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耕者有其田

关平在村民的欢呼声中,带着关兴以及一百骑兵,离开枫叶冈,踏上回宛城的路。

枫叶冈的扫尾工作交给涅阳县令。

太守把台子搭好,留给县令接着唱主角。

县令当然不会浪费一个好好表现的机会。

大肆宣传太守的土地政策,号召更多的流民到涅阳县种地。

当铡刀将张老爷尸首分离时,关平感觉一股血气从脚底板涌向天灵盖,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难以言喻。

在某些人的观念来看,那些耕地田产,似乎是张老爷家的合法财产,分给佃农,就是粗暴的打家劫舍。

事实并非如此。

耕地是有限的,人口是不断繁衍的。

当大部分耕地掌握在少部分地主手里,大部分佃农辛苦劳作一年,拿到手里的粮食只够饿不死。

那么佃农之间就会出现无意义的内耗,社会便会停止发展,形成更严重的土地兼并。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耕者有其田,进行的粮食合理分配,吃饱了肚子再说。

然后再将人口从土地中释放出来,投入到容纳人口极限更高的工商业中,带动社会财富增长。

多余的财富才能用于军队建设,改善民生,使整个社会进入良性循环中。

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国可以碾压农业国。

后世有个蕞尔岛国,胆敢入侵泱泱华夏,也是这个原因。

关平始终记得,当他问那位老汉,新上任的南阳太守如何时,老汉只答:先吃饱了再说。

一路无话,回到宛城。

关平让马良写一份公文,先将惩治枫叶冈张地主的事迹叙述一番。

再传令南阳郡内诸县,地主和佃农的分账,不得超过六成,违者严惩不贷。

马良将上述信息整理出一份公文,递给关平审阅,关平点点头。

太守府的文书随即传抄起来,关平在每份末尾盖上南阳太守的印章。

财富分配的问题,关平只能做到这一步。

至少能保证,整个太守府忙得干劲十足,最后不是只肥了少数地主。

六份公文交给六支邮驿队伍,分别送往南阳六县。

邮驿出门时,关平自我调侃:“自打季常先生来南阳,我就成了无情的盖章机器。”

众人早已习惯这位太守大人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从没听闻的词汇,倒也颇为有趣。

“这些日子,我听那些从北方辗转到宛城的流民说,曹操大军在北方调动频繁,似乎有意南征。”马良言道。

“我倒是看出一些端倪,枫叶冈姓张的说他全家,是贿赂许都屯田的官吏逃回来的。

一路上的哨卡呢,也是贿赂过关的?难不成他在许都发了大财,既然这样,还回来干什么?”

关平继续分析道:“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的精锐都在汉中和襄樊被歼灭,只能往预备役抽调。

导致各个环节出现权力真空,很多人钻了这个空子,向荆州逃难。”

马良思索道:“如果曹操真要南征,南阳郡首当其冲,最早年底,最迟年后。”

关兴激动地摩拳擦掌,兴奋道:“终于到我关安国建功立业的时候!”

周安在一边劝道:“兵者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安国不可掉以轻心。”

“明白了,瑞先哥哥,我学得文武艺,就想为父亲和大哥分忧解难。”关兴解释道。

关平这些日子忙着耕地的事,还没来得及分神去组建情报组织。

对曹操大军的动向,就如同盲人摸象,需要连摸索带猜测才能看清全貌。

不过关平是从后世穿越来的。

他知道曹操在汉中和襄樊连输两场,身心交兵,头疼病发作,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春。

此时正是建安二十四年冬,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

难道曹操感知天数已尽,临死前要奋力搏一把?

马良摊开竹简,泼墨挥毫,道:“我先写一封信送至襄阳,问问君侯那边有无收到情报?”

关平一拍脑门,道:“请季常先生信上再加一句,乞君侯将身在曹营的细作联络人,划分到南阳来。”

有现成的能白嫖,省得自己费心费力再组织情报系统。

马良将写好的信递给关平,关平再盖上南阳太守的印章,派遣邮驿送至襄阳的汉寿亭侯府。

“得,我仍旧是个无情的盖章机器。”关平吐槽道。

众人呵呵一笑。

忽然一阵女孩的啼哭,从后堂传来,打破了满堂男人的笑声。

“哪里来的孩子?”马良惊奇道。

关平言道:“是小妞子,她爷爷奶奶去世,无人照顾,我就把她带回宛城。

昨日受到惊吓,喝安神的药一直睡到现在。”

关兴恍然大悟道:“她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害怕,所以就哭了。”

周安疾声道:“那咱们还傻坐着干嘛?还不进去看看!”

哭声从未停止,脚步从未挪动,四个糙汉子对带孩子这回事,永远后知后觉。

太守府内堂。

小妞子醒来后,跳下床,光脚站在陌生的地方,手足无措,放声大哭。

不一会儿,关平、关兴、周安、马良依次进入房间。

前两个她认识,帮自己报仇的恩人,第三个也认识,在家里吃过饭,就最后进来的不认识。

小妞子擦干眼泪,挨个叫道:“哥哥,哥哥,哥哥,爷爷。”

马良微微一愣,随即紧锁两道浓浓的白眉,我有那么老吗?

关兴将小妞子轻轻抱起来,放在**,被子盖住小脚,道:“妹妹,天冷要穿鞋,你饿不饿?”

小妞子点点头:“饿!”

关兴转身对关平笑道:“大哥,跟银屏一模一样,好养活,醒了就要吃。”

远在襄阳的汉寿亭侯府,关银屏打了个响喷嚏。

双手放下针线活,揉了揉鼻子,问道:“娘,是不是有人念叨我。”

胡夫人放下手里正在纳的鞋底,笑道:“小姑娘家家的,谁会念叨你,你也不害臊。”

关银屏微微一惊,霎时间羞红了脸。

“哎呀,娘亲,我说的不是那种念叨,我说是大哥和二哥,他们在南阳,这会儿是不是在念叨我?”

“听你父亲说,你大哥和二哥在南阳忙得热火朝天的,哪有闲心思念叨你呀。”胡夫人继续纳着鞋底。

“不念叨我?难道他们在外边有别的妹妹?”关银屏若有所思道。

胡夫人耐心劝道:“你跟着我好好赶制冬衣,争取过年前送过去,到那时你不就见着两个哥哥了?”

“娘亲说得对!”关银屏拾起针线,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