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于管鲍处,见生死(下)
承剑司的人出现时,许多人甚至不曾注意,只觉一道刹那的虹光闪过,还以为是自己一时的眼花。
等到虹光落定,在混乱中心的人都忽觉自己被一股柔和的风托起向外飞去,因此中间空出三丈方圆的地界儿,再加上那人来时的一声大喝,许多人至此才抬头,看向那个骤然出现的人影。
“是承剑司!”
许多人由此开始欢呼,好像只要承剑司的人出现在这里,就绝不会再有什么意外。
对长安百姓来说,常常听闻承剑司世间无敌,在千百年里的潜移默化,知道唐国的无敌和承剑司有极大关系。
现在,承剑司既然已经出现,区区邪魔已经不算什么。
那些被清风托起推向外围的人甚至因此懊恼,“我若还能在里面瞧瞧,就能目睹承剑司大人的风采。”
此时,虹光落定,一个年轻人脚下踩着青绿色的剑光符文,低头俯视邪魔,“唐国长安,何曾轮得到你们这些腌臜货色撒野?”
夜枭虽不比人族的智慧,却能感知四周的情绪变化,只因这种邪魔生来就为天地秽气而生,因此会因年轻人的一句话而生更多愤怒和怨怼,周身有腥气弥漫,是这些年来杀死无数人的怨气。
张辰也远远瞧着那人,双目盯着年轻人脚下的剑符,瞳孔之中却见纹路的穿行和勾勒,每每看到这些人施展的不同神通,心下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些纹路的探索,都不知是过去多少前人在漆黑中摸索后路才勉强知道的道理。
最后,他的目光落向邪魔,但见长安的祥瑞清气中,邪魔自身的种种污秽十分微渺,这本身是不该出现的,只因一旦出现,势必会被扑灭。
因此,今日这一场混乱,还是出自人祸。
而且,刻意屏蔽了张辰本身的感知,无论这种屏蔽是不是针对张辰而起的,都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上一次,恭王府上的邪魔是喟叹观的人驭使,这一次又究竟是不是喟叹观?或许不是,钟白是这一次喟叹观长安之行的引领者,如果有这种心思,那一日应该会向我透露。”
张辰一番思虑,最后反而笑出了声,说出以前他绝不会说出来的三个字,“有意思。”
另一边。
邪魔和承剑司的年轻人已交上了手。
世上典籍曾有万剑齐飞的说法,野史话本也常常对此渲染,只说是悬挂于九天的银河般震撼。
这一刻,当年轻人双手变化成一剑诀,脚下的青色剑符忽然绽放,从孔雀开屏变幻,无数的剑影刹那分开,在半空成一弧形的河流,落向邪魔。
半空之中,铮铮之声不绝于耳,无数的剑气交接好似真实的刀剑,比那些铁匠铺子里紧凑而密集的锻造更加尖锐!
邪魔只一声剧烈的咆哮,它终究没有修习任何术法,光靠一身的蛮力和甲胄逞凶。
呲——
好似炒菜时候铲子和铁锅的摩擦,放大了数十倍,且持续不断,无数的火星自此衍生!
仅仅一人一邪魔,有了上百将士的声势。
周遭百姓都捂上耳朵,有小孩儿因此放声大哭,虽然哭声从未停止。
邪魔在这些剑光的压制下逐渐躬身,它的天然甲胄虽比普通刀剑更加坚硬,但在如此密集猛烈的攻击下,终究还是见了血,它似乎觉得屈辱,在如此劣势下,突然昂首向天。
就在此时,年轻人微微变色,低头对周遭百姓呼喊,“都捂上耳朵!”
他的声音一落,恰如爆竹在封闭空间的炸响,整条长街的人都清晰可闻。
出自对承剑司的信任,多数人都照做。
至此,邪魔一声咆哮,是如在爆竹过后加强千百倍的巨响!
那些没有来得及捂住耳朵的,刹那失聪,耳朵里鲜血入注,就算那些捂上耳朵的,也有人一时失神,在这短暂时间里失去了自我,不知前尘往事,不能明辨自我。
年轻人的最后一道剑诀就在此刻落下,从邪魔的口中没入!
无数剑光,引起无数鲜血的飞溅!惨嚎之中,鲜血如烟花,落地成了大河!
夜枭的身躯重重落在长街上,好似闷雷在耳边的炸响,许多人甚至觉得脚下地面有极明显的震动。
邪魔的头顶恰是管氏钱庄,双脚则指向长街对面的卖鲍酒家,双目渐渐无神,失去了生机。
于管鲍衔接处,见生死。
承剑司的人见状驭使剑符离开,至于脚下的狼藉长街,自然有其他人去收拾。
张辰瞧着离开的人影,只觉得那人离开时似乎特意向这边瞧了一眼。
这一眼十分隐晦,换做其他人或只当做意外或寻常,但张辰很清楚,以自己的感知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所以,刚才那人的的确确注意到了自己。
而另一边,玄武长街的首尾两侧,已经有盔甲的撞击声。
褚轩带队,将这条街上所有的人都拦截。
有人对此不满,高声呼喊自己的出生,这里毕竟是长安,就算玄武长街不必朱雀大街遍地的王公贵族,但也不乏三四品大员的子侄,自诩是来瞧瞧长安普通百姓的民情。
只是,他们显然低估了今日邪魔在长安街头出现这件事的真正影响,众将士早已接到了承剑司的指令,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都绝不能放走。
这些身负关系的二代三代子侄却不知道,这位奉命排查玄武长街的小统领褚轩比他们更觉走了霉运。
上一次他已暗自想过,往后绝不会再参与这种事情,这对于那些有野心的人或是极好的路子,能够借此认识承剑司的大人们,可褚轩小富即安的性子,反而觉得惶恐。
因此,他特意避开朱雀大街这样的地界儿,想着只要离那些贵人们远一些,就能少许多麻烦。
但是,邪魔怎么就恰巧出现在了玄武长街?
在人群中排查的时候,褚轩也终于见到了上一次在承剑司被问起的恭王府赘婿,也终于明白那位大人为什么会说,你既然没有印象,那就一定不曾见过他。
因为这样的人,只需见上一面,十年也绝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