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新生入学

刚一入夏,长安城中心书院便迎来了他的第一批学生。

这些学生里面有农民工匠的子女也有商人小贩的子女,世家贵族的子女也在其中。

李治为了推行书院也推出了一条政策。凡是进入书院就读的第一年的学费全免。

这条政策一出,就连在长安城里当官的也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了这所书院。

开学的第一天书院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自古以来便有孔子有教无类,可是从古到今也没听说过哪家书院免费让人读书。

长安城的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都先放下手中的活计,领着自己的子女来到书院报名。

管理书院的官员根据学生的居住地给他们划分了不同的书院就读。

然而第一批建成的四家书院,仅仅一天就将书院的招生名额招满了。

没报上名的家长们只能领着自己的子女灰溜溜地回到家去。

他们也不会就此去找私塾上学,他们也上不起私塾,而是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书院名额的开放。

长安城中心书院这边,院长杨炯主持了开学典礼。

这第一批学生有老有少,有十几岁的儿童。也有成年了的一直在考科举的考生。

书院将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学习进度安排不同的课程。

这些学生都统一穿上了书院派发的黑白相间的学袍,头上戴着方巾。

进入书院前,不管你平时穿的是粗麻布衣还是绫罗绸缎,如今都统一穿成了读书人的模样。学生们也无法通过衣着来判断对方地位的高低。

张知易和李治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套书院学生制服。

他俩乔装成学生,一本正经地站在学生的队伍中。

这一批学生站立在书院的大堂内有说有笑。

有的在谈论诗文,有的在谈论奇闻异事,还有的在谈论边关的战事,总之天下之大无不是读书人所关心的事情。

也只在这一刻,这些学生们忘记了出身,也忽略了自己的阶级。

这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便是学生,他们可以和不同阶级的同学相互交流。体验了解自己从来没感受过的生活。

李治和张知易混在人群中,他们想听听这些学生平时都在谈论些什么内容。

“太子宅心仁厚,体恤天下读书人才有了这所书院。”

“我看太子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名声,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花重金建这所书院。”

“光是太子哪能拍板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是当今圣人圣明,建书院广纳天下人才为己所用。”

旁边便有学生出来反驳了。

“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还为圣人效劳,你这辈子能见上圣人一面都未可知。”

“哎,你可别狗眼看人低啊。”

说完便推了那个人一把。

“别动手啊,君子动口不动手。”

李治听到这些学生的议论,忍俊不禁,对张知易悄悄地说道。

“怎么我办了这么多好事,百姓都不知道是我干的,我有些亏啊。”

张知易双手抱在胸前头侧向李治说道:“那能怎么办?要不让御史大夫给你在史书上记一笔,让你名留清史?”

李治眼睛发亮:“唉,这主意不错,那我岂不成了中华大地上开创免费书院第一人。”

张知易也没有说话,他心里清楚历史上人们最为称道的便是他和武媚娘那段情缘。张知易心里暗自吐槽道:“李治啊,你可别被美色误了前程啊。”

学生们谈论了许久,杨炯这才步入大堂。

此时的杨炯已经不是之前那一副乡村农民的模样了,他也像学生们一样带穿起了黑白相间的棉服,头上戴着四方的帽子,须发也梳理得十分整洁。

他在学生的注目下一手揣着书本,另一只手自然垂到腰间,迈着四方步走到了大台的讲堂上。

杨炯来后,学生们停下了嬉闹和议论的声音,整个大堂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批学生虽然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但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最起码的礼节还是懂的。

杨炯对这种氛围感到十分的满意。他也很久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发表演说。

台下的学生们,有许多一部分人不知道这书院的院长是何人,就算知道了那个杨炯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有何成就可以担当这所书院的院长。

“鄙人不才,一介书生。”杨炯那儒雅悠长的嗓音在大堂回响。

学生们都伸长了脖子生怕漏了一个字。

“年少时做得一首好诗,幸得圣人赏识,在朝中任一小官,觉得怀才不遇,心中苦闷再无学习之心,作诗水平一落千丈早已不复初心。”

底下的书生赞叹不已,原来他们这位院长十六岁便奉旨进京,可以称得上是天才少年。

“蹉跎三十余载。顿觉此生一事无成,扼腕不已,所以投身乡野,将自己的浅薄学识教授与乡村孩童。”

台下的讨论声更加激烈的。原来他们这位院长是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大起大落,在朝中做过小官。后面又去当了农民。

“乡村孩童求知欲望强烈,常常拉着我讨论到傍晚,我就时常在心中想,就连吃不饱饭的农村孩童都如此渴求知识,我又有什么理由停下探讨真理。”

杨炯这一言感人肺腑,书院大堂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如今杨某有幸得益于太子赏识,有机会来到书院任院长一职,然后我更想说的是,这家书院却是天下读书人的心愿。”

大堂又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严肃地听着杨炯的这一番话。

“能来到这所书院就学你们是幸运的。比你们不幸的现在可能在田地里,在边关亦或是在哪个街巷角落里面要饭,我只希望你们珍惜机会,认真治学恪守孝道,他日若获得功名,做一个上不负朝廷,下不负百姓的好官。”

杨炯简短的开学致辞,讲完了大堂内响起了响亮的掌声久久没有停歇。他的几句话激起了大堂内学生的求学之心,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应该把握住这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