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全都是细节

朱瞻基就站在那,那些声音虽然杂乱,但也依稀入耳。

听得明白,都不是什么好话。

朱棣脸色黢黑,一股寒意逐渐散发。

察觉异样,有人才识趣的闭上嘴巴。

以丘福为首,跪地抱拳:“还请陛下为汉王主持公道,论处皇太孙!”

文武大臣齐声附和。

朱棣长久不做声色,他心里明白,如果真的要惩罚,重伤血亲,忘恩负义……

这些罪名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打几十棍就过去了,但他是皇太孙!

惩罚轻了难以服众,惩罚重的话,只怕地位不保!

踌躇之时,朱棣突然起身,“混账东西,你怎对得起你二叔与你的关照!”

“虽为无心之过,但伤人已成事实,便罚你杖打二十,你抄书百遍,禁足三月!”

文、武双罚,还限制人身自由,这应该不算轻了吧?

从始至终,朱瞻基一言不发,心里却早已波涛骇浪。

不愧是自己的好二叔,心眼子比蜂巢还多,居然假借丘福之手将事情闹大。

“混小子,你可认罚?”

朱棣疯狂使眼色。

这个时候,朱瞻基只需要配合演演戏,说知错、认罚,这事就算过去了。

谁知朱瞻基却笑道:“皇爷爷,孙儿不认!”

他声音喧朗,众人无言以对。

丘福却好似抓住小辫子,继续添油加火:“太孙知错不改,冥顽不宁,如何堪当大以任?”

“在这般放纵下去,只怕日后更加目中无人。”

“如今只是重伤亲人,日后莫要走上……弑亲之路!”

一句话直接让满朝寂静,这是忌讳。

老朱家是草根出身,可不是什么天生帝王无情家,看中的也是家庭和睦。

“弑亲”两个字,罪名实在是太大了!

以朱瞻基现在的秉性,称帝之后,难保不会走上这条路。

众人心中惶恐万分,没有一人敢在接话。

但凡不是丘福在朝廷中有些分量,恐怕他现在自身难保。

肉眼可见的,朱棣气得胡子都要吹起来了,当即对朱瞻基怒骂道:“混账,再问你一遍,你可甘心受罚!”

这一次已经是带着十足的警告气息。

那种强大的威压,众人已有应对之策的朱瞻基,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他直接跪在地上,“皇爷爷,无错之人,为何受罚?”

“没错?”丘福气的手指颤抖,“还敢狡辩,非要让所有人都去看看汉王的情况你猜,你才死心吗!”

朱瞻基冷笑一声:“二叔受伤的确是事实,可我就真的伤错人了吗?”

“二叔所住之处距离东宫有近一刻钟的路,而在发现刺客再到他出现在我房间,也不过一刻钟。”

“那么请问,如此短的时间内,我二叔是飞过来的?”

“可千万别告诉我,他正好在附近散步,那是三更半夜宵禁之时,散步散到我那去了?”

“那就更奇怪了吧~”

“那晚听到动静,我心有惶恐,在**假寐,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感受到房间有人悄然而入,二叔既然想要保护我,为何不叫我叫醒,而是悄悄的举起匕首~”

就算没有实际证据,可通过推理,大家也应该心知肚明。

而这些细节,朱棣之前都没想过。

如今一分析,朱高煦所说的“保护”,就显得有些可疑了!

丘福脸色胀红:“简直一派胡言,难不成亲二叔对你图谋不轨?”

“是啊,我也不相信我二叔会有如此行径,所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而伤了他,这好像也在情理之中吧。”

“假设当时来的不是我二叔,而是刺客,若不自保,恐怕早就死了。”

“还是说,生死攸关之际,得做下来与其促膝长谈,确认身份?”

一番话直接把丘福给怼懵了!

先不说朱高煦的可疑行为,就说朱瞻基的冷嘲热讽,他老脸也无处安放。

夏元吉也随着开口道:“太孙殿下言之有理。”

“刺客遇袭,警惕自保,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何故责罚?”

姚广孝顺口提了两句:“听说太孙误伤汉王之后,内疚万分,也亲自前往道歉。”

“先是无心之举,再者血脉之清,却因误会而互相伤害,这不是在向天下宣告朱家不和?”

“皇家之行是天下之人的榜样,小家不和,如何引领大家?”

他斜了一眼丘福,“丘大人如此迫切地要拿最太孙,我不是想让整个天下看朱家的笑话?”

好一个反客为主,丘福气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有些乱方寸:“臣绝无此意!”

“行了,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若是你执意要深究,不妨先查查汉王的反常之举!”

朱棣大手一挥,迅捷而去。

看样子,是气得不轻……

风波过去,其余大臣也纷纷凑向朱瞻基,开始卖弄起好感。

这些老狐狸当真是见风使舵的主,前一刻还想参他一本,失败之后又开始刷好感?

朱瞻基还是游刃有余的应付着。

走到丘福身边,轻叹了口气:“淇国公,我知道你很看重我二叔。”

“不过咱们做人还是要随机应变,坚持的不一定是对的。”

丘福文武双全,功劳不计其数,在朝廷又是元老级别。

这样的人,若是能够拉拢,自己来说就是如虎添翼。

只可惜,他脑袋这么灵光,后半辈子却稀里糊涂的跑去支持朱高煦。

说白了,还是看不上自己那位“柔弱”寡断的爹。

不过没关系,来日方长。

自己不能改变朱高炽,但他能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丘福不做回应,只是怒急甩袖而去。

只是回到寝殿,朱棣依旧余怒未消。

不是因为那些大臣为南朱瞻基,而是因为朱高煦。

回想起朱瞻基分析的那些话,他再次将纪纲叫过来,确认其中的细节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时间问题。

两人居住之地相隔甚远,朱高煦却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究竟是赶过去的,还是早就在附近伺机而动?

看出朱棣的心思,纪纲拱手道:“若是陛下忧心,臣可根据刺客尸体刨根纠察到底,说不定就能找到尸体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