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是持之以恒的前提

持之以恒可以成为令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种好习惯,但要养成这种习惯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毅力是持之以恒的前提。

你也许听过挖井人的故事:一个人要挖一口井,他挖呀挖,挖了许多天,没有挖出水来,于是就放弃了这个地方,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挖。这次他又挖了许多天,还是没挖到水,于是又放弃了。就这样,他挖了许多个深深的洞穴,最终还是未挖成井,他断言这个地方没有水。

但过了不久,人们在他挖过的最深的一个洞穴底层发现了湿土,于是有人继续他未完成的工程,结果所有挖过的地方全有水。

可见,这个挖井人之所以没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缺少那么一点点毅力,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许多人做事常常半途而废,其实,只要他们再多花一点儿精力,再坚持一段时间,那些下大工夫争取的东西就会得到。可惜的是,当目标就要达到时,许多人却放弃了。英国诗人威廉·古柏曾语重心长地说:“即使是黑暗的日子,能挨到天明,也会重见曙光。”这是事实,最后的努力奋斗,往往是获得胜利的最后一击。

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他们成功之前,都遇到过非常大的险阻。表面上看来,事情是应该罢手了,殊不知还有一步就可以到达终点了,这一步正在突破的边缘。

1941 年秋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陷入苦战。首相丘吉尔受到来自内阁的压力,要他和希特勒妥协,寻求和平之可能。

丘吉尔拒绝了,他说事情会有变化,美国会加入大战,不利局势将会被打破。

他的主张坚决,有人问他何以如此肯定,他回答说:“因为我研读过历史,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你撑得够久,事情总是会有转机的。”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距离丘吉尔的那番谈话不过几个星期。

希特勒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向美国宣战,一夕之间情势逆转,美国的全部兵力都拥向英国这边来。日本片面的军事行动,牵动了世界局势,使得丘吉尔得以拯救英国,使之免于受到纳粹德军的摧残。

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能力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上最常见到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天才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司空见惯;教育也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充满具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

拥有毅力再加上决心,就能无往不胜。

毅力并不一定是指永远坚持做同一件事。它的真正意思是,你应该对你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集中精神,全力以赴;你应该做得比自己以为能做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你应该多拜访几个人,多走几里路,多练习几次。每天早晨早起一会儿,思考如何改进你目前的工作和处境。

每一个成功人物的背后,都满载着辛苦奋斗的历程。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次精彩绝伦的演奏结束后,身旁围绕着赞美音乐奇才的人群。

一个女乐迷冲上前呼喊道:“哦!先生,如果上帝赐给我如你一般的天赋,那该有多好!”

贝多芬答道:“不是天赋,女士,也不是奇迹。只要你每天练习 8 小时弹钢琴,连续 40 年,你也可以做得像我一样好。”这就是毅力。

毅力需要恒定的忍耐。请看以下这些数字: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 20 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 36 年。

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 40 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 60 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37 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 15 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 10 年。

洪昇写《长生殿》花了 9 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 10 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 34 年。

从以上这组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么持久的恒心啊!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