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不吝重赏
马钧的话如平地一声惊雷,将所有人都惊得一个激灵。
刘兰芝更是难以置信地问道:“真的?”
马钧自信地点了点头,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之前听了你的介绍,似乎这个蹑的数量越少,织布的效率就越高,现在这台织布机还有六十蹑,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众木匠一听,都不由得心里冷笑,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要付诸实践却并不容易。
就连刘兰芝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向马钧。
据她所知,焦氏六十蹑的织布机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最终成型的。
现在马钧张口就说要改进六十蹑的织布机,刘兰芝不得不产生怀疑。
现场只有刘星一人,对马钧深信不疑。
刘星之所以这么对马钧有信心,是因为他已经想起来了,马钧在原本的历史上真的改造过织布机。
刘星认识马钧,是在江心岛制造独轮车时,那时他以为马钧只是个有些发明天赋的普通人,以为捡到宝了,并没有将他和历史上的大发明家马钧联系起来。
直到马钧进入讲武堂,刘星和他交谈,得知他是雍州扶风人,这才反应过来,这个马钧原来真就是三国时期的大发明家马钧啊。
刘星冲马钧投去鼓励的目光:“你尽管改,改错了也没关系。”
马钧得到刘星的支持,便放手改造起来。
他先将织布机拆得七零八落,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拿起来查看、对比、思考,然后对着这些零件就是一通削、砍、劈、凿……
反复组装、拆卸、修改之后,一台全新的织布机出现在众人眼前。
与之前六十蹑的织布机相比,新组装的织布机竟然只有十二蹑。
刘星迫不及待地让刘兰芝上去试用。
刘兰芝见到崭新的织布机,也早就急不可耐,刘星一开口,她便立即地坐到了新式织布机前操作起来。
初时,她还不熟悉新织布机的性能,手脚都有些生疏,后来熟悉了之后,梭子跳跃得飞快,织布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等刘兰芝试过之后,刘星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样?”
刘星自然看得出来,新式织布机比之前的织布机效率高,但是到底高多少,他没有直观的概念,还需要刘兰芝来解答。
刘兰芝兴奋地说道:“这台织布机太快了,我以前三天才能织布五匹,换成这台织布机,我有把握一天就织出五匹。”
众木匠闻言,无不倒吸凉气,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刘星大喜,他在心里默算,按照一匹布可以缝制两套成年人的衣服计算,十二蹑织布机一天的产出,可以满足十人的衣服所需。
山寨里有三百多女眷,如果有三百台这样的织布机的话,只需要一天就可以满足整个山寨的换装需求。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需要的时间,实际上织布机的制作需要时间,布匹染色、衣服缝制也需要时间,还有每个人织布的效率不一样,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换装就不错了。
刘星在思考的时候,众木匠已经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纷纷向马均投去羡慕的目光,说着恭维的话。
如果马均只比他们优秀一点,他们会嫉妒;可是马均比他们优秀太多了,他们现在已经彻底心悦诚服。
木匠们的恭贺声惊醒了刘星,他回过神来,会心一笑,朗声说道:“马钧改进织布机有功,从今日起为曲长,山寨所有的木匠都归于其麾下。”
众人无不震惊,他们没想到刘星对马均的赏赐如此之重,要知道现在整个山寨,曲长只有黄天祥和梅成两人,是仅次于吕玲绮和刘星的官职。
马均本人也是非常震惊,刘星说完,他的脑袋一片空白,甚至以为身在梦中。
他讷讷地问道:“姑爷,我还没通过讲武堂的考核呢,这样是不是不合规矩?”
刘星哈哈一笑:“讲武堂的考核因人而异,你改进了织布机,居功至伟,自然算是通过了讲武堂的考核。”
说着刘星又转头看向众木匠,高声宣布:“你们也一样,今后无论是谁,只要能对现有的器械进行改进,我不吝重赏。”
木匠们顿时兴奋起来,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马钧成为曲长的消息传开后,在山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人都对这些木匠既羡慕又嫉妒。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讲武堂那一帮人,对于马钧第一个通过讲武堂的考核,还高升曲长,很是不忿,连带着对山寨的木匠也横挑鼻子竖挑眼。
马钧成为曲长不久,他们寻了个借口,想找马钧的麻烦,结果被一群木匠揍了一顿。
刘星知道后,不仅没有责罚木匠,反而将讲武堂每天识字的要求改为二十个,一帮人顿时哭爹喊娘……
而马钧却根本不受影响,一心扑在织布机的制作上。
按照刘星的规划,山寨需要三百台织布机,这是一个不小的任务。
马钧为此忙得不可开交,他不仅要亲自制作织布机,还要指导其他木匠制作,偏偏有些木匠没什么灵性,他有时候口水都说干了,那些木匠也理解不了。
刘星见状,将马钧叫到一边,告诉他可以用图纸代替口语相传,这样木匠或许能理解得快一些。
“图纸?”马钧不明所以。
刘星见马钧不明白,于是将后世标准制图的规则,捡重要的说了一遍,比如比例尺、轴线定位等等,然后让马钧自己去领悟。
刘星还提醒马钧,作为管理者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马钧幡然醒悟,于是不再亲自动手制作,他还虚心地向黄天祥请教,将流水线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织布机的制作上来。
这样一来,织布机的制作加快了不少。
而马钧也有了空闲的时间,他可以尽情地思考刘星说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