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赈灾结束,启程回离阳

廖于神情显露出几分犹豫,手指不自觉地蜷缩了一下。

陈平目光微顿,徒然变得凌厉,“有人认得你。”

“算是吧。”

几乎是在廖于的话音刚刚落下时,陈平的神色就发生了变化。

他对与廖于等人的见面没有太过遮掩,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将。

而现在跟在他身边的,多是年轻一辈,不会认得廖于等人。

可若是……

“认得的人很少!只有个别老人才认得!”廖于猛然察觉到自己刚刚说漏了一截,急忙补充道。

陈平变冷的目光这才逐渐回温。

“如今我们的处境,你应该很清楚。”

陈平的指尖点了点桌面,选择相信廖于,“稍有不慎,被魏无央抓住了机会,随时可能万劫不复。”

“主子放心,属下明白。”

陈平微微颔首,合上最后一本册子,对整座山庄的情况基本了解了。

这简直是镇北王留下的一份大礼。

数千人的山庄,里面每一个人从进入山庄起,就开始接受训练,没有一个人的武力值低于王府的侍卫,甚至普遍更高。

而且,山庄名下还有各个产业,遍布各国,这些钱财足以供应一整支军队。

最为重要的,山庄还有专门的情报机构,这是陈平目前最欠缺的。

没有专门的探子,在各国和大魏里,他就像失去了耳朵,无法及时熟知各类消息。

山庄的力量有多强大,陈平就有多慎重。

这样一份力量,如果有异心,自己会是他们首要除掉的目标。

不过……

陈平还是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你选几个可靠的人,在暗中随我回离阳城。”

陈平的指尖点了点已经合上的册子,“你们在离阳城内安插的探子太少了,势力也太弱了。”

离阳城内,任何一家比较大的势力,力量都要比山庄更强。

唯一好的地方,就是他们在皇宫内安插了人手。

陈平难掩好奇,“你们在宫内的探子究竟是谁?这么隐秘的消息都能探听出来。”

“是魏无央身边的人?魏无央私下欲要对我动手,应该只有他身边的亲信才会知晓。”

廖于露出了得意的神色,难得没有像平时那般稳重地凑到陈平面前,“主子,这个人,你一定想不到。”

“他可是属下策反的。”

对方一副邀功的模样,更是勾起了陈平的兴趣,“谁?”

“高云。”

高云?

陈平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忽然,他目光一顿,浮上了诧异的神色,“魏无央身边的总管太监?”

“没错!”

陈平微叹,“厉害了。”

能够在魏无央身边当总管太监,必然是亲信,山庄居然能够将人安插到这里。

“既然你们有这个能力,为何不在离阳城内安插多一些力量?”

能够将人安插进皇宫,说明山庄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们在离阳城内的势力太少了。

“咳咳!”

廖于轻咳两声,支支吾吾道:“只是策反了这么一个。”

陈平懂了,不是他们有能力把人插进了皇宫,而是他们策反了高云。

收起慨叹,陈平问起另外一件事,“山庄的名字叫什么?”

“就是山庄。”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叫什么山庄。”

廖于不懂,“名字就叫山庄。”

陈平懂了,“……山庄?”

“对。”

陈平扯过一张宣纸,执起毛笔,蘸了蘸墨水,写下几个大字。

幸而他曾经学过毛笔字。

瘦金体的毛笔字虽然线条纤细,但每一根线条都刚直有力,锋芒毕露。

廖于挤过来,“绣衣直指?”

“不错,以后就叫这个名字吧。”陈平放下笔,淡声道。

绣衣直指,是汉朝的一个机构,一个比锦衣卫还要厉害的机构。

而陈平也有意将山庄内的人,培养成一支堪比绣衣直指,甚至超越绣衣直指的势力。

“以后山庄吸纳新的人,需要万分注意,我要绣衣直指成为一块铁板,没有任何缝隙的铁板。”

“世子爷放心,山……绣衣直指内一直有专门思想工作,我们也会及时观察和剔除有异心的人。”

思想工作?

陈平心念一动,“难怪这么多年,山庄竟然会愿意听我一个十多年未见的世子支使。”

“世子爷。”廖于轻笑一声,“您有所不知,我们这些人的性命都是王爷救回来的,王爷既然让我们认您为新主子,那您便是我们的新主子。”

陈平又细致地问了山庄的事情,嘱咐了几句。

“你先去安排人吧,这几日必须要启程回离阳城,否则魏无央可能会起疑。”

“好。”

第三日,陈平等人启程返回离阳城。

“辛苦世子爷了。”府尹乐呵呵地拱着手,“世子爷有空的话,平时可以来长淮府游玩。”

“长淮府的环境还是可以的,下次世子爷过来,提前告诉下官,下官一定扫榻相迎!”

陈平骑在马上,温声道:“好!下次来,定然通知府尹大人。”

府尹长得很高,突然抬手拍了拍陈平的手腕,笑眯眯,“世子爷是个好的,相逼日后必会大展宏图。”

这一番话,府尹说得颇有深意。

陈平不动声色地合拢了手中被塞来的东西,微微一笑,“承蒙府尹吉言。”

两人松开手,陈平颔首,一挥马鞭,带人离开。

南城的百姓比阑城的要收敛一些,有不少人围在城门口张望,但好歹没有再出现当初阑城的情况。

陈平不自觉松了口气。

“世子爷,这次回去,陛下应该会封你官职了吧。”

刘琛宇与陈平和朱三并肩,闻言偏头瞥了一眼,并未言语,心里却不太看好。

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陈平但笑不语,“再说吧,而且回去可有得忙了。”

见朱三困惑的神情,陈平提醒他,“王府的铺子。”

因为赈灾,他已经离开离阳城将近两个月,铺子的账目必然堆积了不少。

“回去后,可以把酒楼扩展到江淮地区,这里的百姓虽然不喜烈酒,但也好饮酒。”

陈平低声与朱三讨论起王府铺子的生意来。

虽然绣衣直指积累的钱财很多,可谁会嫌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