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知遇之恩

礼部侍郎崔佑的到来终止了这场皇榜下的闹剧。

刚刚陪着崔家公子崔直耀武扬威的几个世家公子看到连崔佑也下跪行礼,也纷纷跪拜在张知易跟前。

这时的崔直酒醒了半分,他看见他的老爹都跪下了便觉得十分丢脸,冲着崔佑大喊。

“你老糊涂了,区区太子跪什么跪?你帮圣人打江山的时候,李治还没出生呢!”

崔佑见自己这个混蛋儿子依旧是不知死活,便站起身来重重的打了他一个耳光,这耳光力度之大,扇得崔直摔倒在地。

“子不教父之过,有劳这位先生与太子转达,犬子只是酒后胡言,要怪就怪我这个老爹没教好儿子。”崔佑低声下气地请求张知易在太子面前替崔直掩盖过去。

被扇了一个耳光的崔直,现在酒已经是完全醒了,他翻起身来,连忙跪在他老爹身旁,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崔直有眼无珠,罪该万死。”崔直磕完头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重复这句话。

崔佑见自己的儿子这样,他心里虽然很难受,但也不敢出手阻拦。

张知易没说什么,领着柳公明离去。

闹剧的现场,皇榜之下早就聚满了各地的群众,长安城赫赫有名的崔家贵族,如今却如此狼狈,百姓们不由得议论纷纷。

“这太子的门客威风啊,连崔家都要忌惮三分。”

“崔家算什么,只要圣人不高兴,诛他十族都可以。”

“这崔家也太不识时务了,连当朝探花都敢欺负。”

崔家父子俩带着随从穿梭在议论纷纷的人群当中,这些话语刺伤了崔直那生来高贵的内心。

而崔佑走在最前面,一言不发,脸色铁青。

张知易则领着柳公明来到了一处庭院门前。

听闻二人到来,庭院的大门后面站出来一位白衣飘飘的年轻人。

三人见面,那白衣少年先是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这人便是体弱多病的太子李治。

柳公明此时依旧是衣衫褴褛,身上沾满了灰尘,身上的伤口还流着血。

李治见柳公明如此凄凉,愤愤不平道:“崔直那个王八蛋,我早晚得收拾他!”

“不必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必与这等小人计较?”

“你可真是个乌龟。”旁边的张知易忍不住吐槽道。

张知易如此调侃自己,柳公明却不以为然。

“仗势欺人,我与那崔直何异?”

“你欺负他那也是他活该!”

“若是我仗着太子的势,去欺负地位比太子更低的人,那让天下人如何评价太子?”

“李治多谢公明兄如此为我着想。”说完,身份尊贵的太子向这位衣不蔽体的新科探花深鞠一躬。

柳公明受宠若惊,连忙劝阻李治。

“不敢不敢,太子知遇之恩,公明没齿难忘。”

一旁的张知易看着太子与柳公明这样的感人情节,翻了个白眼。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我找人帮你把他揍一顿,替你出出气。”

李治见柳公明沉默不语便站出来说道。

“既然老师有办法,那便让他去做吧,老师办事我放心。”

“言归正传,听说公明兄一直住在城中的一个破落小院,如今你高中探花也是时候从那个小院搬出来了。”

原来他们身后的这个庭院便是李治精心为柳公明所挑选的新家,这处院子不大不小,倒也算雅致,在长安城中算得上体面。

谁知柳公明却委婉拒绝道:“太子与张先生的好意,公明心领了,只是公明已经打算就住在原来的破院子里。”

“你这是野猪住不得好猪圈。”

张知易这个十分怪诞的比喻惹得太子和柳公明都发笑起来。

“公明恐怕要辜负太子和张先生的好意了,我认为即便发达了也要忆苦思甜,住在小房子里可以提醒自己有许多老百姓依旧过得比自己还要差。”

柳公明的眼睛虽然被打肿了,但依然让人感受到他那坚毅的目光。

这番慷慨陈词,让张知易和李治都不由得尊敬三分。

“我就说他不会住这。”张知易说道。

“还是老师比较了解公明兄。”

“他这种榆木脑袋的读书人就喜欢认死理,读了几条圣贤大道理便当作人生格言。”

柳公明没有反驳,只是低头笑了笑。

“若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像公明兄这样,那便没有欺压百姓的官员了。”

“比公明更有才华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只是没有公明这份幸运能得到太子的举荐。”

柳公明寒窗苦读这十年来结识了不少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他们的才华和观点都让柳公民自愧不如,然而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一辈子也没办法考过这科举。

听柳公明这么一说,李治越发觉得将科举完善并大力推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既然公明兄不愿住在这庭院里,那便将它改为一处书坊,印刷四书五经,先贤著作,以低价卖给老百姓,二位觉得如何?”

“太子殿下竟能体察到民间读书人获取书籍的困难,真是天下读书人的幸事。”

穷乡僻壤出生的柳公明,原本以为京城的达官显贵都是高高在上,更别说这位太子殿下了。

然而李治却愿意为了穷苦的读书人开办书坊,这让柳公明不由得羡慕后辈读书人,从此以后读书可能就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这都是老师的教诲,我大唐正是需要许许多多像公明兄这样的有抱负有理想的读书人。”

张知易站在一旁,看到李治提起自己,也得意起来。

“这算什么,我还要将书院私塾开遍大唐各地。”

这样的理想,柳公明幼年时期也曾经想过,自己若是能入朝为官便会尽自己的努力让家乡那些穷苦的兄弟姐妹,都能有机会进入私塾上学读书。

反而民间的私塾书院数量少之又少,能上私塾书院的也大多家境优渥。

如今听到像太子这样有权有势的人有为底层老百姓读书提供便利的想法,柳公明的眼角泛起了泪光。

“公明兄对日后的仕途有何打算?李治也许能帮上点忙。”

“不必了,这朝廷本来便是世家贵族盘踞,山头林立的格局,我不能像他们那样,也为了不让太子的清誉受损。”

柳公明拒绝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堂堂正正地做一位好官。

“天色已晚,在下先行告辞,太子和张先生保重!”柳公明抱拳作揖后便转身离去。

柳公明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却走得如此坚定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