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咱,真的,错了吗?(4000)

“是的父皇!”太子朱标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此时,朱标多么希望自己刚刚所想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啊。

可是,那确实是铁一般的事实!

得到自己好大儿亲口确认后,朱元璋有些懵了,整个人都倚靠在皇座上。

尽管朱元璋暂时不明白太子朱标所说事实的原因,但他还是本能的相信了自己的好大儿。

毕竟,朱元璋可以不相信刘畾的话,但他还是十分相信身为太子身份朱标的见解的。

“哎!”太子朱标叹了一口气后,苦笑着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

“父皇。”

“元德的意思是,您设立的大明王朝宗王供养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标哥说的太委婉了吧!”没等朱元璋有所反应,刘畾便笑眯眯的给朱元璋解释道,“亲王(儿子)年俸万石,郡王(孙子)年俸2千担,镇国将军(曾孙)年俸千石,辅国将军(玄孙)年俸800石,奉国将军(五世孙)600石,镇国中尉(六世孙)400石,辅国中尉(七世孙)300石,奉国中尉(八世孙及以下)200石。”

“除此之外,每个藩王都有大大小小的封地,可以不纳税不缴粮,却还可收取封地上的诸多税费。”

“这待遇,让不少人忍不住投胎投入到皇室之中啊!”

“厚待藩王这难道有错吗?”一旁的燕王朱棣不解的问道。

“厚待藩王当然没错啊!”刘畾乐呵呵笑了笑,继续说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是你们忘了一点,人都是自私的。”

“有的藩王获得的封地富饶肥沃,有的藩王获得的封地贫瘠荒无人烟。”

“有的藩王获得的封地很大,有的藩王获得的封地很小。”

“即使是再不受待见的藩王,小时候过的日子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怎么可能能吃得了苦呢?”

“于是,很快就会有聪明的人发现了一条发财的道路,那就是多生儿育女。”

“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如生一镇国将军,即得禄千石。生十将军,即得禄万石矣……利禄之厚如此,于是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

“嘶!”朱元璋不可置信的瞪大了双眼。

而刘畾最后的这段话,就像一把钝刀子,一点点割在了朱元璋的心头,让他脸上仅有的一点血色都瞬间消失了。

毕竟朱元璋可是在华夏历史上,和秦皇汉武并列的大帝,刘畾稍微一点,他便看穿了这层窗户纸。

大量的大明皇族为了攫取大明的财富,不断进行生育,一生二,二生四,四还会变成无穷无数。

大明的财富则是来自赋税,而赋税主要来自于田亩税。

朱元璋采用的是两税法,就是夏天要交税,秋天也要交税。

无论大明一年的收成如何,大明的赋税就是这些。

自己的子孙拿到的钱多了,国家维持运转的赋税少了会怎么办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继续往大明的百姓分摊。

一年一年下去,百姓受到的压榨越来越重。

百姓如果没有活路,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大明境内祸事不断,流民四起,紧接着,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起义......

想到这,朱元璋根本不敢再往下想去。

屠龙的少年,终究却成为了恶龙,这也让穷苦出身的朱元璋格外感到难受。

他穷过,也反过。

自己一家本就是被腐败的大元逼得家破人亡,加上朱元璋也从小到大见识过农民的不易。

因此,朱元璋才会在对待官员与百姓的态度上,存在天壤之别。

移民百姓,让人人都有地中。

强制种田,让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不定时免除贫困地区的赋税,用大量物资赈灾,让百姓能有一条活路。

当然,朱元璋的利民举措还远不止这些。

可现在告诉朱元璋,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自己朱家的子孙一手覆灭了大明王朝,这怎么能让朱元璋这个农民皇帝忍住自己心中的悲伤。

“咱,真的,错了吗?”

看到自己的父亲,居然罕见的流露出无助的表情,太子朱标上前劝慰道,

“父皇,我们还有时间!”

“我们可以更改宗王供养制度,这一切一定不会发生,我保证!”

“对!!!”朱元璋仿佛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死死抓住把手,自顾自的喊道,“咱还有时间,咱还能改变这一切!”

朱元璋的眼中重新开始恢复了光芒,然而,还没等太子朱标松了口气,却没想到刘畾又在朱元璋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只见刘畾看热闹不嫌事大,耸了耸肩,笑嘻嘻的说道:“当然,我说的这是极端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大概也就七八代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多有趣的啊,陛下,你辛辛苦苦打造的大明王朝,却最终毁在你们皇族这群吸血虫手里,是不是非常讽刺啊!”

“够了!!!”朱元璋喘着粗气,双眼发红,大声呵斥住了刘畾。

刘畾最后的一番话,就像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彻底毁灭了朱元璋心中曾经所憧憬的一切。

在朱元璋的人生中,他最在乎三样东西,太子朱标,妻子马皇后,以及他一手打造的大明王朝。

其中,在他心中占据地位最高的,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王朝。

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朱元璋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可现在,有人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朱元璋自己所做一切,不过是无用功罢了,这怎么能让他保持冷静。

不想让小辈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朱元璋强忍心中的痛楚与无奈,露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淡淡的对下方的刘畾说道。

“今天先说到这,二虎,把元德带回去,让他先在家禁足三天,之后咱再另做打算。”

“是,陛下。”二虎行了个礼,带着刘畾想要离开。

刘畾对于朱元璋没有将自己五马分尸的事倒是没有任何反应,笑嘻嘻的和太子朱标挥了挥手。

“标哥,燕王殿下,我先走了,有事去找我玩啊!”

“知道了,知道了。”太子朱标无奈的摆了摆手,同时给旁边的燕王朱棣一个眼神。

一起长大的燕王朱棣立刻就领悟到了自己大哥的意思,赶紧追了上去。

“元德,等等我,我送送你!”

等到几人离开,太子朱标这才转身,朝着朱元璋走去,打算问问自己的父亲,想要怎样处理刘畾。

可等到他走向高台之上的皇座时,太子朱标却发现,刚进大殿看起来还神采飞扬的朱元璋,现在看起来,居然满是疲惫的感觉,整个人看起来都苍老了许多。

朱元璋注意到自己的儿子朱标后,勉强露出微笑的表情,慢慢说道。

“标儿,咱现在有些累,有什么事过会儿再说。”

“咱想先一个人待一会儿,好吗?”

太子朱标从小到大,从未在朱元璋的脸上看到如此的表情。

在他的印象里,即使在生命最危险时刻,鄱阳湖那一战,几乎命悬一线,铁链锁脖钢刀都要架在自己父亲脖子上了,朱元璋依旧没有失去获胜的信心,反而是鼓足精神,努力寻求一条生路。

可如今,却被刘畾的一番话,刺激出了这副表情,这怎么能让太子朱标放下心来。

深知朱元璋性格的太子朱标没有去硬劝自己的父亲,恭敬的道完别后,刚一出门,便立刻朝着坤宁宫赶去。

他劝解不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坤宁宫中,一定有人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另一边,刘畾发泄完心中的郁闷与怒火,心情十分舒畅,走在出宫的路上,甚至都哼起前世的小调来。

可一旁的燕王朱棣和二虎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朱元璋对他们两人而言,都是自己的亲人,哪里不明白此时的朱元璋心里一定不会太好受。

二虎顾忌自己身份没有开口说话,但燕王朱棣就不一样,愤愤不满的说道。

“元德,你还有心情哼小曲呢!”

“本来你是立大功一件,去岭南受不了几天苦,我父皇就一定会回心转意,将你调回来,还会给你不少的封赏。”

“你倒是真不识趣,把我父皇惹恼了,什么都没有了,估计三天后还要落下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有钱难买爷乐意!”刘畾却丝毫没有任何患得患失,反倒是对着身边的燕王朱棣幸灾乐祸的笑道,“燕王殿下,我这一瞎搅和,你这以后藩王的待遇可就下降了不少,还不赶紧想办法多攒点家当,别以后连西北风都喝不起了!”

出乎刘畾意料的是,燕王朱棣到对此没有耿耿于怀,更没有对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刘畾大发脾气,只是单纯的叹了口气。

“哎,这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父皇肯让我去草原,我凭借自己的能力,很轻松就能打下足够我后世子孙享之不尽的财富。”

“可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这些有能力的藩王自然是不缺金钱的。”

“可那些碌碌无为的皇室子弟,他们不吸食我大明的鲜血来养活自己,就无法生存,这该怎么办呢?”

刘畾又不是傻子,哪能不明白燕王朱棣这番话的用意呢,无非就是想从提出问题的刘畾口中,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呗。

对于大明,这个汉人历史最后一个非常有骨气的王朝,刘畾还是非常抱有好感的。

无汉之和亲,唐之结盟,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以说老朱家的子孙虽然没出多少明君,但大部分君王都是尽忠职守,死死恪守心中那最后的一点底线。

想到这,刘畾觉得自己必须要为大明的未来做点什么,再加上现在采取削藩之策,不存在未来否定了借口反对削藩登上帝位的朱棣的合法性,也算的上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思索脑海中关于削藩的书籍后,刘畾一点一点从中总结出了不少可行之道。

“其实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刘畾看了一眼面露惊喜之色的燕王朱棣以及后面悄悄靠过来的二虎,慢悠悠的说道,“要避免供养宗室的成本影响到大明的财政,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我们暂时办不到,但是节流还是我们所能掌控的。”

“推恩令,相信燕王殿下应该很清楚吧。”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

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知道知道。”燕王朱棣疑惑的问道,“可推恩令不是限制藩王实力的东西吗,这和宗王供养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刘畾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宗王供养制度是根本不可能取消的,供养宗室发放的俸禄过多,会影响到国运,过少则会影响到皇室子弟的生存。”

“因此,在大明的财政收入中,宗王供养的俸禄必须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线上,来保证皇室子弟的生存。”

“既然推恩令可以限制藩王实力,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限制皇室宗族的数量呢?”

“对啊!”燕王朱棣拍了一下手,恍然大悟的喊道,“只要保证皇室宗族的数量,和宗王供养的俸禄相平衡,那么我们朱家的子子孙孙对于大明国运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不过,元德,具体有什么办法呢?”

“办法很简单!”刘畾淡淡的说道,“让你们老朱家的人勒紧一下裤腰带,少生一点不就行了吗?”

“啊?”燕王朱棣有些傻了眼,连忙问道,“元德,这算什么办法,人哪能控制生不生孩子啊!”

“呵呵!”刘畾不屑的说道,“谁说人不能控制生不生孩子。”

“普通的大明百姓要想避孕,或许比较难,可对你们这些大明顶层的人物来说,无非就是嫌弃办事时不爽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