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心有意动

“中常侍荀攸何在?”

“臣在!”荀攸出列道。

“说服马腾与韩遂之事便交由你来负责,他们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招安!”

“是,陛下!”

早朝结束后,刘辩将蔡邕单独留下,并将他带去御书房。

蔡邕不知刘辩有何吩咐,他内心有些忐忑。

刘辩坐下后,小黄门送来一杯参茶,这是御厨特意为他熬制的,其实参茶的味道并不怎么样,但对身体很好,所以他喝着喝着也就习惯了。

刘辩捧起杯子浅尝一口,说道:“也给蔡中郎拿一杯参茶来。”

“是,陛下。”小黄门走了出去,然后又很快拿着一杯参茶进来。

刘辩指了指面前的座位:“蔡中郎请坐,这参茶可是好东西,对身体大补,你也尝尝吧。”

“多谢陛下赏赐。”蔡邕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其实相对于参茶,他对这椅子更感兴趣,以往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蔡邕把身体靠在椅背上,让他感觉十分舒适,并且脚也无须弯曲,这比跪坐地上舒服多了。

待坐好之后,他拿起参茶品尝一口:“嘶!陛下这茶客真是好喝,臣家中茶叶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刘辩有些愕然,他感觉味道不怎么样的参茶蔡邕竟然喜欢。

“蔡中郎要是喜欢,朕便送几罐给你拿回去。”

“多谢陛下!”蔡邕激动地抱拳感激。

刘辩突然问道:“蔡中郎,刚才朕在朝上如此待你,你可会怪朕?”

“陛下所指是……”蔡邕有些不明所以。

“刚才在朝上朕让你站队,你没有帮袁隗说话反而帮卢植说话,你这样做势必会得罪袁家,日后恐遭他们报复。”

“陛下言重了,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汉,为了陛下,臣心中无愧,又何须介意他人如何看待。”

蔡邕身为当世大儒,一直秉承中庸之道,他效忠的并非袁家,更非袁隗,而是当今天子刘辩。

他不会因为袁家势大就是非不分,黑白不辩,更何况刘辩曾经有恩于他,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偏袒刘辩。

既然卢植支持刘辩的决定,他自然而然就会跟着一起支持。

刘辩见蔡邕如此明理,他十分欣慰:“蔡中郎不亏是当世大儒,帮理不帮亲,朕有这样子的大臣,何愁不振兴大汉,只不过你今日得罪了袁隗,日后恐怕会遭他算计。”

“陛下放心,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旁门左道的手段不值一提!”蔡邕一身正气,全然不怕。

刘辩见此,他也不再多说,不过内心还是替蔡邕捏了一把冷汗。

蔡邕这人还是太老实了,不知道权力斗争的凶险,仅仅是一个卫仲道就能把他整治得毫无还手之力,更别说对抗整个袁家了。

也幸亏刘辩是站在蔡邕这边,否则袁家想要对付他,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刘辩叮嘱几句后,忽然想起蔡琰。

“蔡中郎,你家……”刘辩嫩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提起蔡琰,毕竟那是人家的女儿,这多少有些不礼貌了。

“陛下想说什么?”蔡琰奇怪道。

刘辩一咬牙,厚着脸皮问:“自从上次卫仲道强迫蔡小姐出嫁后,卫家可有再来为难她?”

“多谢陛下关心,卫家并无再来为难我们。”蔡邕不知刘辩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如是甚好,对了,不知蔡小姐她……”

“她怎么了,陛下?”

“她最近可有喜欢的人?”刘辩脑子一片空白,嘴巴没经过大脑思考就冒出了这一句话。

话刚从嘴边出来,他就后悔了,此时他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为啥自己就这么没用呢,这么多东西可以聊偏偏问起人家闺女。

这时候蔡邕就算再怎么糊涂,也能明白刘辩的意思,他心中暗想:看来孟德猜得不错,陛下真对琰儿有想法,否则何以说话吞吞吐吐。

刘辩见蔡邕不回答,他也很尴尬,连忙说道:“咳咳,蔡中郎勿要误会,朕只是关心一下你女儿,若你没有物色的好人家,朕也可以给你介绍……”

刘辩本想化解一下尴尬,但他反而越说越解释不清楚了,他说再多的话也只是掩饰内心的尴尬。

“多谢陛下,琰儿若知陛下如此关心,必定万分感激,若臣猜测不错,她目前应当还没有喜欢的人家。”

“果真如此?”刘辩内心暗喜,就连说话音调也提高了几分。

“臣岂敢欺骗陛下,若她能得陛下看中,那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

都到这个时候了,蔡邕也不能继续装糊涂,他干脆直说出来,以免刘辩遮遮掩掩,身为臣下他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蔡中郎勿要这样说,蔡小姐长得国色天香,又知书达礼,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洛阳不知多少年轻才俊喜欢她。”

“陛下谬赞了,琰儿才疏学浅,又岂能称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过有年轻才俊追求,这倒不是假话。”

蔡邕表面谦虚,但内心还是颇为得意,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把蔡琰培养成才。

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蔡琰在他的熏陶之下,却有不输男子的才学。

事实证明女子根本不比男子差,能够培养成才,全看是否有人愿意教学罢了。

既然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刘辩也不装了,直接明言:“既然蔡小姐没有心上人,不知道她对朕有何看法?”

“陛下……这……”蔡邕不知如何回答,他当然想说蔡琰对刘辩有好感,可他没有问过蔡琰的心意。

要是他直接说蔡琰喜欢刘辩,那就是欺君之罪,可如果他回答蔡琰不喜欢刘辩,这样又会把刘辩得罪。

无论他如何回答,都无法给刘辩一个满意的答案,他顿时觉得进退两难。

“蔡中郎无须为难,你只要直说即可,即使说得不对朕也绝对不会怪你。”

刘辩看出了蔡邕脸上的为难,他让对方直接明言,无须遮遮掩掩,他更喜欢听真话,而非阿谀奉承的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