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山人有妙计!
唐小志走出包厢后,立马就暗示门口的马户随行,来到球场一间空置的会议室中。
不久后,另外两名副里正也悉数到场。
唐小志废话不多说,命人在桌上铺了一张附近几个郡县的地形图后,直言道:“紧急事件,西北兴起了一股蝗灾,正极速朝我们这边飞来,具体规模还未知。但看那墨家父女的紧张程度,蝗灾必然不小。”
“这在外人看来,会是一场灾难。不过,对于我们而言,却不失为一个发财的大好机会。”
“你!”
他说着话,伸手点中了其中一名副里正,正色道:“你马上启程离村,沿途在各个乡镇收购鸡鸭大鹅,飞禽走兽,只要那些畜生家禽的食物链中有蝗虫的,都给我全部收购起来。收购价格可以适当提高,记住一点,要尽可能多的收购,有多少要多少。村中的库银可随便任你使用,预算不设上限。”
“是,大里正。”
那副里正并未问及原因,便已快步离去。
只因,在他与唐小志接触的这三年间,唐小志不论出手做什么生意,几乎都不会亏钱。
此次,定然也不会例外。
而后,他又看向另一名副里正,道:“你的话,也跟着去!但任务有所不同,这些年我们村的生意虽没有往外扩张,但私底下也已经和外县的官员、乡绅大好了关系。现在,便是用到他们的时候。”
“你的任务是,以我们商社之名,前往蝗虫群可能经过的路线。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贿赂也罢,绑架也好。让当地的地头蛇配合我们招募民工,最好能把当地的年轻劳动力都暂时招募到我们麾下。可预付工钱,但必须签订合约。招募到的劳工,半年内只能帮我们商社干活儿。”
“我要的最完美结果就是,过些时日,若是有人大举招募劳工的时候,不得不高价请我们商会帮忙。明白吗?”
那名副里正点头,也是快步离去。
之后,会议室中,就只剩下唐小志和马户二人。
唐小志提笔在地图上勾画出两条蝗虫群可能经过的路线后,浅浅笑道:“马户啊,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来了。周仓已经顺利升官,虽说这背后升得有点诡异,但暂且不用细想。如今,我们商社不必再隐藏,可以大举向外扩张了。除了一些比较隐晦的生意之外,能上台面的,我们都要不留遗力的推出。这次蝗灾,便是我们的一个契机!”
马户目现精光,道:“当真?要如何办,请大里正示下,马户定当竭力。”
“很好!”
唐小志赞了一句,对于他手下的这三大副里正,他还是尤为信任的,“你马上通知下去,让村里的两大食品加工厂往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工资加倍。所有工人若无必要,不可休假。已经在休假的,都给我招回来。”
“加工厂必须先备足原材料,蝗灾一旦抵达幽都府境内后,便开始生产赈灾粮。就按我去年定下的赈灾粮规格,生产出一包包独立的包装。蝗灾不可能完全消除,到时在一些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们就免费为百姓发放。”
听此,马户却颇感意外,道:“啊?大人,我没听错吧?你是说我们要免费派发赈灾粮?这可是赔本的买卖,咱也做?这不像你的风格啊...”
唐小志笑着,手中折扇敲了马户的头一下,道:“哪里不像?做生意怎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该吃亏,该奉献的时候,还是要做的。赈济灾民,可以让我们商社在百姓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日后这些口碑和形象可以为我们赚大钱,你在乎眼前这点蝇头小利作甚?”
他如此安排,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
做简单的小生意,勤劳肯干即可。
做大生意,则需要用到一定手段。
而做长久不衰的生意,便少不了要建立形象与口碑。
这也是前世一些大企业,为何要不惜花重金建立企业形象和公关维护的原因。
马户似懂非懂,但仍是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拍马屁道:“大里正高见,属下真心佩服!那我这就去安排,定要在蝗灾来临前为食品工坊备好赈灾粮的材料。”
说完,便要退走。
唐小志叫住道:“等等!通知厨房上一道硬菜,就是去年年关那会儿,你不敢吃的那一道,可还记得?”
马户寻思了半分,眉头大皱,而后应是离去。
回到包厢中。
唐小志笑意吟吟,一句“久等了”,满嘴抱歉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燕云天父女此时却一副焦急之色,唐小志刚刚坐定,他便随之开口道:“唐大人这出去一会儿回来,好像心情大好的样子?是碰上了什么喜事吗?”
听此,唐小志马上就收起了笑容,转而一脸阴郁,忧国忧民的大善人姿态,道:“墨老爷说笑了,蝗灾将至,百姓将苦。如何让唐某高兴得起来?但越是遇到问题,就必须得冷静对待。毕竟哭丧着脸,也解决不了问题,不是吗?”
燕羽墨闻言微哼,搭嘴道:“哼!你不是有应对蝗灾之策吗?真的假的?有就快说,别惺惺作态!”
唐小志目光一凝,顿时有些不乐意了。
这娘们今日是吃错药了,怎的老是针对本里正?
求人建言,也没个样子。
心中略微不满之下,唐小志干脆道:“哦!是假的。唐某才疏学浅,不知该如何应对蝗灾。两位若想相助州府赈灾,我看还是得另请高明。”
如此一言,令燕羽墨顿时语塞:“你...”
有些恼怒起来,但又无处可发的样子,背过身去。
倒是一旁的燕云天,深知唐小志此时是不满燕羽墨的冷语,继而缓和道:“哈哈,唐大人不要介意,羽儿自幼被我宠坏了。出言多有得罪,唐大人是心胸宽广之人,应该不会生气吧?”
不得不说的是,这位皇帝在与人交际的方面,相比于大明王要更加的圆滑得当。
唐小志心有计划,即便面前二人不问,自己也有建言的打算,便状若海涵道:“不会,不会!墨公子应该是对唐某存在一些误会,这才会略显焦急。既是墨老爷开口,那唐某心中拙见,倒也可以说出。”
燕云天道:“请直言!”
“要想有效地治理蝗灾,就必须先对蝗虫这种生物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墨老爷可知为何蝗灾一般都会在西北形成,而后大举侵袭中原?”
燕云天摇了摇头。
“蝗虫本是独居生物,只有在**产卵的时候,才会寻找同伴。但此事也绝非一定,它们的繁殖性很强,很快就能形成群体。在吃光一个地方庄稼后,若找不到新的食物来源,就会成群结队地迁徙,因此就形成了蝗灾。”
“哦?唐大人竟对这些害虫如此了解?”
燕云天颇有些意外道。
唐小志假意咳嗽了两声,状若老成的样子,回道:“清水河村四面环山,说起来,唐某也是个在山中讨生活的人,自然什么都得略懂一点。”
心中却有另外一个解释:因为老子前世上过学呀,关于蝗灾的形成的原因,只要稍微脱离文盲线,都能知道。
燕云天微微点头,“那你既知此因,有何应对之法?为何之前你说蝗虫群只会路过清水河村,而不会长期逗留?”
“墨老爷有所不知,因为根据蝗虫的习性,只有在植被覆盖率低于百分之五十的地方,才适合它们生存繁殖。而清水河村处处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接近九成,蝗虫群不会留下。顶多就是路过饱餐一顿,然后继续迁徙。”
“而西北四州的大部分土地沙漠化严重,很多野兽都无法在那里生存,蝗虫生命力强大,且在西北地域几乎没有天敌。故而,在吃光一处地方的庄稼后,就会时不时迁徙,侵扰中原。这便是蝗灾形成的症结所在。”
唐小志像背书一样,道出了虫灾形成的背后原因。
蝗虫以树叶嫩芽与庄稼禾苗为生,一旦大量繁殖,就必成灾祸。
但它们一般不会选择植被茂盛的地方作为产卵栖息地,因为那种地方存在着它们的天敌,例如,各种飞禽鸟兽,野鸡野鸭...等等。
蝗虫群若降落到森林中,恐怕还来不及开餐,就先成了天敌口中的各种美食。
因此,唐小志断定,即便蝗灾再大,再凶猛,也不会长期在清水河村逗留。
但清水河村再往幽都府方向,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植被稀疏,都是一马平川之境。
一些大户为了尽可能多的开垦田地,甚至会毁林造田。
这便相当于给蝗虫群来时,准备好了一处没有任何天敌侵扰的安全之地,它们必会停下大肆侵蚀庄稼,再繁殖产卵,形成更大的迁徙族群。
而满是森林覆盖的清水河村,到处鸟语花香,对于蝗虫群来说是一个**,但同时这里也存在着它们的诸多天敌,来了就是给林中的鸟兽们加餐。
西北之地大部分是植被稀少的半荒漠地带,那地方却是最适合蝗虫繁殖产卵,所以一般的蝗灾都会由西往东形成,横扫天下。
燕云天听后,深沉不已,“那解决之法呢?”
唐小志却摇头道:“没有完美的解决之法!这需要从源头管制起,严禁西北大面积伐树造田的同时,更要退耕还林,减少土地沙漠化,才能有效遏制蝗灾形成的次数。而蝗灾一旦形成,常规手段无法阻止,只能尽量减少损失。”
这是一句大实话!
不论是在唐小志的前世,还是如今的古代平行世界。
蝗灾一旦形成,若想完全没有损失的,轻而易举地扑灭,那是天方夜谭。
在技术水平颇高的现代社会,倒是产生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的手段。
比如说,大量喷洒农药,改造蝗虫的基因...等等。
但很明显,在大奉朝想要实现这些手段,并不可能。
不过,山人有妙计,土人有土方法。
无法根除,但有效减少损失,却也能做到。
燕云天沉吟道:“那唐大人还不快说遏制之法?”
唐小志起身踱步道:“墨老爷稍安勿躁。遏制蝗灾蔓延,只能用土办法。其一,赶在虫群到来之前抢收庄稼,尽量挽回损失。其二,大量囤积它们的天敌,例如鸡鸭鹅...等等家禽走兽。虫群一到,便放出它们的天敌开餐。其三,人工扑杀。大量招募民工,大范围地扑杀蝗虫。其四,利用食物混毒诱杀。先划出一片区域,在农作物上喷洒剧毒溶液,蝗虫一吃,便会毙命。”
“其五嘛...”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
恰好此时,马户亲自端了一盘“硬菜”走了进来。
在场之人一看,皆是一惊。
因为,那居然是一盘炸得金黄的“椒盐”蝗虫...
唐小志见此,指着那盘硬菜道:“这就是第五种办法。扑杀成年的蝗虫,那些还未成熟的小蝗虫可以做成美味来吃,算是一种野味哦。蝗灾过后,粮食价格必然疯涨,而且可能供不应求。小蝗虫便可作为果腹之用,稍微缓解百姓的食物需求,味道还很不错。”
说着,竟动筷子自己吃了一只。
几人目瞪口呆,燕羽墨难以置信道:“你...你是变态吗?居然吃这个?”
唐小志却不以为然,当着她的面又吃了一只,道:“为何不吃?一看墨兄就未曾真正体会过人间疾苦,莫说是蝗虫,艰难时候草根树皮都得吃。”
要知道,即便是在前世,一些夜市摊和地方性酒吧场中,也都会上此类的菜式。
燕云天却默不作声,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唐小志口中的五条应对之法,已是做到了极致。
在没有农药,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而从根源上遏制防范蝗灾的办法,只能是尽量防治土地沙漠化,维护生态平衡。
蝗虫能成群结队觅食,无所畏惧,不外乎是天敌变少了。
环境条件良好之下,任何种群都处于相对平衡,便不会横生天灾。
虫群不进深林,就是因为森林里的天敌多,再多的蝗虫也不够鸟兽吃。
片刻后。
燕云天似乎想通了什么,这才复而开口,摆袖道:“唐大人一番山人妙解,令墨某茅塞顿开。不得不说,依你口中之法,已然是应对蝗灾的最佳策略。墨某必会上报朝廷和大明王,为你记下一功。”
说着,他起身来到门口招来了赵卿,当众接道:“赵卿,即刻传书给幽都府尹,将蝗灾一事告知官府。让他们推演出蝗灾可能经过的路线,并全境募集民工劳力,收购各种蝗虫的天敌牲畜。再者,各部大力抢收庄稼,不可懈怠。”
“是,老爷。”
赵卿随后转身离开。
唐小志听了,却目现惊喜,某个小心思盘算了起来。
去吧!
大量的收购鸡鸭鹅,并招募劳工。
只不过,等州府安排人下来的时候,要是能买到一只平价的鸡鸭鹅,雇佣到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就算我输!
唐小志心中暗喜。
他让手下的两大副里正此时出动,率先去准备这些事,便是在等一个发财的机会。
当州府之人发现自己无法招募到年轻的劳动力,甚至连寻常的鸡鸭鹅都买不到时,自然就只能高价来悬赏。
届时,囤积的牲畜便可翻几倍来卖。
而劳工则需要先经过商会来安排,但想要廉价是一定不可能的。
如此,他指令食品加工厂发放赈灾粮的支出,便可以从这些“高价”中找回成本,而且还能大赚一笔。
既是变相帮助了灾民,又可为商社获取了一定的慈善口碑,而朝廷一向势大,便做这个冤大头吧。
唐大里正如是想到。
在整个发财大计中,唐小志将官府设定为了“水鱼”,而百姓与他则是稳赚不赔。
他脑中甚至已经可以预见出官府不得不向他妥协,以高价向他招募劳力和购买物资,令他盆满钵满的一幕。
那场面一定极为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