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学一门手艺

王招娣在一旁打趣起来,“五弟真是个会疼媳妇儿的。”

李兰花笑着接话,“那是,当初五弟妹刚过门的时候,五弟就宝贝的不行。

现在五弟妹变得这么漂亮,又有本事,五弟肯定更加宝贝她了。”

顾清芸听着妯娌的打趣,再对上沈晏那俊俏的面庞,脸色微红。

“咳咳,吃饭,都吃饭。”

顾清芸招呼家里人吃饭,赶紧转移话题。

吹过饭,午休了片刻,沈晏和几个孩子继续去沈三郎那边学习。

听说沈家的孩子们都在跟沈三郎后面读书认字,逃荒队伍里不少家长也有这个想法,让家里的孩子趁这段时间没事干,认几个字也是好的。

他们这种条件的家庭,不指望孩子读书考功名,但是识字肯定比不识字好。

就像以前没逃难的时候,谁要是识字会算数,就更容易在镇子上找活儿干。

大字不识一个的,出去找活儿也只能干苦力。

当然,大家找沈三郎,也都没想让人家白教,愿意出束脩的费用。

之前消灭鞑子还有山匪,顾清芸可是给大家分了不少钱。

所以这会儿给家里的孩子拿些钱出来读书认字,还是负担得起的。

沈三郎见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索性直接办了一个学习班,两个村想学读书认字的都可以过来。

至于束脩的费用,他就不收了,权当是做好人好事了。

而且他教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在山里顶多住两三个月,收钱也不合适。

沈村长也支持沈三郎这样做。

沈家村的人就不用说了,原本就是一个族亲的人。

沾亲带故的,帮忙教一下,这么点小事哪用得着收钱。

至于赵家村,虽说不是本族人,可是一路上大家共患难,早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即便不是一个村的人,也是患难之交,此情天地可鉴。

所以没必要和本村人区分,对于赵家村的孩子,当然是一视同仁。

见沈三郎不收束脩的费用,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

让人家白教孩子读书认字两三个月,他们这不是白占便宜嘛!

沈村长手一挥,说道,“我家三郎说了,不收就是不收,大家不用过意不去,他开班教学,是想提高我们整个队伍的文化水平,并不是为了敛财。

队伍里的小辈们多处几个有出息的,往后去锦州安顿下来,外人才不会小瞧欺负咱们。

孩子就是未来啊。

三郎若是能将孩子们领上道,对他来说还是功德一件呢。”

听沈村长这样说,大家纷纷鼓掌叫好。

村名们对沈村长父子都是刮目相看,无比钦佩。

难怪人家能当村长,这觉悟比他们高太多了。

沈三郎也是宅心仁厚,不愧是沈村长的儿子。这样的人如果有一天考上功名,当官了,一定会为百姓造福。

就这样,本来只有沈晏和沈家的几个孩子跟在沈三郎后面学读书认字。

现在变成了两个村子里的孩子都在沈三郎后面一起学。

整个逃荒队伍的人不少,孩子也多。

跟在沈三郎后面学的,一共有四五十个娃娃。

其中女娃娃占了小半,剩下的都是男娃娃。

虽说古代女娃娃读书认字的不多,不过既然有这个机会,跟着学认几个字肯定有益无害,何乐不为呢。

除了沈三郎“办学堂”,教孩子读书之外,还有一个绣娘,也在招收孩子学刺绣。

逃荒队伍里,之前被顾清芸救的那几十个女人中,就有会绣活儿的绣娘。

这个绣娘叫王萍枝,曾经在府城最大的一家绣房里做工,绣工了得。

绣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栩栩如生。

如果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绣娘,以后也是前途无量,对于女娃娃来说,是很好的出路。

这一路上,王萍枝觉得自己受到沈家村和赵家村人莫大的照顾,可以说是再造之恩。

若不是跟着大家,自己即便逃出了山匪窝,也不可能活下去。

当初到达鄞州时,凭着她的绣工,找个绣坊安定下来很简单。

可她还是选择跟队伍一道去锦州,就是想找机会报答两个村子的人,报答顾清芸。

现在闲下来没事,受到沈三郎教孩子们读书认字的启发,王萍枝知道自己报恩的机会来了。

战乱之前,想学这门手艺也是有门槛的,得花钱找师父。

越好的师父收的学费越高。

王萍枝家庭条件一般,不过当初有一个表姑姑是绣娘,人家免费教的她。

现在她开班教学,同样不收费用。

只想教给沈家村和赵家村的女人们一技之长。

往后去锦州安顿下来,会绣活儿的话,找个绣坊做工,或者自己做些绣品卖到铺子里,都是能挣到钱的。

沈家村和赵家村人能挣到钱,往后的日子也能越过越好,就当是她对村民们的报答了。

听王萍枝说要免费教人学刺绣,村子里不少闲着没事儿干的女人们都跑去学了。

王招娣和李兰花结伴一道。

周爱凤原本也想一起,可是被张氏拦着不让。

她在家安心养身体就行,肚子里的孩子最重要。

万一去学的时候伤到了肚子里的孩子,咋办?

周爱凤只能老实的待在家。

等以后有机会再学吧。

婆婆说的也没错,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肚子里的孩子。

雪连着下了好几天,积雪封山,哪里也去不了。

还好队伍存的物资足够,不然这种天气没得吃,没有御寒的炭火,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连着下了一个星期的大雪,可算是停了。

整个山林银妆素裹。

雪停了,大家都从屋子里跑出来看看。

虽说外面比屋子里冷多了,可是这几日都闷在屋子里,身上都快上锈了,闲得慌。

出来外面,透透气也是好的。

见顾清芸要出门,张氏进屋子里,拿了个东西出来。

“老五媳妇儿,你把这个戴上,会暖和很多。”

张氏给顾清芸做了一顶帽子。

兔皮兔毛做的。

帽子是白色的,毛茸茸的,好看又暖和。

除了一顶帽子,还有一副手套。

也是兔毛做的,毛茸茸的,暖和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