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溜溜梅?
“这是哪?”
包国维再次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石床,石**叠了一层兽皮,端坐半天,他的脑子才逐渐清醒过来。
原来,猴狻山一行,他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加之给刘七娃动手术,身心俱疲。
在手术完成之后,神经一放松,没了肾上腺素的刺激,包国维一下子便晕了过去。
“嘎吱!”
木门被推开,只见走进来一位女子。
包国维脑子宕机,一下子失了神,没反应过来。
“你醒了?你没事吧?”那女子出声问道,语气里尽是欢喜。
包国维反应过来,仔细一瞧,只见她穿着绸缎棉袄,眼睛漆黑,水汪汪的,颇有神韵。
看模样,留着干练的短发,五官端庄得体,配上那一双有神的眼睛,更显英气飒爽!
这双眼睛给包国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总感觉在哪里见到过!
“在哪见过呢?”包国维心中喃喃自语道。
那女子见包国维醒来,满心欢喜,将手里端来的白粥放到一旁。
“你可算醒了!”
再听这声音,包国维终于记起来了,她是这猴狻山的人,那日他做手术的时候,她在旁帮他擦汗,递刀。
只不过他那时太过于专注,模样记了一个大概,唯有那双眼睛,他忘不掉。
记得那时,泛着泪光,眼波似水,我见犹怜。
“这是什么地方?”包国维问道。
“这是猴狻山,那日你晕倒了,我们便把你安置在此处。”女子答道。
“晕倒?我睡了多久了?”
“足足有一天一夜了。”
“这么久!”包国维吃惊,看来他是真的太疲惫了,居然睡了这么久。
“大当家怎么样了?”
“多亏你啊!七哥他已经醒过来了,现在都能下地走路了。”
“七哥?”包国维见她穿着,不像是照顾人的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刘六妹!”
“刘六妹?”包国维心中疑惑,觉得这名字甚是奇怪。
“叫刘六妹,那不就是溜溜梅吗?哈哈,有趣有趣,不过既然排行老六,为何是叫刘七娃是七哥?”
包国维面上不动声色。
“六妹?刘七娃是你哥哥了?”
刘六妹点点头,说到此处,一双漆黑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像是又要落下泪来。
“多亏你!不然我哥他就……”
虽然比起她笑的模样,包国维更爱她落泪的模样,但是现在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让人家大当家的妹妹在自己面前哭兮兮的,那也不是事,旁人还以为自己欺辱她呢!
“别哭了,没事便好。”包国维道。
包国维在学堂的时候,体育成绩就不错,身体素质很好,加之睡了一天一夜那么长的时间,精力已经恢复,只是肚子空空,饥肠辘辘。
“咕噜……”
包国维的肚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
刘六妹破涕为笑,赶忙端起白粥,包国维手脚没力,坐起来都没力气,想要伸手端粥,却端不起来。
刘六妹见此,微笑道:“别逞强啦,好吗?昨天你跟我哥哥比“熬鹰”,难道还没有熬够吗?”
包国维听她说“熬鹰”,便明白了刘七娃的用意。
这场心照不宣的赌斗,到底还是他赢了。
若是当时他支撑不住,吵着闹着要下山的话,那他便没了寻父的机会,而刘七娃的性命也不保了。
所以,明面上是包国维赢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场双赢!
刘七娃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包国维的救父的赤子之心也打动了刘七娃。
刘六妹见包国维出神,只道是他刚刚苏醒,精神头不大好。
她便端起粥来,一口一口地喂他吃,包国维见势,不再拒绝了。
一碗白粥下肚,包国维觉得身子暖和许多,身体还是虚弱,还明显能够感觉的皮肉骨骼已经生出不少气力来了。
喂粥之时,包国维问起猴狻山来历,刘六妹知道他救了自家哥哥,当下便不再隐瞒。
从刘六妹的口中,包国维对猴狻山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来猴狻山上多有野猴,自清代开始,便有人猎猴而驯化,驯化后的猴,或作为观赏,或用于杂耍。
总之,逐渐便做成了产业,常有人居住此地,将野猴抓住后进行驯养,再由水运卖到各地。
而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位姓刘的大总管离宫还乡,他酷爱戏猴。
见此处猎猴人,不仅驯化野猴的过程十分艰难,而且对于猴来说同样是莫大的伤害。
有性情温顺的猴,被驯化后卖到别处,终日卖艺不得自由;有性情刚烈的猴,不服驯化,便被猎猴人活活溺死打死。
刘大总管不忍见猎猴人再残害生灵,便出钱将猴狻山买下,赶走了所有的猎猴人,并且在此处将山凿空,修建石洞,囤积粮食。
而刘七娃和刘六妹便是刘大总管收养的孩子,共收养了七个,不论男女,按照收养顺序,分别取名刘一、刘二、刘三、刘四、刘五、刘六、刘七。
这也便是为什么刘六妹排行老六,却要叫刘七娃哥哥了。
那是因为收养六妹更早,所以排第六,但是年纪却是要比七娃要小的。
刘大总管本想等到七人成年之后,再给他们七人取一个正式的大名,方便出门行走。
只不过后来,朝廷式微,时局动**,刘大总管没了朝廷的庇护,加上是个没有根基的人,于是家道中落,世道日衰。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七个孩子加上刘大总管在外常年受人欺辱,有刘大、刘二、刘四三个孩子没到成年取名就夭折了。
而后,刘大总管带人进入猴狻山隐居,没曾想刘三、刘五染上瘟疫去世,也是没到成年的年纪。
只剩下刘六和刘七,可刘大总管也没有机会等到他俩成年,便撒手人寰。
于是乎,为求生存,年少的刘七便组织这猴狻山中仆人成了一伙“土匪强人”,他们专做劫富济贫之事,众人皆称其为“义匪”。
等到刘七、刘六相继成年之后,猴狻山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
由于刘七年幼,却能占山为王,时人便叫他“刘七娃”,而刘六年纪比刘七轻,在山中,众人便叫她“刘六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