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貂蝉

历史上有无貂蝉,毋庸置疑,若查无此人,史书上也绝不可能将貂蝉的出生地甘肃临洮写得这么清楚。她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一的“闭月”,史料上记载她生活在东汉末年,出生年月不可考。

每个人都喜欢给自己知道的故事添油加醋,佐料加得好了,唯美也好,凄美也好,都成了经典。貂蝉的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中,由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整理创作了一个完整的形象。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命苦,自然和董卓、吕布脱不开关系,但是她命运之曲折,结局之悲戚,却是因为王司徒这个“义父”。

貂蝉本为司徒王允府上留下的歌女,一日,王司徒见她长吁短叹,先思考,“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再观察,“年方二八、色伎俱佳”,极为不悦,便骂她有私情。

貂蝉也是个性情中人,当即对王允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并说了一番类似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言辞。

王允细细品味貂蝉性格,再一观察貂蝉的姿色,大喜,觉得自己有貂蝉这个美人,就是拥有了汉天下,便将她带进了楼阁,决心为打倒反动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貂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忽悠的姑娘要为了王允的连环计万死不辞。

为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王允暗地里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当时董卓身边有一个聪明人叫李儒,将其中利害关系给董卓分析得头头是道,劝董卓把貂蝉送给吕布,并告诉他,不能被美人迷惑,董卓根本听不进去。

吕布杀董卓时,嘴里大喊着:“奉诏讨贼臣董卓。”有句心里话他没好意思说,“让你再和我抢美人!”

因为中华百姓有非常正的价值观,自古对忠奸善恶有一套成熟的评价标准,董卓祸乱朝纲,残忍暴戾,滥杀无辜,百姓深受其害,是“恶”的典型。所以王司徒巧施连环计是一段千古佳话。

可是,虽然连环计是王允的绝妙策划,但实施者是貂蝉,若不是她一面在吕布董卓面前装得楚楚可怜,又一面表达着“我爱你不爱他”,怎会有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怎会有“吕布戏貂蝉”的千古传说?

吕布得到了貂蝉,可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被曹操带兵围困,当时吕布身边有军师陈宫,连三国时代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都被陈宫气得大喊“吾誓杀汝”,可见陈宫的计策精妙,只因吕布听貂蝉的,不听陈宫的,落了一个被擒杀的后果。

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那个令人惊艳的绝代佳人,谢幕了。

董卓因貂蝉而死,成就了貂蝉的千古功勋。

蔡东藩在《后汉演义》:“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吕布也因她而死,从著作本身来看,用“红颜祸水”来形容,是最为合适的。

自古以来,红颜虽然美好,却配不上好词,不是薄命,便是祸水,有“红颜知己”一说,却是带有情人味道的知己。

一篇《神女赋》和一篇《洛神赋》奠定了华夏人对女性的审美基础,自那以后,人们一面追捧美丽的脸颊,认为美丽是最好的通行证,一面却认为美丽的女人不能善终,对于她们的不幸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