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中央之海与大炼钢铁
中央之海严格来讲不能叫海,最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内陆湖。
只不过这个内陆湖的体型实在太过于庞大,南北宽约50公里,东西长度更是达到了1300公里。
之所以在大陆板块中央地带,人工制造出如此大的内陆湖,是因为研究院曾经设想制造一个巨大的行星推进装置,将这片海域作为几百万个小型推进装置的天然散热剂。
只是经过计算,推进装置运行的成本,和对行星轨道的微小改变,根本得不偿失。
最后这个巨大的内陆湖,成为横贯大陆中部的大型海运通道,很快航道周围的城市快速繁华起来。
当时这项工程与太空电梯、熔岩之井等七项工程,号称人类新七大奇迹。
只是随着毁灭战争到来,除了中央之海、熔岩之井这些庞大到难以毁灭的工程,其他巧夺天工的宏伟工程,全部被建造他们的人们亲手毁灭了。
而温伦要去的地方,就是中央之海的东端,位于洛河行省与临川行省的交界的海崖市。
此时,温伦的50名精锐护卫,与方平带领的50名萌新玩家小队,已经在前往海崖市的路上。
一抬一抬一抬抬:方平,你说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啊,这叫温伦的NPC根本不搭理我们啊。
海的孩子所以浪:咱们这明显是萌新,拖油瓶,谁愿意搭理我们。
平水相逢:@一抬一抬一抬抬@海的孩子所以浪,想多了,以我对温伦这人的了解,他是有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在的,他看向咱们的目光其实是带着敬畏与同情的。
一抬一抬一抬抬:敬畏与同情?
平水相逢:咱们进行了太多次自杀袭击,让这帮NPC以为咱们勇猛无畏,是具有伟大理想的坚毅战士,等着一会进餐的时候你们就明白了。
果然,众人在雪地上前行50公里后,在耶伦搭建好临时营地的时候,温伦就带着人过来了。
“萍水相逢队长,或者说称呼你们为降临者还是避难所居民比较好?你知道的,星火一直称呼你们为降临者。”
“温伦阁下,这取决于你自己的意愿,毕竟名字只是代号。”
“好吧,那我就直接叫你们的名字了,是这样的,临时营地已经搭建好了,我和我的队员想请你们先去休息。”
于是在方平再三推脱下,五十名玩家还是住进了耶伦那帮人搭建的帐篷。
看着里面布置好的自加热食物,还有取暖炭盆,玩家们有些受宠若惊。
这是被当贵宾看待了。
奶白的雪:卧槽,这是什么意思,这出门在外,仿佛跟团旅行,啥都不用自己收拾吗?
幼儿园抢饭第一名:vip贵宾待遇,还是新手福利体验卡?
平水相逢:想多了,这是星火大人和温伦商量的结果,有危险战斗我们冲在前边,叶耶伦这帮人充当后勤保障。
一抬一抬一抬抬:那敢情好,有经验还不用做杂活。
平水相逢:该学的技能还是要学的,以后等玩家规模起来以后,高烈度的大型战役,还是需要我们独自应对的。
海崖市距离零号避难所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多公里,但是受限于地形,方平这些人要绕路行走500-600公里。
期间还要应对变异野兽的袭击,因此温伦计划是看情况每天前行80-150公里。
探索队的人在冒着危险前行,避难所的玩家们也没闲着。
而最大的问题是,几位工业与经济方面的专家,对于是否要大炼钢铁产生了分歧。
自从对原本属于避难所的大型工厂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玩家们的生产积极性被大幅度调动。
尤其是在附近发现一处露天煤矿后,避难所的基础工业体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通啊,你现在用铁水熔铸这么多钢坯干嘛,武器生产根本用不到这么多。”
“是啊,就咱们从长丰镇那里找到的基础机床,只能进行简单机械加工,连数控都没有,我看大炼钢铁没有必要。”
“老钟,老严,是你们和我讲的,目光要放长远,如今怎么嫌我好高骛远了,放心吧,不会浪费的。”
“那你说,怎么个不浪费法,先不说炼钢所需要的大量电力,仅仅就是对于电弧炉电极材料的消耗,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方大通也不着急,而是拉着两位好友在地上蹲了下来,然后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地绘画起来。
标记着避难所、长丰镇、西郊农场的三角区域的地形图很快出现。
而其中几条虚线轨迹很是醒目,这些便是三个地点之间的通行路线。
而在这些路线上,方大通又勾画出一条相对比直的线段,将这三个地点串联了起来。
“看明白了吗?”
“不就是地形图嘛,非要说什么特别之处,只能说比例尺和地形标注得很是清晰准确,军队用的?”
“军队用的比这先进多了,都是VR地图了。”
“大通,你别卖关子啊,有什么话直接说啊。”
“好吧,老钟、老严,这些虚线是我们常走的通往三地的路,我算了一下,最短的距离也要230公里,而我的画的那条线段,只要70公里。”
“你不会是想铺铁路吧,我感觉行不通,这不单是有大量钢铁就能解决的问题。”
“是啊,大通,你得考虑地形、地势甚至冬夏温差,冻土层的塌陷......”
方大通顿时有些心累,被两位好友的一丝不苟弄得有些心力憔悴。
“马东旭,在不在,有个大工程需要交给你,接不接?”
“接,怎么不接,大通,快说说是啥工程,最近养活那帮能吃的野蛮人兄弟们压力不小啊。”
只见马东旭这位“善良的砂石料商人”一路小跑过来,对于所谓的大工程很是感兴趣。
于是,方大通把自己想要修建串联起避难所、长丰镇、西郊农场的铁路计划告诉了马东旭。
“可行,绝对可行,建造难度不算太大。”
“铁轨距离没必要选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我看762毫米就够了,甚至600毫米轨距也不是不行。”
“至于载重需求,咱们又没有百吨以上的货物,甚至连十吨、五吨的运输需求都很少,依我看600毫米轨距,异种牦牛、野马拉动车厢,甚至连蒸汽车头都省了。”
“至于地形限制也好说,有了煤炭,水泥厂也可以满负荷生产,建造一些简易浮桥也不难,只要连续三年不坏就行。”
知己啊!
方大通激动地握住马东旭的手,头一次觉得这家伙如此可爱。
“老马,我就知道还是你最懂我,从你当初十几个小时就建造起可供几百人居住的屋子时,我就觉得我们才是黄金搭档。”
“没办法,早些年国内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国家首要解决的就是有无问题,再到后来经济开放,实用主义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东旭也是对当初的峥嵘岁月很是感慨。
而钟越平与严世松这两位严谨的专家,此时正面面相觑。
头一次,他们觉得自己完美主义思想需要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