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沈三郎和赵小芸挺般配的

沈斌被自己老娘这样直勾勾盯着,心里发毛,便弱弱的问了句,“娘,你用这种眼神看我干嘛?我脸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啊?”

张氏摆了摆手,“没啥,没啥,你继续吃饭吧。”

说话说一半,沈斌心里更虚了,不过也懒得想那么多了,继续开吃。

张氏的目光转而又落到沈三郎身上。

沈三郎跟着沈村长一起来吃饭。

这几天,沈三郎和赵文治走往的比较多。

沈三郎毕竟是读书人,知道赵文治是秀才之后,就想请教他一些不懂的知识点。

这几天下来,经过赵文治的指点,沈三郎觉得受益颇多,两人有种忘年之交的感觉。

所以赵文治父女请人吃饭,就索性喊着沈三郎一起过来。

看到沈三郎温文尔雅的样子,张氏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己这个侄儿很不错。

文质彬彬,还是读书人。

人长得秀气斯文,和赵小芸这丫头般配的很。

两人站在一起,真是郎才女貌。

比之自己家老四,侄儿和赵小芸般配多了。

若是侄儿能娶上赵小芸,做赵文治的女婿。

有这样的一个秀才老丈人在,对沈三郎的学业肯定有帮助。

越想越合适,张氏打算回头和沈村长提一提。

缘分稍纵即逝,该把握的时候要尽快下手。

像赵小芸条件这么好的女娃娃,不早点儿下手,回头被人家拐走了,回头看可能会抱憾终身。

赵文治父女对村子里的大家满怀感激之情。

赵文治平时很少喝酒,今天破例陪沈村长和沈家人喝了几杯,也说了不少感谢的话。

沈村长笑着道,“往后都是一个村的人了,赵先生客气了。

都是一个村的,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只要先生以后尽心教孩子们读书,将咱们沈赵村的娃娃培养成才,那该我们谢你才是。”

赵文治连忙应声,“村长放心,往后赵某一定倾囊相授,教娃娃们读书,不说让咱们沈赵村的下一辈人人成才,至少再也不会有文盲了。”

这一顿饭,宾主尽欢。

吃完以后,大家又聊了很多,最后各自散去。

桌子上,摆满了空盘子空碗。

张氏觉得赵小芸一个人收拾起来太辛苦,就让自己家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留下来,帮赵小芸搭把手,桌椅碗筷都收拾干净再回去。

沈大嫂和沈二嫂欣然答应。

不来赵小芸家吃饭,他们自己在家吃,也得收拾这些东西的。

赵小芸连忙说不用。

她冲沈大嫂和沈二嫂道,“两位嫂子,你们回去休息吧,我自己收拾就行了。

请你们吃饭,哪有让客人自己收拾碗筷的道理。”

沈大嫂的性子大大咧咧的,笑眯眯的冲赵小芸道,“没事儿,我们吃饱了,忙点活儿正好,不然肚子里积食多,消化不了,反而不舒服呢。”

沈二嫂也跟着说道,“是啊,我们回家也没别的事做,顺便帮你搭把手,你就别和我们客气啦。

都是一个村的,别这么见外。”

见沈大嫂和沈二嫂说的很真诚,赵小芸无奈只能答应。

在赵小芸看来,两个嫂子都是热心肠的好人。

不仅是这两位嫂子人好,沈赵村的人都很和善。

这这边不过住了两三日,赵小芸就觉得这儿的村民很淳朴,也很齐心。

他们还会帮助她和爹爹。

虽说和在黑水村一样,她和爹爹都是外来户,可是黑水村的人尽知道欺负他们,沈赵村的人对他们关怀备至。

自己和爹爹真是老天爷保佑,遇上这群善良的人,开启了新生活。

赵小芸干活很麻利,和沈大嫂,沈二嫂一起收拾桌椅碗筷。

至于其他人,已经都离开了赵文治家。

一出去,没走多远,张氏就凑到沈村长跟前,笑着冲沈村长道,“大哥,你家三郎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了啊!

不能因为读书,耽误了成家。

圣人都说,先成家,再立业。

我看三郎得早点儿将亲事落实才好。

咱们村子里,很多像三郎这么大年纪的小伙子,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张氏不说还好,她这么一提,沈村长也觉得他们家三郎是该谈婚论嫁了。

这要不是读书耽误了,家里肯定早就张罗着给他娶了媳妇儿。

之前因为逃荒,沈村长根本没心思操心这个。

可现在不一样了。

如今到了沈赵村,日子安定了下来。往后的生活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给沈三郎早点儿办好婚事,娶个媳妇儿,才是正经事。

沈村长点了点头,“嗯,三郎年纪是不小了,是该张罗婚事了。

不过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回头我和他娘托媒婆到处找一找,寻一寻。”

张氏忙道,“大哥,你还寻啥啊,咱们村不正好有一个很合适的人选么?”

沈村长不解的看着张氏。

合适人选?是谁?

张氏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说道,“大哥,我看赵秀才家的闺女就挺不错的。

人长得水灵,还能干,懂事又孝顺。

她爹又是秀才,和三郎哪哪都很般配,简直天作之合,你觉得呢?”

被张氏这么一提醒,沈村长猛的拍了下自己的脑门。

“弟妹,幸好你提醒了,我咋就没想到这茬呢?

你说的没错,小芸那孩子确实很好。”

虽然接触的不多,但他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不会错,经过这几天的攀谈了解,沈村长觉得不管是赵秀才还是赵小芸,家世品行都没得挑。

“就是小芸这孩子的条件那么好,不知道会不会看不上我们家三郎。”

沈村长想到这个,忍不住犯愁起来。

他觉得人家合适,人家也得觉得他们合适才行啊,这种事得双向奔赴。

他家三郎的条件是比普通村民家的孩子强一点,可是和赵小芸还是有点差距。

再怎么样,赵文治是个读书人,是秀才,有功名傍身的。

而他就是个乡下泥腿子。

自己家三郎到现在也没考到任何功名,但凡是个童生,他去提亲也能更有底气。

张氏没想到沈村长对沈三郎这么没信心,操心自家儿子配不上人家。

张氏忙道,“大哥,要说我家老四那种五大三粗的糙汉子配不上小芸就算了,三郎的条件放眼咱整个村子都是数一数二的,人家没理由挑剔的。

你把三郎看得太轻了,三郎是读书人,人长得也俊,品行还那么好,妥妥的能配得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