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青黄不接
金銮殿内。
早朝群臣身着官服,手持玉牌立于下方,身着明黄衮服的皇帝缓缓落座。
身后雕刻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朝冕十二旒,虽面无表情,却不怒自威。
在煌煌天威下,诸位山呼万岁
“平身。”
各省乡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今日早朝之事处理完后,皇帝勒令群臣别走。
等看完这些考生答卷,直接在宫中用早膳。
太监将各省解元的答卷呈上。
原本还面露几分期待的帝王,却在看完这些后,面沉如水眼中带着些许失望。
“这就是解元?”
他止不住的摇头,看着这些中庸的答卷。
有几位却是拔尖。
但太过守成,平白浪费了天资,拘泥于四书五经。
翰林院那些官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须知这次是由他们全权批改,打分。
若真没有一个被陛下看中,岂不是……
想到这种可能,谢太傅打了个寒颤,主动上前两步。
“陛下,还有部分解元的答卷,您……”
话音未落,便被抬手打断。
皇帝已经失去继续翻看的兴趣,揉着酸痛的眉心。
“尽是些庸碌之辈,所做的策略无非是赞叹国泰民安,这就是你们的解元?”
何止一个差能概括?
上回还有个姓刘的学子杀出重围,让他眼前一亮。
是越来越差。
翰林院那些考官还准备辩解,人群中负责阳城的主考官更是后悔,余光偷偷撇翔左相。
他在心里咬牙。
如果把许枫摆在第一,成为阳城的解元,也不至于被陛下批评,让他失望。
“若下次会试,还是这些家伙,你们也不必呆在翰林院,无深谋远虑的腐儒。”
一句腐儒。
骂的翰林院诸位脸色铁青,半句话都不敢顶。
在他们看来。
此次的学子的确远不如上届,可谓是百鸟争鸣!
相形见绌。
唯有阳城主考官吃了个哑巴亏,他们这里还藏着条卧龙!只可惜被泥土掩盖。
“都下去吧。”
皇帝提拔贤才无望不想再看见这群人,站在底下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
直接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
圣命难违。
即便有心辩驳,也只能灰溜溜的离开这里。
左相在他们转身时,不动声色的望了眼。
就在这时。
上面传来了声巨响,却见皇帝忽然站起身来。
离得较近的左右两相瞧见。
上面似乎有个摊开的折子,脸色瞬间凝重。
能让陛下露出这副神态,更是公然在朝堂上起身,绝对是件大事。
正被两人猜中。
刚刚上头那位翻看奏折,这是兵情报告,里面说北楚的鞑子蠢蠢欲动,正在那兴风作浪。
虽然现在只是些不痛不痒的小事。
但听山里的猎户曾说,有见着黑压压的鞑子军,似乎是在密谋些什么。
他但是出事,连忙收拾家当赶入城中。
将这件事告诉城门口的官兵。
“北楚的鞑子不满足于抢劫掳掠牛羊,有厉兵秣马的苗头,诸位大臣有何高见。”
锐利的目光落在武将那边。
朝堂瞬间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的心也随着这漫长的沉默逐渐下沉,那双漆黑的瞳孔愈发幽深。
大凉兵力疲软,将才断层严重。
青黄不接。
老将虽有一战之力,但已垂垂老矣,真能将鞑子打回家去?而小将太年轻,经验太少。
或许几位有匹夫之勇,但没有为将之深谋远虑。
“我大凉,竟无一可用之将?”
比起质问这更像是声怒喝,回**在金銮殿内。
沙哑的声音接踵而至,发须皆白的老将出列。
抬起那双带着刀疤的手行礼请缨。
“若鞑子来犯,末将愿往!”
皇帝的眼神复杂,没有说话示意他回去。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件事还未在心底有合适对策。
便见左相站出,向上通报。
“启禀陛下,江南一带暴雨连绵经久不绝,恐有决堤之危!臣已经令地方官员前往。”
“余下之事,还请陛下圣裁!”
轰——
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
须知江南那带,纺织兴盛盘踞着许多富商。
乃是油水最多的地方。
其缴纳的税收,也是大凉最多!
如果真的被洪水淹了,即便是国库充裕也够呛。
更别说还需要赈灾!
想到这里,户部就头疼不已,殷切地看向上面那位。
从未像现在这般期待过。
只是……
左相竟又从怀里掏出个折子,爆出两桩贪污案。
其中牵扯了党系。
朝中瞬间爆发激烈的争论,原本庄严肃静的金銮殿变得像集市般闹哄哄。
“先把江南决堤之事解决,再考虑清理蛀虫!”
“林大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今大凉内忧外患具在,为何不先从根起?”
“别舍本逐末,若江南出事,哪怕大凉都得伤筋动骨。”
……
本来那群沉默的大臣吵的脸红脖子粗。
就差没有撸起官服袖子,和身边意见不合的官员大打出手,左相冷静的站在中央。
并没有因为周围的嘈杂而露出异样的神色。
他低着头。
让上面的帝王无法看出这位的想法。
“放肆!竟敢在金銮殿咆哮!”
太监尖声厉喝,成功让本来还喧闹的朝堂安静。
群臣后知后觉。
刚刚他们可是在皇帝的面前争执!
那几个其实最足,叫的最凶的双腿直打颤,根本不敢抬头往那偷瞄。
生怕陛下看见。
“尔等眼里可还有朕?还有这大凉!”
他随手抄起个东西往下砸。
是块上好的端砚。
不偏不倚落在左相脚边。
砚台内的墨撒在他身上,官服一片狼藉。
皇帝无暇顾及。
他看着战战兢兢的群臣,心中隐隐有种预感。
这样下去,恐怕大凉王朝气数将受损。
有颓靡之象。
“都起来吧。”
皇帝重新坐下,指腹摸索着掌心的佛珠。
必须想到对策。
如何才能破局,将朝堂乃至大凉的风气扭转。
指尖敲打桌面,发出哒哒的声音,底下的大臣也随着声音的起伏,不安、惶恐。
直到……
皇帝将目光放在旁边的那沓考卷。
剔除了那些看过的解元。
这里还有无数学子,从各地脱颖而出,虽然不知如何,但翰林院的眼光无非是那些。
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