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活字印刷!

他就呆在解婉儿身边,难免引人注目,不禁让人微微侧目:“殿下,您这是要做什么?”

“深受你的启发,我想将所有孤本都复刻千本万本,让这些书走到寻常千万家!”

不是说书的内容有多么丰富,人有多让人受益匪浅,有些书无法流通单纯是因为抄写太过繁琐复杂。

而朱瞻基想要做的便是利用活字印刷术,将书本上的内容直接通过印刷的方法,不断复刻,让文化不断延伸!

不仅是皇室贵族,也不是那些商贾或学子,就连普通人,但凡有求学之心者,皆有读书的资本!

活字?

解婉儿傻眼了,“字还能是活的?”

很难想象那种画面,只让人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看着她那天真无邪的小模样,着实让人忍俊不禁,“没事,等下我把活字刻出来,你就知道了。”

“从现在开始,咱俩各忙各的。”

朱瞻基将木板打磨几下,擦拭干净,朱瞻基提笔蘸墨,顺手拿起解婉儿要抄写的众多书籍中的一本。

打开第一页,对着木板抄写起来,倒是将旁人看得不明所以。

明明有纸却不用,为何要写在木板上?

一旦木板受潮,木板上的墨迹就会随之化开,便如竹篮打水,那不是白忙活一场?

不过没人敢多问,朱瞻基的思绪,看来都让人琢磨不透,只是一整本书一个人的效率实在太慢。

又是要抄写,还要雕刻……

他抬起头,突然问道:“你们可知谁会雕刻,或者你们会不会雕刻?”

众人面面相觑,倒是有几个人自告奋勇,入宫时靠着雕刻木艺为生,也算会吧……

“太子爷好像也会,他年少时还做过木雕送给汉王和赵王。”

他们知道的并不多,常年呆在东宫,也就对此地之事最为了解。

“嗯,差不多,会木雕的先过来,我教你们怎么做。”

抄写这些字,只是一炷香功夫,整块木板就已经到位。

将这些木板上的字单独分成小木块,分发给那些会雕刻的人。

你们便参考文字,将这些文字从木板上雕出来。

这又是什么莫名其妙的操作,他是不是疯了?

好不容易写上去,还要雕出来!

老周家的人怎么一个个都是奇葩,一辈比一辈让人读不懂!

几个太监小作犹豫:“殿下,刻字是个精细活,如果咱们雕坏了……”

“也没关系,大不了再写个字重新雕就行,反正又不麻烦。”

朱瞻基到十分大方,将那些字挨个分下去,“这些你们先雕着,我去把我爹也叫过来。”

朱高炽又能雕刻,又会写字,绝对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没过多久,满脸哀怨,抖着浑身赘肉的朱高炽,被儿子硬是连拖带拽拉到“工作”现场。

“好儿子,你爹我才吃饱,就是想睡个觉,有这么难吗?”

“爹,下午的光阴都过去一半,您一觉睡醒他是得到晚饭时间。”

那不正好吗?反正今天也没事!”

他是不知道朱棣走的那些时日,他帮着处理政务,那是有多绝望。

就那些小折子,堆积如山,都快胜过自己的腰围。生怕做不完,他连饭都不敢多吃两口!

如今好不容易落得清闲,却还要被儿子折腾,真是没天理了!

朱瞻基一脸嫌弃,吃了睡,睡了吃,这日子过得都快跟猪一样了。

不过他可不是朱棣,这话只能在心里说。

要不然嗯,再仁慈的爹,也有掏出七匹狼的时候!

被按到椅子上,看着周围忙碌的身影,朱高炽连连咂舌:“这么好的院子,风水极佳,景色宜人,都给你糟蹋什么样了?”

花园变成菜地,院子变成工作现场!

真想不懂,朱瞻基的思维到底是什么做的?总感觉缺少了一些皇室血脉的样!

看到朱高炽真来了,其余人连忙行礼。

朱瞻基顺势坐到他对面,掏出一块打磨好的木板递过去:“爹,想到了一个让书籍广为传播的方法,有您的加入肯定能事半功倍!”

“来,先帮我抄书。”

朱高炽:“……”

工具人实锤。

抄书就抄书,但是抄在木板上?

还有,旁边那些小太监细致的雕刻着的,好像就是抄在木板上的字。

自己费心思抄上去,还得被雕刻出来?

这是什么吃力不讨好的活,不自讨没趣嘛!

“不是爹打击你,你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之前搞的那些小白眼还挺有用,怎么突然开始做无用功?”

难道是江郎才尽,朱瞻基的智慧已经耗完了?

“爹,我什么时候让您失望过呀?您就赶紧写吧。”

“咱先把书抄完,到时候再一起把字雕刻出来。”

解婉儿也在旁边说道:“等我将这些书抄完,等下也来帮忙!”

虽然对她的想法很感动,不过看他身边堆着那摞书,估计没有个一两天抄不完了。

再过一会,就连太子妃闻讯也跟着一起来,帮忙抄书。

整个东宫上下,当日之内居然毫无进出之人,就好像一座空宅一样。

实在是太诡异了!

……

御书房,纪纲从安南交趾归来,将所见所闻一一汇报。

“陛下,根据臣的调查,安南交趾那块地带,是处田地相连生长极为茂盛,其中居住之人约莫三十万。”

朱棣眼前一亮,“那小破地方,居然能住这么多人”

这是万万没想到的。

不仅如此,纪纲还说道:“他们不仅能耕种田地,而且还会借助邻水便利,发展捕鱼业。鸡鸭牛羊,全部都是自由放长在山头圈起来,借着自然馈赠而存。”

每一个字简直都是在颠覆朱棣的认知。

牲口放养,那不就等于空手套白狼一点成本都不要,同样的还有那些水里的鱼!

唯一需要付出辛劳的,恐怕只有耕作的田地吧。

惊讶之余,朱棣赶忙追问道:“依你之见,他们所跟之前,可收获多少粮食?”

这个就得好好思索一下,片刻之后,纪纲正色道:“保守估计,起码有二十多万石。”

这样算来,就算他们有三十多万人口,每一次收获粮食也完全吃不完!

他们有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