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仓颉造字
在很久以前,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时,人们主要是结绳记事。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代表不同的事件。人们想要记住一件事时,就在绳子上打个结,日后看到那个结,便会想起之前发生过什么事件。
但是,光凭几个绳结,不能把每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常常将发生过的事情搞混淆。这时,有一个叫作仓颉的年轻人就想,如果能有一种更精确的记录办法就好了。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的工作是负责记录各种各样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仓颉觉得很多事件都记不清楚了。看着长短不一的绳子,他想这些事件都是要流传后世,当作史料传下去的,只靠绳结和人们的口口相传,准确度一定会大大降低,怎么办呢?
仓颉日思夜想,希望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来替代结绳记事。
有一天,黄帝带人去森林里狩猎,当他们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不知道该往哪条路走了。一个猎人说应该往西边这条路走,另一个猎人说应该朝东边这条路走,两个猎人都坚称自己记得上一次进入森林就是走的自己所说的这条路。
就在众人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时,一个路过的老猎人指点他们,说:“走中间那条路,你们看地上有野兽的脚印,说明野兽都是从这条路进入森林的。这个大一点的脚印是老虎的,小一点的脚印是兔子的。”
老猎人的话一下子点醒了仓颉:老猎人凭借脚印来区分不同的动物,那么自己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区分不同的事物。
仓颉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创造了相应的符号,人们觉得他这个办法简单又好用,纷纷效仿。
黄帝知道后,对仓颉大加赞赏。仓颉创造的这些符号,便是最早的文字。仓颉看到很多人在使用自己创造的文字,渐渐变得骄傲起来。最开始,仓颉造字时,总会左思右想、不停修改,后来,他看到不管自己造出的字是什么样,人们都照用不误,便不再用心造字,开始马马马虎虎地应付起来。
一天,仓颉正躺在家里休息,一个白胡子老人走了进来。
“你是仓颉?”老人满头白发,胡子上至少打了一百个结,表明他已经超过一百岁了。
仓颉忙站起身,回答道:“我是仓颉,请问你有什么事?”
老人说道:“我有不懂的字,想来请教你。”
仓颉看到岁数这么大的老人还专程来找他请教,心里十分得意,连忙请老人坐下,说:“老人家,你尽管问吧。”
老人说道:“你造的‘马’字、‘牛’字最下端都有四条腿,可是你造的‘驴’字怎么没有了呢?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仓颉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他造“驴”字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最开始造字的耐心,只是随便画了几笔而已。
老人接着问:“鱼是有尾巴,但是没有脚的,为什么你造的‘鱼’字又有尾巴,又有两只脚呢?难道你见过这世上有长两只脚的鱼,才这样造字吗?”
“我……我没有见过长脚的鱼。”仓颉额头渗出冷汗,他慌忙擦汗。
老人看着仓颉,“你是一个聪明又能干的年轻人,你创造的文字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麻烦,大家信任你、敬重你,可是你现在敷衍了事,不认真造字,不是辜负了大家对你的信任吗?”
仓颉低着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以为自己不管怎么造字,大家都不会提出质疑,没想到老人会来和他说这样一番话,令他感到无地自容。
仓颉表示自己知错了,以后一定认真造字,不会再骄傲自满,随意应付了。老人听了仓颉的话之后,满意地离开了。
原来,老人是黄帝找来规劝仓颉的,黄帝不想让仓颉因为自大而迷失自己,便将年纪最长的智者找来,请他为仓颉指点迷津。
自那之后,仓颉每造一个字,都会反复推敲,还会去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大家都说好,他才会确定下这个字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