的话,预示着来年有个好兆头。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大文豪叫王安石,他写过一首名叫《元日》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在诗中所描述的就是过年贴春联的景象,那么春联是怎么来的呢?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贴春联的呢?
传说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东海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岛上有一座风景怡人的山,叫作桃都山,山上长着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在桃树的顶端,站立着一只金鸡,每当太阳升起时,金鸡就会打鸣,声音十分清亮。
在这棵桃树的另一端,一根长长的树枝低垂下来,弯曲的形状就像一扇门。桃都山上居住着许多妖魔鬼怪,他们想要离开桃都山的话,必须经过这扇门。玉皇大帝担心这些妖魔鬼怪到处乱跑,闯到民间吓到寻常老百姓,便派了两个天将来到桃都山,守在这扇门的两侧,专门负责监督山上妖魔鬼怪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哪个妖魔鬼怪想要偷偷离开桃都山,就会将他们抓起来。
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得越来越广,人们认为桃木可以驱走妖魔鬼怪,便会在过年的时候,在两块桃木上刻上传说中镇守桃都山天将的画像,然后挂在大门的两边,叫作桃符,人们认为这样做,灾祸就不会找上门了。
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夺取帝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后来,李世民睡觉时总是噩梦连连,梦到自己的两个兄弟浑身是血地站在自己的床头。
李世民十分苦恼,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可是都不能让自己睡得安稳。一位大臣给他出主意,说朝廷中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骁勇善战,战功赫赫,让他们两人每夜守在李世民的寝宫之外,那些鬼怪自然不敢靠近打扰。
于是,李世民便让秦叔宝和尉迟恭守夜。两位大将全副武装,穿着盔甲,手持长枪,守在李世民的寝宫门外,李世民果然睡了一个好觉。接连几天,李世民都能够一觉睡到天亮,不过他觉得夜夜让两位大将守在门外也不是一个长远的办法,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画像贴到了门上,代替两位大将守夜。
之后,这件事情慢慢流传到民间,秦叔宝和尉迟恭便被老百姓奉为门神。过春节的时候,人们便会将两人的画像贴在门上,保佑自己一家平平安安。
桃符与门神画像,应该就是最早的春联,只是那时候,人们认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驱邪避灾。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国主孟昶喜好舞文弄墨,一次春节前夕,他一时兴起,命大臣在桃符上写两句吉祥如意的话。
大臣写完之后,他觉得文笔不够好,便自己润色了一番,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写完之后,孟昶觉得很满意,命人将桃符挂在门口,让进进出出的人都可以看到。这应该算是古时候最早的一副春联。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有了在春节前夕提笔写春联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十分风雅的事情。
但是,春联真正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成为过春节的习俗之一,还是在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心想要干出一番新气象。有一年过春节,他换上便服,来到民间闲逛,看到有的人家门前贴着红色的春联,有的人家门前却是空空如也。
朱元璋命人前去询问,得知没有贴春联的人家大多是穷苦百姓,家里人都不识字,也没有多余的钱找人代写春联,便干脆不贴春联了。
朱元璋听了之后,当即卷起袖子,说道:“区区一副春联而已,有什么难办的,我来替他们写。”
于是,朱元璋命人取来文房四宝,挥毫泼墨,写下几副春联,送给了那些没有贴春联的人家。
那些收到春联的人家听说是皇帝亲笔写的,一个个都十分惊喜,将春联装框裱起来,挂在房子墙壁的正中央,每日都烧香敬拜。
朱元璋回宫之后,定下了一个规矩,无论是朝中大臣、皇亲国戚,还是普通老百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贴春联。从那之后,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这一习俗便广泛流传开来,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沿袭着这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