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无将可揽,六年时间
一行人出了凉州,路过司隶,进到荆州,一路上李询和贾诩学智谋和徐晃学武艺,李询对自己的期望不大,能做个二流武将二流谋士就知足了。
到了荆州南阳郡宛城,李询就四处打听黄忠的下落,逢人便问认不认识黄汉升。
最后让他找到了黄忠,黄忠这时不过是一普通士兵。
徐晃第一眼没看出黄忠有什么特殊之处,非常疑惑为什么来找他。
“公子找这人做甚我没看出他有什么特殊的。”
“咱家公子慧眼如炬,被他看上的一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旁的贾诩看出徐晃的不解便给他解释。
另一边,李询正和黄忠交谈着。
“黄壮士不如去你家聊聊?”
“李公子请吧。”
于是黄忠带着这两辆马车来到自己家门前。李询和黄忠到屋里谈了一会儿。
随后大失所望的走了出来,贾诩看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就知道结果了。
“公子,黄忠不肯走吗?”
李询点了点头,心想还是缘分没到呢。
“是啊,黄忠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儿子还需照顾。”
“不能带着他儿子一起走吗?”徐晃也来插一嘴。
李询摇了摇头,叹了声气。
“唉,咱们要走的路还很远,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禁不起折腾,就怕走到一半病了死了。”
“这黄忠有什么过人之处吗?让公子从武威跑到南阳来。”
“黄忠此人擅长射箭,乃一神射手,诶对了,公明你箭术如何?”
“略知一二吧。”
那行吧,徐晃箭术应该也不是等闲之辈。
“嗯,那就好。”
“公子我有一计。”贾诩看出李询的失落便想献计。
李询你听内心就乐了,还得是你啊文和,让我听听你有什么计?
“先生请说。”
贾诩露出有些阴险的表情。
“既然黄忠儿子是招揽黄忠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他死不就行了吗?”
“先生什么意思?”
“不如趁黄忠未在,进去捂死他儿子,反正也看不出来,正好让黄忠死了心。”
李询还是觉得太残忍了,我就算对这个世界没什么感情,也不能这么不是人吧?
“不可不可,此计太为恶毒了,既然黄忠不愿追随我那也不必强求了,若是有缘日后定可相见。”
“那公子不如在荆州待上几日,游山玩水也好啊”
“好啊,我作首诗一会儿给南阳太守送过去。”
“南阳郡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南阳太守一看到这首诗就知道李大才子来了便立刻遣人给安排好住所,在南阳游玩了几日之后,李询又带着一行人去了雒阳。
众家丁不禁感叹,毕竟那个年代大部分人连雒阳都没见过。
“这就是雒阳城啊。”
“还是第一回看见这么气派的城呢。”
“公子能不能多待几天啊想在雒阳好好玩玩。”
李询看向众人提出建议。
“冀州,凉州,荆州三地没有待多长时间六年之约还有很长时间,不如在雒阳待上五年?”
“公子待上五年也是可以,但是不能只想做些享乐之事,武艺和智谋都要学。”
“好,这五年也要辛苦先生和公明兄了。”
五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到了公元181年也就是光和四年,这五年时间里何贵人变成了何皇后,外戚马上又要强大起来了,李询这边又做了许多的诗,让整个雒阳都吟诵着自己的诗。
这五年,李询长到了六七尺(一米五左右),毕竟年龄限制在这里摆着,李询今年才十三岁。
因为李询写的这些诗雒阳城内的富人家都来巴结李询。
甚至还有免费让他住房子的,只为了李询写点诗拍自己马屁。
总的来说李询在雒阳的这段时间不愁吃不愁穿,就连汉灵帝刘宏都知道了李询的大名。
李询这五年智谋和武艺进展也非常快毕竟有两个好教练。
李询也往家写了几封信都是一些寒暄的话语,远在任县的王全也寄过来一封信,信上无非是汇报一下训练成果。
信上说典韦募集并训练了两千私兵当然是以县兵的名义,信上还说李询叔叔身体越来越不好再过几个月恐怕就有性命之忧,信上还说李询父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谌。
什么?!真生了?你看我怎么弄死他吧。
刚看到这信时很忧愁,于是便和贾诩和徐晃说了。
贾诩一听非常高兴。
“恭喜公子恭喜公子啊!”
“先生!我叔叔病危了这是什么好事吗!”
贾诩看李询这副表情这才娓娓道来。
“公子你听我说啊,你不说你叔叔膝下无子吗?而且你叔叔最疼爱公子你这个侄子。”
“询愚钝还请先生解释。”
“既然你叔叔最疼爱你,为何不让他将县令之位给你呢?无非是再多花点钱了。”
“啊,对啊!但是我又冒出来个弟弟可怎么办呢?”
贾诩再次露出阴险的表情。
“到时候要是对公子产生威胁了,除掉他便是,若是公子不忍手足相残那就由我和公明动手。”
知我心者莫过于文和啊!
“是啊,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这个不稳定因素要是对我造成威胁了就必须除掉。”
“公明兄怎么一言不发呢?”李询问道。
“我在想公子募两千私兵是为了应对什么样的情况?”
“什么意思?公明兄说这是少了还是多了。”
徐晃看向李询搓搓手。
“少了,按之前公子给我二人预估叛乱爆发的规模,两千还是太少了,甚至连守城都很难做到。”
“好吧,我一会儿修书一封告诉他募兵多多益善。”
贾诩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公子还要叮嘱要往城内囤积粮食,制造守城器械。”
“好,我都写上。”
写完信便交代家丁送信。
随后便跑到街上去了,贾诩看着李询跑出去的背影,心里一阵感慨。
“公子这几年真是进步飞快啊。”
“是啊,公子真是你我二人看着长大的啊。”
过了几日李询找到贾诩,徐晃二人。
“现在回冀州合适吗?”
“公子何时回都合适。”贾诩回应道。
“既然如此后天出发,回冀州吧!”
“那在下先去收拾行李了。”
“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