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庶吉士出身

颖王乃是太祖高皇帝时所封的八位铁帽子王之一,为太祖高皇帝嫡次子,地位超然,势力极大。

后来太宗皇帝登基后因怕藩王作乱,故而削藩,颖王便交出兵权,来至扬州城,不问军政,只管玩乐。

换言之,扬州百姓皆其附庸,若其不悦,真可杀之!

因而百姓们惧怕此人,亦在情理之中。

“世子息怒!今日香会,本为高兴,何故伤了身子,反倒得不偿失?不如望江楼一叙,小女子摆上一桌,为世子压惊如何?”

人群中走出一位半老徐娘,举止神态风流至极,正是先前调戏姜堰那人。

姜堰重新打量这半老徐娘。

其人竟是个热心肠,特地站出来解围。

待半老徐娘近前来,那世子忽的脸色一变,扬手一巴掌将半老徐娘打倒在地。

“一个彪子,竟敢僭越本世子,真以为喝了你两杯酒,你便与本世子同起同坐了?”

半老徐娘以及众人皆大惊失色。

不知这世子为何如此。

“大庭广众之下欺负女子算何本事,有能耐的,冲本公子来!”

就在那世子嚣张之际,姜堰自人群中走出,闲庭信步之余,竟十分自信。

“这位公子如此大胆,果然世上少有!”

“现如今世道变了,胆子再大又有何用,终将败给权势。”

“我看不然,这位公子衣着不凡,举止独特,想来亦非凡品!”

众百姓擦亮眼睛做足看戏准备。

半老徐娘见状,竟眼含热泪,十分感动。

“你为何如此?此人无恶不作,快些离去!”

“离去?”

那世子冷笑一声,“竖子!触怒本世子,明年今日,便是你这小厮忌日!”

姜堰耸耸肩道:“大夏律法难道专为你设?”

“本世子姓姜名越,太祖高皇帝之后,这天下都是我姜家的天下,自然为我所设!”

姜堰点头。

“世子此意,莫非是说,欲令你俯首,亦需寻姜姓之人方才管用?”

“少说俏皮话!凭你这等人,如何寻得来?”

姜堰微微一笑,亮出飞鱼卫指挥使令牌。

“不知这身份可镇得住世子?”

姜越借月光看清其上字迹后大惊。

然而转念一想,林卓又如何?

“你不过是我皇兄的一条狗罢了,如何能在这里狺狺狂吠?”

众人听姜越此话,顿时好奇起姜堰身份,纷纷上前来看。

“怪道此人如此嚣张,原是背后有了靠山!”

“有靠山又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姜字,太子自然庇佑此人。”

“我看未必!”这时,那说书人站出!

“依我看来,太子殿下既能上阵杀敌,便必御下有方,似你这般不顾王法,必然大祸临头!”

姜越大怒!

“小小说书人竟敢口出狂言,看本世子不弄死你!”

言罢,姜越拔出一柄匕首便要动手,却被飞鱼卫挡住!

眼看绣春刀交叉,寒光凌冽,姜越一介纨绔,不由得心生畏惧,转头看向姜堰。

“林卓!”

“你若执意如此,小心我皇兄饶不了你!”

“休要忘了,此乃我皇家之事,你小小外人,哪怕行得正坐得端,又如何全身而退?”

姜堰真想亮明身份。

告知姜越。

自己便是其口中皇兄。

此情此景,必不护他。

然而长江两岸情况复杂,姜堰决定隐瞒。

“既是如此,末将只好退下。”

“只是殿下若知颖王府藏有私兵三千,作何感想?”

姜越难以置信。

“此事你如何得知?”

“飞鱼卫手眼通天,还望世子多行善举!”

姜越拳头紧攥,却也无可奈何。

府兵一事,可大可小。

若是林卓添油加醋,如今其与杨系正腥风血雨,为防变故,保不齐会将自己解决。

因此,姜越转身便走,并不停叫骂。

似乎其并非高高在上的颖王世子,不过街头巷尾地痞流氓。

百姓见状,无不拍手叫好。

那半老徐娘更是起身行礼。

“老奴不知您乃朝廷命官,多有得罪,大人见谅。”

“无妨,你去吧。”

“为谢大人救命之恩,望江楼一叙如何?”

“本将军有要事在身,改日再说。”

半老徐娘见姜堰如此,自知无法挽留,只得悻悻离去。

说书人上前抱拳拱手道:“果然是太子殿下亲信,大人秉公执法,为民请愿,实在令人佩服。”

姜堰不予理会,拿出一锭银子。

“故事讲的不错,只是与实际情况出入太大,不可如此。”

说书人哈哈大笑。

“大人有所不知,在下亦曾听人讲起过现场惨状,只是编成书极难吸引人罢了。”

说着,说书人将银子推了回去。

“此乃你之生计,本将军有朝廷俸禄,支持一二,理所当然。”

“大人言重了!小人乃是庶吉士出身,说书不过是形势所迫罢了。”

“庶吉士?”

姜堰重新打量眼前这人。

所谓庶吉士,已是人中龙凤。

大夏科举最后一试乃是殿试,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而庶吉士则是从二甲、三甲中择优再考,换言之,地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

庶吉士一般专为皇帝讲解经史子集,草拟诏书等。

甚至大夏不知自何时起兴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若非庶吉士出身,不得入文渊阁!

可想而知,面前此人该是何等特别。

“你是何年庶吉士,曾任何职?”

“事已随风去,不提也罢。”

“为何,莫非是因杨首辅排挤?”

“说来惭愧,小人中庶吉士时年方二三,那时不知何为人情世故,杨首辅主动拉拢,小人便与其吟诗作对,他误会小人答应与其一党......”

“你是梁铮?”

“大人如何得知?”

梁铮略惊。

姜堰微微一笑。

旁人不知,姜堰如何不知?

梁铮之事,朝中早已传遍,虽发生于近十年前,如今却依旧是文武百官茶余饭后之笑料。

如梁铮所说,他本以为与杨开怀乃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想此人竟欲拉拢梁铮,二人出了误会,这才至此。

况且算起来,二十三岁中庶吉士之人,自大夏建国以来,只有梁铮一人。

姜堰自然知晓。

此人亦是不世出的人才,据说当年皇帝都十分喜爱于他,如今在这里碰见,也算没白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