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你们觉得谁适合做皇后?
“既然我们要做,那就干脆做得大点!没有将士拼命,没有我们支持,姓秦的能做的上皇位?”秦国公重重砸在桌子上,指着外面道。
齐国公道:“那好,都听你的!”
秦骁没有把后勤独立的时候,他们心里都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可是,现在秦骁打出来的都已经是明牌,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要把后勤彻底独立。
从所有将领的手里夺到一大块肥肉,已经进了嘴的肉,就连牲畜也不愿意吐出来,更何况这还是大活人呢?
不久后,秦国公府上便有几个人匆忙出去,他们去了杂货店,这个杂货店老板经常跑草原商路。
秦国公下了令,要买千把头羊,为宴会做准备。
杂货店不久后就出发,他们要去草原上买羊。而这其中夹杂着几个秦国公府的人,名义上是监督,实际上则负有另外使命。
这样的商队在王朝内部有千千万万个,名义上王朝对匈奴实行贸易禁运,可是钱谁都管不住。
资本的力量远超任何行政命令,在钱财的驱使下,愿意冒险的大有人在。
这支商队规模并不是很大,仅仅只有四五十人,他们先到张家口,从这儿北上出草原。
秦王府、齐王府里分别各派两个人,秦王府领头的是个远亲,在秦国府里做管家,叫周申。
齐王府领头的则叫刘根。
上了草原,天晴气爽。八月草原上非常凉爽,一点都不觉得炎热。
两个人骑马狂奔几圈,周围无人,周申开口道:“我们去哪儿找范林?”
“听说范林已经做了娄烦王的宰相。”
刘根如此回答,简单的对话,意思已经很明白。
车队在草原上行走四日后,两个人借口有事,脱离商队,径直往娄烦王的地盘跑。
娄烦王更靠北,而商队则主要购买白羊王的货,两者并不在同一个地点。
几经辗转,他们终于找到范林。
范林在帐篷里见了两人,他脸上带着冷笑,道:“齐国公、秦国公派你们来的?”
“不错,我们有笔交易要跟范将军做。”
“这里没有范将军,只有范宰相!你们两个,是南朝派过来的奸细,还以为我不知道?来人,把两人拖出去斩了!”
范林对大同的防备非常熟悉,而且他对南朝的种种关系也很清楚。
到了匈奴部落里,就是高级人才,他掌握的知识与情报,对匈奴来说千金难买。
娄烦王实力虽弱,可在匈奴内部也排第四,这也是为何范林会选择他。
而娄烦王年年都要劫掠关内,对范林的到来更是倒履相迎。
范林在匈奴的权利很快就得到提升,几乎是说一不二,谁也不敢反对。
匈奴人对他非常尊重,听到他的命令立刻进来了四个人,双手反剪两个人,押出营帐。
两人吓个半死,周申大叫:“我不是,你们冤枉我!放开我,放开我!”
可惜的是,他的威名在南朝内部或许有用,到了这里儿一文不值。
刘根经过最初的慌乱,忽然想明白范林究竟想要什么,他大声喊道:“有粮食!有大量粮食!”
范林笑了。他叫人把两个人带回来,重新落座。
粮食,不仅仅朝廷缺,边关的游牧部落同样也很缺乏。
范林是个宿将,他早就明白,金银珠宝毫无用处,唯有粮食才是真正厉害武器。
而他需要的也不是金银珠宝,如果齐国公、秦国公真的有诚意,那就必须先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两个人离开草原的时候,喜气洋洋,他们出色完成任务,只要这个消息能在草原上流传,对他们来说任务已完成,剩余事情,范林会代替他们做好。
齐国公、秦国公接到消息已经是十几天后,他们暗中发笑,就等着一切来临。
这十几天里,秦骁的选妃计划终于正式启动。
由于这是选皇后,所以需要非常严谨。
所有被推举来的秀女已经全部集中到京城里,礼部将他们安排在驿站,经过初次选择,淘汰一大批人。
这一日,秦骁传旨,令礼部尚书、内阁首辅、次辅全部觐见,奉化殿里他仍旧低头审阅奏折,永安公主已经被赶走,她不能听这些大事。
几个人进来,先一通行礼,秦骁叫他们一旁坐着,等到人都到齐,他终于从满是奏折的桌子上抬头,眼睛在几个人的身上扫一圈,道:“都来了,朕有个疑问,这么多人中,朕要选个皇后,你们觉得谁最好?”
朱远曾经跟他说过,这几天下面暗流涌动,事关皇后的选择,如果做成,那可是泼天富贵。
谁都想拥有一席之地,可是这还要看皇帝的意思。
不过,已经有人开始行动,试图以其他方式影响皇帝的选择。
当皇帝从来都不是个轻松的活,这是一场战斗,每个选择、每句话都会被记录在册,用作日后的墓志铭。
昨天晚上,秦骁在吃饭时,厨子们呈上来一道菜:惊鸿掠影。其实就是豆腐、配合蟹肉。
那个时候他就知道,有些人已经开始把手伸到他身边来了。
李长阳眼观鼻口观心,他已经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就是皇帝的应声虫,这样的事情他是不会发声的。
徐茂书看李长阳不吭声,他也不说话。
全体文臣确实有一个推举的人选,那就是荆鸿影。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提的。
秦骁看到他们的反应,内心嗤笑了几分。
他起身走到大臣中间:“你们都不说话,那朕就替你们说了吧。这几个人中,以朕看,最适合做皇后的,就是魏国公的女儿,徐文锦,你们以为如何?”
李长阳还是不说话。
徐茂书已经顾不得那么多,起身道:“陛下,万万不可。本朝规矩,皇后只能出身平民之家,决不能出身世家大族,以防止外戚坐大。这是历代以来的规矩。”
秦骁道:“依你之见,谁最合适?”
徐茂书道:“此乃陛下终身大事,臣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