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姜堰的目的
姜堰忽的起身,将狗尾巴草递给萧蔷,回到屋中。
婵儿正在沏茶,见姜堰回来,忙给姜堰倒茶。
“你父亲本将军已然找到。”
婵儿大惊,忙道:“谢大人再造之恩。”
“他现在河道总督衙门,水监丞自是甭想了,他现已做了徐英幕僚。你且放心,徐英亏待不了你父亲。”
“谢大人伸出援手。”
“家事聊完,该聊公事了!城外还有你熟人否?”
“有的!我等近千人携手自沧州逃难而来,熟人极多。”
“帮本将军找来一位人中龙凤,你可知何为人中龙凤?”
“大人放心,小女子知晓。”
傍晚,婵儿返回,带来一位枯瘦汉子,虽然衣衫褴褛,可眼冒精光,想来不凡。
“来者何人?”
姜堰目不斜视,信手书写。
“回大人话,小人韩懋,沧州人氏。”
“婵儿姑娘,你先下去吧。”
“是。”
婵儿走后,姜堰与韩懋耳语一番,旋即命其离去。
次日,冯欢来见。
“大人,那几名小厮现已抓到,何时可审?”
“不急!杨永心狠手辣,自然不会暴露破绽,如此行径,必然另有图谋,这一彪人想来无用。”
“可其若是继续这般行事,想必大名府必乱!”
姜堰斜了冯欢一眼。
“若非殿下缺人,你这等急性子,定不能为其所用。”
“记住,事既已成,便不可再乱,应当以逸待劳,敌必疲乱!”
“是!”
正说着,忽有衙役进来禀报道:“林大人,冯大人,不好了!”
“杨永以巡抚之名,欲要当堂断案!”
姜堰似乎早已料到,冷然道:“冯大人,近来你劳累过度,该休憩一番了。”
“可那杨永乃是一介文人,丝毫不懂何为公平公正......”
“你要抗命?”
“下官不敢。”
冯欢郁闷离去。
大名府衙门。
杨永坐上冯欢位置,厉声道:“升堂!”
一班小厮扮作衙役,煞有其事般齐声道:“威武!”
话音刚落,一雍容华贵之人入堂,当即跪下。
“堂下何人?”
“回大人话,小人名叫韩懋,大名府本地人。”
“有何冤屈,从实说来!”
“回大人话,小人原是大名府官仓衙役,近来官仓粮食不知为何,竟凭空消失了。小人欲问冯大人缘由,不想竟被贬为庶人!”
“本官知道了,下去吧。”
杨永心中打鼓。
虽说冯欢自称为国为民,向来以灾民为重。
可近来他刚自大名府本地显贵手里拿到粮食,必不可能在这极短时间内将其用完。
如今转移,想来是为提防自己!
“谢永安!”
“草民在。”
先前那老人自后堂走出。
“你速带人去查,一定将官粮所在彻底摸清!”
“遵命!”
三日后,谢永安返回禀报,说是官粮找到,在城外一座废弃官仓之中,因有封条,故而不敢擅入。
杨永冷然道:“你是巡抚门下,有何不敢?”
“走,随本官前去看看!”
不一时,一干人等来到城外,当即开仓。
仓中粮食堆积如山,杨永便命人开了一袋。
谢永安拿起一看,登时大惊。
“大人,这是......这是军粮,且系边军!”
“何以见得?”
“大人且看!这麦子十分干燥,显然已经烘焙。如此焙法,只有军中才用。”
“烘焙之法世人皆知,如何断定必出自军中?”
“大人有所不知!官府、民间储备粮食时皆不会令其如此干燥,不然难以下咽。只有边军,因粮草运送不便,这才舍弃口感,只求不坏!”
杨永一点便通。
虽说民间亦有可能如此烘焙。
可值此大灾之年,谁家有这许多存粮?
富贵人家又不愿吃这等粮食,因而必是边军所有!
“可边军距离此地甚远,如何能于一月之内调来这许多粮食?”
“大人怕是忘了,军中供给有二,其一,士兵屯田;其二,兵部统一配发。如今兵部手中无粮!”
杨永明白过来。
既非兵部之粮,想来应是屯田所有。
然而后军都督府亦有大涝,且所谓屯田,良田皆为军官占有,想来是萧羽自其手中夺来。
二十四卫遍布冀州各地,自附近卫所调来,未尝不可!
“怪道治河无望,姜堰丝毫不慌,原是想借用军粮安抚百姓,以此达到偷天换日之目的。”
杨永微微一笑。
姜堰这把戏实在特别,若非有人告发,想来已然成事了!
“快,速速命人将这其中粮食运往京城!”
“是!”
杨永回到城中,当即写信一封,命人快马加鞭,呈给杨开怀。
杨府,杨开怀看了信,不禁赞叹,这姜堰真是雄才大略,竟差点得逞。
杨开怀忙写信,命杨永速速赶回京城。
毕竟姜堰计划全盘泄露,如今一月之期已至,再无其他办法,定会恼羞成怒。
万一杀了杨永,杨开怀便得不偿失了。
信刚送走,忽的有小厮前来禀报。
“老爷,司马军求见!”
“司马军?”
杨开怀微微一笑。
看来真就触及姜堰逆鳞了,司马军竟亲自出面!
“有请!”
不久,司马军上堂,分主次落座。
“司马大人莅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杨大人此话怎讲,莅临二字,下官可不敢僭越。”
“哪里哪里,司马大人如今可是太子殿下身边的红人。”
“哪里比得上杨首辅,乃是皇亲国戚,近来萧家又与皇家结亲,真可谓是亲上加亲。”
见司马军只顾客套,不说缘故,杨开怀笑道:“司马大人,你我就不必如此客套了,您来这里,所为何事?”
“下官有一不情之请。”
“莫非是为军粮?”
“是也不是!”
“此话怎讲?”
“后军都督府二十四位指挥使联名上疏,说是家中粮食无故被盗,系您嫡子杨永所为。”
饶是杨开怀老谋深算,亦对此始料未及,面露讶异神色。
怪道姜堰不动如山,所谓借粮救灾,实为空谈!
萧氏经营后军都督府多年,如何肯为姜堰得罪手下,使得军心不稳,萧家难以为继?
姜堰此计,实是假杨开怀之手,堂而皇之将军粮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