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零件完善

梁工程师也被叶和的问题给问蒙了。

他开始有些怀疑自己,于是语气非常不自信地说:“我觉得……我们这边一切都挺好?”

最后两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想法,才发现彼此都想差了。

梁工程师认认真真地问道:“小叶,虽然干工程的确需要我们耗费心血去拼,但是你现在会不会太累了?要可持续发展呀。”

叶和想了想,觉得自己直接说自己感觉不累,有点太过敷衍了。

于是他拿起手机点开了软件里智能健康管理,将他每天的睡眠情况和运动情况都给梁工程师看了一下。

梁工程师震惊了,没想到这么拼的小叶,每天居然能保证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要知道梁工程师因为年纪上有点儿大了,所以自己经常睡着睡着就醒了,他睡眠时间也不是特别的稳定,甚至还比不上小叶的呢。

这么一来梁工程师放心了。

不过年轻人可真是精力旺盛啊,每天做这么多事情居然还能给自己留够足够的时间休息。

梁工程师想起了自家的那个小孙子,天天嚷嚷学习的时间不够,所以就每天晚上熬夜写作业。

梁工程师挺开心自家孙子很努力很上心,可是看他那么辛苦也是会心疼的。

于是他打算向小叶请教一下是怎么办到的。

叶和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愣了一下,他想了一下自己的高中阶段反而是没有那么的累,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很基础的。

只要把基础打扎实了,做作业什么的,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罢了。

不过叶和也有一个大概的猜想。

“可能是白天的时间抓得还不够紧吧?如果白天的时间抓得足够紧,那么晚上应该是不会需要熬夜的。”

梁工程师平常白天都不在家,也不知道周六,周日的时候小孙子在家是怎么过的,所以他默默地记下了这一条,打算等以后回家了去检验一下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的。

要知道现在哪个孩子不是人手一个手机?

而手机上的那些软件们个个都是用尽算法来控制人们在他们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

恨不得让人把时间都荒废了。

梁工程师想到这里,觉得自己是应该找个机会回去看看自家小孙子的学习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是别人这么和梁工程师说的话,他不一定会觉得自家小孙子就有问题。

可是看到了这么拼命三郎一般干活的叶和依旧能做到平衡,他就会相信小孙子的状态的确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梁工程师问完了自己的问题,也放心了许多,他前两天真的还挺担心一会因为工作压力过大会猝死或者产生其他的疾病。

现在看到人家不仅每天睡眠时间充足,甚至因为一直在工地上干重体力活,身上的肌肉都长出来之后,梁工程师发现自己想太多了。

有些人,他的优秀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管是后天的努力还是先天的基因,都在将他推向优秀的山顶。

梁工程师看着今天时间还算早就顺口问了一句:“你的那个项目现在建模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吗?”

叶和最近卡在了一个小零件的设计上,他这几天翻阅了大量的文档和资料,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他都看了好多。

但是这个零件的设计他总觉得应该可以完善一下。这个设计目前是有缺陷的。

他也想到了一种设计,可是通过软件跑出来的效率却没有达到他心里的预期,他这两天还在想解决办法。

但是这个地方本来不是梁工程师的重点研究方向,所以他也就没有拿这个东西过来问。

但是既然现在梁工程师主动提起来了,叶和也就把自己的想法大致的讲了一讲。

毕竟大家都是工程师,所以很多时候思维方式是相通的。

但是每个人又会有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说不定通过思想的碰撞了就找出来更合适的设计了。

叶和拿出来电脑,对着屏幕上复杂的零件细节CAD图一点一点地开始讲。

他的调整十分清晰,逻辑十分紧密。

而讲述的那种方式也是非常的深入浅出,保证了梁工程师一定能在不知道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听懂并理解他的设计思维。

梁工程师听着叶和现在给这个零件进行的优化,感觉自己眼前豁然一新。

叶和的这个改良的方案,让整个零件的设计趋于高效化。

同时让变得不是那么的复杂,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零件的运转率。

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叶和对此还是不满意?

叶和苦恼的皱眉说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零件的完美是很好,但是它需要整个系统来给它配合。这样的话就会显得其他的零件变得冗余起来。如果我现在把这个给改了的,那么和它配套的所有零件都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

“不然的话,达不到我心里想的那个水准。”

任何的苦恼是真实的,而梁工程师却感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真的是比人和某些动物的距离还要大。

在他们还在求稳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在究竟怎么让整个系统都变得焕然一新。

梁工程师现在就想立刻给远在上海的郑组长说一下,他们组里出来了一个天才。

一个100年都不一定出现一个的天才。

而梁工程师此刻也理解到了叶和纠结的点在于哪儿。

叶和要做的事情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零件的改进。

如果想要将这个系统都更改了的话,那么要付出的人力和财力将会是巨大的。

那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项目了,而是需要一整个研究院,大家都齐心协力地投入其中。

这将会是他们未来两年到三年的核心项目。

如果做成了,那么他们绝对会名留青史,为中国的盾构机事业拉开新的篇章。

而如果做不成的话,那么整个研究院的大家心血和时间都将白白浪费。

做这个决定绝对不会是简单的,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风险。

而这件事情绝对是一件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