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记忆中的豆腐脑

气度是装不出来的。

都说宰相府的管家能抵三品官,也只是比喻。

管家就是管家。

哪怕是皇宫的大太监,也是一个下人。

长年累月干着伺候人的活,少不了低眉顺眼。

眼前这个老者五十多岁的年纪。

风度翩翩,斯文儒雅。

又不失者的威严,让人看着就发自心底的肃然起敬。

陈平笙礼貌点了点头,然后找了个位置坐下。

桌上摆放着几道精致的小菜,还有刚出锅的油饼。

“陈县令是北方人,习惯不习惯南越的气候。”

“还好。”

陈平笙简单回了一句。

他虽是北方人不假,但在南方上的大学。

除了居住环境不同外,气候相差不大。

“呵呵。”

“到底是年轻人,适应能力就是强。”

“老夫在樊城呆了几天,浑身上下都发霉了。”

“听说县令还光顾过二龙山的贼窝。”

“依你所看,那些贼寇是不是像传闻中那般凶悍。”

萧玉若和小翠纷纷用余光瞟向陈平笙。

对于这段神秘而传奇的经历,她们自然也很想知道内情。

只是目前未表露身份,又有王小郎的案子压着。

所以,不方便直接询问。

徐老这只狐狸精探话当然再合适不过。

“说是龙潭虎穴也不为过。”

“我去的那个山寨,所见匪徒没有上千也有八百余众。”

“外围既有山川为屏,又有坚城防护。”

“那些山贼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杀人跟宰鸡也差不多,树上到处挂着干尸和人头。”

“凡是被掳劫进入的人,几乎没有生还的余地。”

“啊!”

小翠听的目瞪口呆。

关于二龙山的传闻,樊城人早惊惧如虎。

现在听陈平笙这个亲历者所讲,想来要比传闻更恐怖十倍。

“吹牛。”

“如果他们真那么厉害。”

“你又是如何逃出来的。”

萧玉若不屑的嘴角轻扬。

这番话说得毫无逻辑。

那些山贼之所以猖狂,说到底还是樊城历任县令无能的缘故。

倘若前面那几任县令肯好好治理樊城,着手剿匪一事。

朝廷再加以派兵援助,恐怕二龙山早没了山贼。

陈平笙淡然一笑,“我自然有我的办法。”

“别看那匪首凶悍,我只是一介书生。”

“照样可以取了他的首级。”

“至于详尽过程不便向你们透露。”

“毕竟这是本官的私事。”

杀了匪首?

这牛吹得未免也太大了。

萧玉若看不出陈平笙会半点武功。

就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纵然手中有刀也决计不可能杀了凶悍的匪首。

这时凤儿端上了一个小锅子。

远远就闻到了豆香味。

这是……。

陈平笙两眼放光。

因为这种味道他太熟悉了。

小时候家里穷,早上就靠着一碗豆腐脑解馋。

他跟老侯早打听过,老侯没有听说过豆腐这种玩意。

更别说豆腐脑了。

陈平笙想或许这个时空的人,还没有研制出豆腐。

“你做的豆腐脑?”

凤儿忽听陈平笙询问,连忙点头:“是的,大人怎知这是用豆子做的。”

桌前的几人纷纷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

陈平笙淡淡说道:“你们至于这么看着我吗?”

“本官好歹是个读书人,自然是从古籍上看到的。”

“此物是以黄豆为原料,经过泡发后再用石磨研磨成汁。”

“过滤几遍后进行煮沸,再加上特制的卤水便能凝固成形。”

“这种半**形态的食物叫豆腐脑。”

“你们看它是不是很像人的脑浆子。”

萧玉若前面听他讲的还头头是道,后面那一句脑浆子。

简直让人倒胃口。

白花花的,咋一看确实很形象。

这人真够缺德。

经他这么一说,谁还能吃的下去。

凤儿却一脸崇拜的表情,“大人真有学问。”

“此物是我爷爷做的,以前我在旁边看过几次。”

“做法跟大人所讲一致,只是不清楚你们喜欢不喜欢吃。”

“喜欢呀!”

陈平笙拍手笑道。

“可惜你没有放些佐料。”

“如果能用老母鸡炖的高汤,加些黄花菜,木耳,香菇调成浓汁。”

“跟豆腐脑拌在一起食用,那滋味更妙不可言啦!”

凤儿听后心头一震。

她还从未想过其他的吃法。

平时爷爷做的放一点盐巴都很奢侈了。

哪里会想如何让这种平平无奇的东西变成美味。

“大人,我看厨房就有高汤。”

“不如我做点浇头试试看。”

厨房?

陈平笙一次都没进过厨房。

因为县衙处于荒废当中,他也就没想过厨房会是什么鬼样子。

应该是侯三几人平时在县衙偷偷做东西吃。

“快去,快去。”

“厨房里的东西尽管用。”

“待本官吃饱后,好趁着凉快开堂审案。”

听到审案屋内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萧玉若和徐老头对视了一眼。

这种案子放在京都根本不需要审。

一根令签就能判王小郎个死刑。

然后就坐等砍头日期。

所谓审只是个流程,关键还看陈平笙的想法。

别看樊城很小,越是小的县城官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

“陈县令是不是觉得为难。”

“此案看起来简单,但牵一发而动全身。”

“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樊城陷入内乱。”

“你刚刚到任,地方上的根基还不稳固。”

“确实需要斟酌。”

有见识呀!

陈平笙侧目看向徐老头。

徐老头是姓萧的心腹。

能说出这番话不容易。

他可以感受出这位萧姑娘的敌意和鄙视。

所谓在县衙借住,不过是为了监视他。

“那徐老觉得此案如何审,能避免樊城内乱。”

咳咳!

萧玉若干咳两声,提醒老徐注意言辞。

别一味只是圆滑。

当官的就是要解决麻烦,如果缩头缩尾那干脆辞官好了。

老徐哈哈一笑,“县令大人是在难为老朽。”

“老朽一介平民,如何能指点审案这种大事。”

“不过以老夫看来,恶疾须得下重药。”

“乱就乱吧!只有大乱方才能大治。”

“樊城搞成这副熊样,就是因为那几任县令太想维持表面的稳定。”

“但只维持少数人的利益,势必会激起民怨。”

“陈县令有些时运不济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