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回到长安

长安城中心书院门口来了一位穿着布衣草鞋的中年男人,他在门口来回踱步,像是在等什么人。、

书院的门房见此人怪异,便上前询问。

“请问阁下是?”

“我要来这里当教书先生。”中年男人微笑着回答道。

门房上下打量着这个中年男人,觉得他在戏弄自己。

“阁下就不要拿小的开涮了,你这模样来这里当个杂役还可以,当老师算了吧,这可是长安城最好的书院!”

中年男人冷哼一声。

“此处凭什么成了最好的书院,就凭房子修得又高又大吗?”

中年男人如此大言不惭,门房也对他不客气了,便抄起门旁的扫帚,要赶他走。

“杨先生,你到了,有失远迎。”这时身穿便服的李治出现在了书院门口。

那门房连忙下跪行礼:“奴才拜见太子殿下。”

而那中年男人却依旧站立在原地。文房抬头看到他如此的失礼,便拽了拽他的衣角,1让他跟自己跪下。

中年男人一摆手说道:“古训有云,读书人可不拜官。”

李治爽朗地笑道:“杨先生说的不错,是我应该尊重杨先生这样的读书人。”

门房见中年男人来历如此厉害,赶紧向他磕头赔罪。

“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杨先生,请您恕罪。”

杨炯连忙扶起了门房。

“我一介书生,也是平民,受不起如此大礼。”

“谢杨先生宽宏大量。”

说完门房就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干活。

“杨先生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被奉为当世神童,然而却郁郁不得志。只好归隐乡野,传授知识。”

李治将杨炯的身世娓娓道来,杨炯在一旁听着却心情平静,想必早已看淡了功名利禄。

“做不到官也罢,教书育人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杨先生的才学,在朝中为官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如今书院更需要杨先生的才学,为我大唐培养人才,让黎明百姓也有机会学习圣贤之道。”

“也就是姓张那小子说长安城有个书院广开院门接纳天下想要学习的百姓,我才来的。”

杨炯提起张知易,李治也想到自己的这个恩师也离开了数日,倒是有些想念。

张知易离开之前,就将书院的规划书交给了李治,如今书院渐长,他又写信给李治说乡下有一个姓杨的先生要来书院教书,此人极有才华,可以重用。

“杨先生所言不假,我们这书院将来要建到大唐的每一个乡镇,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

要是别人说这话,杨炯会觉得他在吹牛,可这毕竟是太子口中说出来的,太子也确实有这个能力。

杨炯相信了,他也愿意为这样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学。

“那在下便在这书院安身,才疏学浅,只求不误人子弟。”

“既然是张先生推荐的人,那肯定是有经世之才,怎么能屈居一个普通教书先生,以张先生的意思让您做书院的院长也不为过。”

杨炯愕然,这一上来就给自己一个地位这么高的院长职位做,是不是对自己有些过于信任了。

“杨炯惶恐,只怕不能胜任院长一职。”杨炯抱拳推辞道。

“要是杨先生都说不能胜任,那便没有人能胜任了,我曾经在藏书阁找到了杨炯先生所做的诗文,其文采万中无一。”

李治十分有诚意,连杨炯的诗文都调查过了,还有他的为官经历,结交的好友都去查过,李治得出的结论就是此人大才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为朝廷所用,如今大力开办书院,正是发挥杨炯才华的大好时机,若是运用得当,大唐的教育事业将会蒸蒸日上。

杨炯见李治如此坚定也不在推脱,心中早已沉寂许久的报国热诚也被激发:“那杨某必定尽心尽力,倾尽所学,为助大唐学子鲤鱼跃龙门奉献心力!”

李治心中大喜:“那李治便替天下读书人先行谢过杨先生!”

“杨先生初来长安,要不要先去长安闹市走走领略盛唐气象?”李治也想给杨炯接风洗尘。

“不了,我本心向山林,我对繁华闹市并不热衷,还是进去看看这个书院吧。”

“好,那杨先生请进。”李治弯腰礼貌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请。”

两人进入书院,杨炯对这些教舍园林只是看一眼便作罢,这让李治捉摸不透了。

“杨先生是对书院的建造不满意?”

“这书院极好,品味高雅,光线明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先生满意就好,我是见先生对这些都无动于衷,还以为不合先生的意。”

杨炯躬身致歉道:“是杨炯失礼了,只是在下不善言辞,心中所想不会肆意表达,还请太子殿下莫怪。”

李治笑道:“无妨,很少有像先生这样真性情的人了。”

两人继续走着,杨炯也不想当初那样孤傲,也开始询问李治一些关于书院的事情,譬如收费,学制,用的什么书,李治都一一详细解答。

“太子如此贤德,圣人肯定会感到欣慰。”杨炯夸李治还不忘记提一嘴李世民。

杨炯此话引起了李治的注意,他问出来了心中一直有的疑问。

“杨先生可曾为父皇效力?”

杨炯淡淡笑道:“那都是陈年往事了,只怪当时的我太过清高,自认文采天下第一,目中无人,错失为圣上效劳的机会。”

“有才华的人大多数都有个性,杨先生不必责怪自己。”

“也罢,如今看来侍奉太子殿下也是一条正道,圣人与太子都是大唐子民的福分啊。”

杨炯虽然很有个性,恃才傲物,但他那份儒生的忠君之心却是日月可鉴。

“得杨先生如此谬赞,李治定当尽心尽力造福百姓。”

两人走到了书院的藏书阁,这时杨炯却没有先前的淡漠了,他表现出了对藏书阁极大的兴趣,拥有一个藏书丰富的藏书阁却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参观完了书院,李治问杨炯:“先生想在长安城的什么地段居住,我都可以解决,尽管开口。”

杨炯微微一笑:“我只需要一方书桌。”

“书桌?”

“我就住在书院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