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报纸

京都官道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而行。

车轿中,赵澈和完颜玉儿说着话。

“你打算让这个姓葛的替你做什么事情?”

赵澈嘿嘿一笑:

“佛曰:时间未到,不可说,不可说。”

“切,谁稀罕。”

完颜玉儿皱了下挺翘的小鼻子,将头扭到一边。

这时,忽听外边武一龙说道:

“公子,有人拦路。”

“哦?”

赵澈眉头一皱,掀开帘子走了出来。

“可是苏公子当面?”

拦路那人约摸有四五十岁了。

赵澈见他穿着打扮像是个仆人,又见他执礼甚恭,疑惑说道:

“你是?”

那老仆道:

“我家大人对苏公子才华十分倾慕,有意同公子结交,已在茶亭等候多时,请苏公子下车一续。”

赵澈缓缓开口:

“不知贵主人是?”

“我家主人乃江浙巡抚,广西缴费督军,镇远侯辛弃疾。”

“霍”

赵澈顿时目瞪口呆,这位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

与之前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位辛弃疾在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官运亨通。

他本是淮阴辛家之后,先是考中进士,接着便投身军伍。

在对抗金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与被冤杀的岳鹏将军一样,被称为大骊双壁。

只是不知道他喊自己过去到底有何用意。

“你们在此等候。”

赵澈交代了一句,便施施然走下车。

随着那老仆来到一处茶摊前。

赵澈一见那老者,恍然间便想起,方才在茶楼之中正是这名老者坐在角落里低头饮酒。

看其衣着十分俭朴,完全无法和一方大员相提并论。

赵澈连忙拱手道:

“晚辈学生见过老大人。”

辛弃疾一双精明的眼神缓缓打量着赵澈,抬手指了指一旁的座位道:

“苏公子不必多礼,你我相交不涉身份,老夫只是单纯欣赏苏公子的才华,且请坐下吧。”

赵澈唱了个喏,连忙欠身坐下。

天可怜见,他在皇帝老子面前都没这么规矩过。

实在是对这位为大骊江山奉献一生的老人由衷的敬佩。

等赵澈坐下,辛弃疾这才捋着胡须笑道:

“方才那个葛有道没有难为你吧?”

赵澈便道:

“劳辛公挂念,他并未为难在下。”

“这就奇了。”

辛弃疾作沉思状:

“那葛有道之名我也是有所耳闻的,若说他不曾为难与你,想必你的家势亦是不俗,听你口音似是京都人士,只是这城中权贵,老夫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有哪位是姓苏的。”

赵澈连忙接过话道:

“在下出身寒门,家世微薄,实在不值一提,辛公不曾耳闻也属正常。”

“哦”

辛弃疾缓缓点头,

“也罢,寒门贵子方能有所突破,今日老夫请你过来,实际上是有一事相托。不知你可愿意?”

赵澈毫不忸怩,当即便答应下来,

“辛公但有所命,晚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辛弃疾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你就不怕我让你去杀人放火?”

赵澈放声大笑:

“以辛公的威名,又怎么会做不义之事。”

“好,好,如此,大事可托。”

辛弃疾当即便将他的事情合盘拖出。

原来他这次是刚刚从广西剿匪归来,眼见国家衰弱,百姓困顿不堪,而富家之人则乐忠于酒色奢靡。

这种靡靡之音连读书人都深受其害,长此以往下去,国将不国,何谈收复失地,一血前朝帝后被俘之耻。

他看重赵澈之文才,希望凭借它的才华写几首发人深省的大作。

让吾辈读书人有心向爱国之心,如此,国家才有未来。

赵澈听罢,也不由心怀激**,当即拍案赞道:

“不错,吾辈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诗词**巧技一道,实属有害无益,但逢乱世,必为祸国之根。”

“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事开太平……”

辛弃疾将赵澈的话反复默念一遍,忽觉心中一股浩然之气冲破头顶。

好似多年疑惑一朝烟消云散。

“老夫本以为你不过是个诗词出众的读书人,想不到你竟然有这般见识,我本想收你为我的学生,如今看来倒是老夫拖大了,以后咱们二人便以好友相称如何?”

什么什么?收我为徒?

赵澈心眼一动,若真是能拜辛弃疾为师,他还真是求之不得,不说别的,光凭这老先生的能量,怕是他的那位亲家爷也比不上。

“辛公说哪里话了,能拜辛公为师,实在是学生的福气。”

说完也不等辛弃疾回答,端起桌上的茶水双手高举过头顶。

辛弃疾眼见他如此真心实意,也不好拒绝,便接过茶杯,算是认下了这个徒弟。

赵澈马上长揖一礼,

“学生赵澈,见过老师。”

“赵......赵澈?”

辛弃疾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你.....你不是姓苏吗?你到底是何身份?”

“学生并非有意欺瞒,”赵澈连忙解释说:“学生之所以不报真实身份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接着便一字一顿说道:

“因为我是东宫太子。”

辛弃疾用手指着赵澈,大有马上中风的迹象:

“你是......太......太子!!?”

“是,老师,”赵澈状态极是恭敬,

“不过我拜您为师,真的是出于对您为人的敬佩,并非想要拉老师做我的盟友,还请老师勿怪。”

“唉”

半晌之后,辛弃疾长叹一声,像他这样的真君子,岂能干出食言而肥的事情。

“罢了,罢了,既然殿下看的起老夫,老夫就收下你这个学生了,只是此事还需禀明圣上。”

“相信父皇也定会乐见其成的。”

两人重新坐下,接着便又说起刚才如何以诗词改变风气的事情。

“老师,这收覆失地,完我金瓯的诗词学生自然是做的出的,不过诗词一道终归是小术,普通百姓士绅或许不太关心这些,若是能够出一种让所有人都看得见的东西,那样的话作用才更大些。”

辛弃疾白眉一拧,片刻间便想明白了其中道理,不过转念一想又似乎觉得此事极难。

“你这想法虽好,但是普通百姓识字者寥寥,如何让他们知道呢?”

赵澈自信十足的说道:

“这有何难,咱们可以办报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