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无意识与群体心理特征
科学眼巴巴地看着那些古老法则一个个寿终正寝,曾被奉若神明的教条已经岌岌可危似有坍塌之虞,被视为世界永恒基础的物质,也成了各种昙花一现的简单组合。对历史大事件的研究似乎已臻完美不可能再有创新,但试翻一下有关法国大革命的所有著述,就会发现那个悲剧时代仍然值得我们重温——为何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革旧举新都得通过流血的暴力冲突推进,从来不能和平进行?如果我们借助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回顾历史,那些让人百思不解的问题就涣然冰释:群体心理有着与理性个体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且群体不同,心理特征也完全不同。讨论各种群体的心理特征,是这本书的主题。
每个个体都受遗传因素影响,每个民族都会赋予其族群个体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气质。但这并不是说,凡是由同一民族的人构成的群体,心理特征都和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一致。如果这个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某个行动聚集成为一个群体时,除了原有的民族心理特征,这个群体还有一些与民族心理特征不同的新心理特征。
无论哪一个民族,其生活中的有组织群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从未如当今世界这么重要。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集体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体有意识行为。
我对各种群体问题的考察是以纯粹科学的方式进行的,这些考察只有方式上的变化,不受各种意见、理论和教条的影响——这无疑是发现少许真理的唯一办法。我只致力于澄清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至于这些澄清会伤害什么人的利益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著名的思想家高布利特·德·阿尔维耶拉(Goblet d'Alviela)先生说,他不属于任何当代学派,那些学派的各种结论都有各种各样的谬误,与他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如果自己属于某个学派,必然会受其观点和信念的影响,带着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意见看待各种事物特征。希望这本新书亦可与阿尔维耶拉先生一样,既不能归于某个学说体系,结论亦不必与那些学说既有的结论一致。
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何阿尔维耶拉先生会认为我的结论乍一看令人难以接受。例如,为什么我一方面认为群体智能低下,即使由博学多才的杰出人士组成的群体,智能也极端低劣,一方面却又十分肯定地断言,尽管各种卓越人士组成的群体和由智能平常的普通人构成的群体同样智能低下,但若干涉或取缔这些组织,仍将危害我们的社会呢?
这是因为,历史的所有事实无一例外地向我证实——社会组织和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繁复庞杂,我们还没有能力强迫社会组织在一夜之间改变。倒是一些来自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常常改变这些社会组织的形式,但这些手段比革命还血腥。因此,对一个社会来说,没有什么危险比它热衷重大变革更致命了,无论引导这些变革的理论多么完美,理想多么远大,只有使民族特质立刻转变的变革,才是有用的。但只有时间才有改变民族特质的力量。每个个体都受民族内的各种思想、感情和习惯的左右,这些民族的共同物质融入我们的本性之中,各种制度和法律则是我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反映着我们的需要。各种制度和法律不过是我们性格特征的产物,怎么可能改变我们的性格呢?
要研究社会现象,必须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民族。在研究某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清先后,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它加以考虑。这样就会看到,纯粹理性的真理经常与实践理性的经验相反。这种划分几乎适用于任何材料,连自然科学的材料也不例外。无论是一个立方体还是一个圆,若从绝对真理的角度看,都是根据一定的公式做了严格定义的固定几何形状。若从感官印象的角度看,这些几何图形却十分不同。从透视的角度看,立方体可以变成锥形或方形,圆可以变成椭圆或直线。但考虑这些真正的形状,远比考虑它们呈现出来的虚幻形状更重要,因为它们且只是它们,是我们能看到且能用摄影、绘画来再现的形状。很多时候,不可见的事物比可见的事物包含着更多的真理。如果只是根据事物的几何形状来表现它们的存在状态,这种间接手段很可能导致我们对自然的误解,使我们很难认识这些事物本来的状态。试想如果所有人都只能复制或翻拍事物,却不能亲自体验它们,我们还能对事物的形态有什么正确的观点吗?如果事物形态的抽象实质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它又有什么意义?
致力于研究社会现象学的学者应时刻把一条真理铭记于心: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社会现象的理论价值,其实践价值更值得我们重视,就文明的诞生和繁荣来说,也只有实践价值才有意义。只有这样,我们在考察每个现象后的最初逻辑时,都应保持理性的审慎,不至妄下断论。
而且社会现象如此复杂,我们根本不可能全盘掌握或预见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其带来的后果。可见现象背后有时潜伏着成千上万种无法看见的原因。这些可见的社会现象,大约是某种巨大的无意识意志的结果,这一意志超过了我们可以分析的范围。如果把可见、可感知的现象喻为波浪的话,那么无意识本能则是容纳百川的海洋。可见、可感知的现象,不过是我们一无所知的无意识的大海深处水流湍急表现的表象。群体的大多数行为在精神上有一种独特的低劣性,但少数行为似乎又受着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有人称它为命运,有人称它为自然,也有人称它为天意,法国人则称之为幽灵的声音。我们虽然不了解这种力量的本质,却无法忽视它的威力。
每个民族的人内心深处似乎都被一种持久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支配着。就语言来说,恐怕没有什么事物能比它更复杂、更有逻辑、更精妙了。但这种组织庞杂且完美的产物,若非人类无意识中潜藏的天赋创造了它,还有什么别的智慧能创造它?哪怕是博学多才的学者或权威的语言学家,他们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找出支配语言的规律或章法,但他们绝不可能创造出这些规则或章法。即使思想——那些伟大人物的思想,谁敢肯定它们完全是有意识的产物?表面上看来,单个的脑袋想出了这些思想,但若没有人类无意识的天赋提供了思考的能力和社会提供的思考素材,这些思想赖以萌发的土壤会在何处?
群体是无意识物种,这一点毋庸置疑,这种无意识拥有着强大得令人叹为观止的力量,隐藏着我们不能窥知的秘密。大自然中一些低能生物,虽然受无意识本能的支配,但它们某些动作的神奇复杂性连人都惊讶。理性这种功能,究其根本,也不过是无意识的产物之一,而且是离我们时代较近的人类才慢慢拥有的禀赋,这玩意儿的局限性很强,时至今日都没有帮助人类理解无意识,揭秘无意识的运作规则。若要理性深入无意识本能,恐怕来日方长。无意识是主导我们所有行为的决定性力量,理性力量却微不足道,只有我们一无所知的无意识力量永恒地主宰着我们。
如果我们意图偏安一隅,靠科技或科学的手段来感知事物与获取知识,不想漫无目的地猜测与思考,那么必须留心所有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且要限制思考的对象和思考的范围,勉强可以得出偏见不算严重的结论。但这些结论必然不可能十分完善,因为在我们可见可感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无法感知的潜在规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