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签广场协议的底气——综合商社

“综合商社之所以能成为财团的主要支柱,是由于它通过相互持有股份,同银行建立了紧密联系。

在综合商社的大股东中,财团名下的大商业银行均占首位,而且头几位股东都是财团的其他金融机构。”

“据统计,综合商社早期从大商业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借入的资金达60%-80%,而其中从同一财团的金融机构中借入的资金约占25%-30%。

然而,由于在差不多十年前,大藏省实行了‘限制大宗贷款’的政策,由大商业银行对同一财团的综合商社提供巨额贷款遇到了障碍,所以跨财团的交错贷款开始占有了一定的比率。

之前课上我说银行没法贷太多款给一些企业,政策方面的原因便在这里。”

“还有,到了70年代,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由于银行拥有企业股份在法律上受到了限制,因而取得银行贷款的综合商社便代替银行,广泛进行股份投资。

综合商社由此收购越来越多的企业股票,成为系列企业的大股东。加强了财团对企业的控制。

这些年下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期同前期,六大综合商社拥有股票的企业数增加到3倍,而间接受综合商社控制的‘关系公司’数则剧增到6.4倍。

发展到这种地步的综合商社,在霓虹国内已经是无人可敌。你们听到这里,对于刚刚课堂上说的金融自由化,有没有什么想法?”

周围的同学纷纷开始低头思索,加藤荣治也在装模作样,实际上在关注几个刚刚表现比较出彩的同学。

自己的这些同窗里,其中或许就会有自己未来所急需的重要人才。如果有朝一日自己手底下也需要一家综合商社,他们或许就是帮忙搭个草台班子出来的关键班底。

最先开口的正是之前在课堂上思路新颖的那位黑泽同学:“小林老师,你是不是想说,再不开始金融自由化,放开资本出国的口子,那几家综合商社就会在国内开始疯狂内斗了?”

“哈,我可什么都没说哦~~”这位小林老师确实是个妙人,这种挤眉弄眼的反驳,完全把意思给表达清楚了:我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什么都没说!

“凡事要小心一点,乱说话也是有可能害我丢了饭碗的。”

加藤荣治差点就想来一句:丢了没事,跟我混吧。

不过他忍住了。

说来也是有意思,据他所知这些财团后来还真多少有点“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迹象。

对外贸易时重拳出击,但在下属企业闹矛盾时,却并没有太过有效的调解手段。也没有办法让下属的几家公司互相开放些独门秘诀啥的,将好钢全都用到刀刃上。

所以霓虹企业内斗得厉害,同时还都很自私,哪怕是隶属同一财团的企业,也经常斗得不可开交,技术也不爱共享。

如果再不让他们到国外闹腾,而是玩起内卷,内战外行的他们搞不好还真会自己把自己给卷死。

……

可能也是有这样的自我认知,去年那些以财阀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才会合力要求政府放宽金融监管,加快推进金融自由化。

另外,综合商社所具有的广泛的组织机能,也的确促使他们在国外市场,才更能发挥出优势来。这种作用按照小林老师的说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把原来由各个企业分散经营的营业项目加以‘综合化’,组成一个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开发能源、城市建设、开辟新的投资部门等;

二是,促进国外资本输出,过去十年来,综合商社在这方面的作用逐渐突出起来,这也是其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关键。

除了对发展中国家输出成套设备,承包基本建设工程外,普遍地增加了海外直接投资。81年霓虹在海外直接投资额达89亿美元,其中光是头五位综合商社就占去了15%。

综合商社所具有的集约化和系统化特点,使得这些财团在对外投资的项目上,显得格外强势。这无疑便是霓虹政府敢于签署《广场协议》的底气所在。

之前看到鹰酱爸爸国内上上下下都对自家感到不满,小日子心里肯定也是有些发怵的。

为了把生意做下去,霓虹内部大多也倾向于对爸爸稍稍让步。

要说唯一反对的可能就是大藏省内部的某些人了,旁人或许还不晓得那些人是谁,加藤荣治却是很清楚的,无非就是以央行副行长三重野康为首的“日银王子”一系。

由于战后鹰家对霓虹央行的改造并不彻底,大量的战时总动员体制被保留下来。这其中就包括1942年修订的《霓虹银行法》。

这套体系剥夺了央行战前的独立地位,将其置于大藏省的控制之下。

这让央行里的精英银行家们非常不满,在后来的数十年里,他们利用央行的特殊地位,游走于鹰酱爸爸和大藏省之间,逐渐争取到了一片相对独立的领地。

在这里他们构建起自己的王朝,其嫡系老大就被称为“日银王子”。

作为主管霓虹金融的中枢机构,这些真正掌控岛国经济命脉的执剑人当然明白日元升值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的霓虹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意味着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都将慢慢浮现。

大藏省内部的角逐在国会进行到了关键时刻时,投出赞成票一锤定音的正是“经团联”。

经团联全称就是“霓虹经济团体联合会”。它的成员全部是财团,三井、三菱、住友、富士……包揽了全霓虹所有成规模的新老财团。

因为他们的业务不仅有出口,也有大量的进口需求。

比如涉及到能源产业的三井、三菱等,霓虹是一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都依赖进口。

由于国情的制约,决定了霓虹经济只能走以资本经营为核心的技术立国和贸易立国的发展道路。

霓虹财团的综合商社模式在战后的形成和发展,正好奠定了这条发展道路的基础。

而这种综合商社模式对于适应霓虹国情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功能,也就相应地发挥出来。

这种模式发挥这种经济功能的运作方式的基本表现,就是能使霓虹经济不断地扬长避短,从物耗密集型和能耗密集型经济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有效地实现既符合霓虹国情,又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资源优化配置。

就比如对某种矿产有需求的企业,通过本国综合商社的贸易代理,从国际市场购买该矿产。将分散的议价权集中到少数的综合商社手中。

具体地说就是由综合商社代表那些石油需求企业,跟国际上那些分散的矿企谈购买该矿产的价格。

由于采购量都集中到一起,要到一个优惠价简直不要太轻松,很轻易就能将市场的那些企业一一击破。

另一方面,那些综合商社又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能够对某类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囤积储备,来调节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主导该资源价格的走势。

日元升值本来就意味着他们进口如石油等资源的价格便宜了很多。石油进价便宜了,那就意味着利润上升了。

搭配综合商社的这种大额采购模式,还可以更进一步压低如石油等资源的采购价格。那为什么还要担心日元升值?

事实上,经团联在《广场协议》签署前,就配合通产省,调查了日元升值的幅度对霓虹出口产品的影响。

根据行业不同,所能接受的极限也不同。

纺织和钢铁业所能接受的极限是1美元兑180日元;造船业的极限是1美元兑175日元;电子产业的极限是1美元兑170日元;汽车产业的极限是1美元兑155日元。

当前的美元兑日元汇率差不多在1美元兑230日元,所以就算日元升值个20%,国内这些企业也能承受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产业,从鹰酱之前的砸车潮就能看出来,霓虹车是最不受鹰家人待见的产业,恨不得砸之而后快。

这里面或许还有点被打脸的情绪。因为在石油危机前,霓虹车在鹰酱市场里是卖不出去的。当时鹰家人看小巧的霓虹车,都带着嘲笑和戏谑的神情,他们谈起霓虹车,都称它为“老鼠的玩具”。

结果石油危机一来,从前受鹰家人喜欢的那些大排量的“烧油机器”,就再也开不起了。很多中产的鹰家人不得不捏着鼻子去开从前被他们Diss为“老鼠的玩具”的霓虹车。

那种屈辱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很难想象。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或许这就像老板从前总是瞧不起的一个员工,某天突然当了公司的“销冠”、顶梁柱,还把老板娘给睡得服服帖帖,你这当老板的却不得不忍气吞声的那种情况吧~~~~

有意思的是,鹰家人最最痛恨的霓虹汽车,却是最能抵抗汇率升值的行业。

这里头的关键便在于综合商社的那种大额采购模式,汽车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能不断地压低成本。

综合商社模式还有利于资本的优化运行。

资本的本质就是快速地增殖。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在快速的运行中多多地赚钱。

货币只要变成资本,其本质就是如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更是如此。

由于综合商社模式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体制,所以它特别有利于资本在快速地运行中更多地增殖,也就是特别有利于资本的优化运行。

例如,从1965年至今的二十年内,由于霓虹经济对外的迅速扩张,直接的金融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更快更多地获取利润。

所以在这种综合商社模式所具有的资本优化运行功能的作用之下,霓虹战后至今对外资本的运行,也就从最初以商业资本为主,经过60年代至70年代前后的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并行,进而演变为开始以金融资本输出为主、以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为辅的发展阶段。

国内的金融资本要想大规模输出,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就要加快……

分析到这里,加藤荣治不由冒出了一个挺荒唐的念头:搞不好不是这个时空的《广场协议》提前签署了,反而是前世时空的《广场协议》拖后了。

考虑到综合商社模式对外贸易时的种种优势,那些财团迫切地希望能更加全面地参与进国际金融、贸易市场,完全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他前世时空霓虹的金融自由化也是从84年5月开始,《广场协议》则签署于85年9月,历时16个月。

眼下则是花了7个月,考虑到财团对内阁的影响力,还有鹰酱爸爸那边的施压,自己刚刚的那个念头好像就又显得不那么荒唐了。

本来霓虹整体上下,就是倾向于日元升值的。在金融自由化后硬拖了16个月,还逼得大藏相跟央行行长像地下党接头似的鬼鬼祟祟出行,三重野康那批人在前世是真的猛啊。

今生的魄力看来是稍微差了一点,可能是三重野康的哪位心腹在这个时空有点什么麻烦吧……

“喂,加藤,你要的画,看看怎么样,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加藤荣治正想着些有的没的,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下,是之前那堂专业课上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位黑泽同学。

他的全名叫作黑泽隆也,除了跟加藤荣治是一个系的之外,人家还是学校美术社的成员。率先找对方搭话的人也是他,显然是对加藤荣治上课画的那些“没天赋的作品”相当好奇。

加藤荣治本来也想拿金融自由化或者综合商社的相关话题去接触人家,现在人家自己找上门来倒也省了尬聊的功夫。

就是这结识的原因有些一言难尽。加藤荣治回头还找中野祐里、山内半藏等人评过理,大家基本都给出了“还行吧”的评价。

不过,托黑泽隆也的福,加藤荣治总算知道了关于自己学校美术社的一个公开业务:他们对外承接各类美术业务。

就比如像加藤荣治这种脑子里明明有想法,却硬是不能靠自己的一双手画出来的情况,他们都可以帮你画。

视情况决定收费与否。如果对方是用于商业用途就收费,不是的话就义务劳动,相当有大学生的青春感~~~不像肮脏的社会人,张口闭口都是钱钱钱!

可惜,加藤荣治现在已经是非常“肮(fu)脏(you)”的社会人了。他也做不出明明要商用,却骗人家说就是自己画着玩,让人免费打工的厚颜无耻之事,老老实实地把目前遇到的情况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