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啥,一百块奖金,太多了吧

刘丽认真打量着他说:“改变情绪郁结的习惯,你明知道自己腰部受过伤,不能过度用腰,你还要一直做扛重物的体力活儿,你就想让自己腰疼,痛着让你觉得心里好受,你甚至觉得疼死了才好,你并不希望你的腰能治好。”

老黑瞪大眼睛,问:“这咋可能?我疯了吗。”

“你当然没有疯,这些念头隐藏在你的潜意识里,你有长期的失眠症,头疼欲裂,发作时会以头撞墙,你头脑里的那件烦心事就是根源,为了能睡个好觉,你才选择了扛包这个苦累的活儿,因为能让你累得倒头就睡,但是你没有想到,腰被你伤得可能瘫痪在床,一聋治一哑,这法子不对症。”

老黑在巨大的怔忪间闭了嘴。

李建设也听得沉默了。

刘丽十分耐心地说:“情绪会影响身体,好心情比如与人为善、快乐乐观、昂扬向上,会增益身体的元气;坏心情比如愤怒怨恨、后悔自责、暴怒恶语,会让人身体更加亏虚。

偏偏人的情绪就是这样两极分化,不是善,就是恶,尤其是中年人,很多都活在回忆里,明明知道已经过去了,还忍不住沉浸旧事,情绪就很难稳定平和,比如,你一天吃下的谷物精华,抵不住你一个小时的悔恨自责造成的身体损耗。

你看那佛士道长,禅修打坐修行,其实本质也不过是修心,让自己变得不悲不喜,不怒不悔,减少情绪带来的损耗,方能逐渐积累觉悟的功夫。

你看《水浒传》里,草莽粗豪的鲁智深,还能修成正果,从杀伐乱世里抽身,你就会明白,人一辈子到处奔波,求的也不过是心能安住当下,不悲不喜、不忧不惧。

何况生逢盛世,你却甘心自苦如此,实在不是好选择。”

……

晚上吃过饭,刘丽和刘静一起读英语,七点多了,也不见黄一鹤来。

刘丽的心有些急,就去问哥哥对策,刘安神色淡然地在房间里练习书法。

“黄一鹤这两天,白天没有来,晚上到现在都没有来,这好像不太妙,要不要我去喊她一起读书?”

以刘丽的感觉,黄一鹤才和大哥亲近过,都能好到抱着走的程度,大哥的长相绝对在黄一鹤的审美上,这时候不是浓情蜜意,想要腻在一起的时候吗?

刘安抿唇,哼笑了一声说:“她肯定不在家,不用找她。”

那色厉内荏的胆小鬼,哪里有胆再见他。

“她书包还在咱们家呀!”

“不用管,你才说过她的性子,转眼自己就忘了?”刘安挑眉看妹妹。

“这——不会这么快就吓跑了吧?哥,你是不是伤害她了?”

“我可能是伤了她的自尊心,其它——没做。”刘安说着,毛笔笔锋不乱,继续写下去。

刘丽呆呆地站了一会儿,觉得大哥好强大,黄一鹤更是洒脱得远超她的想象力。换成宋乾坤一天不得在村里转几趟?

这两个长久在自己身边生活的人,她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应该是她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大哥都去洛阳上班了,黄一鹤也没在村里露面。

这两个人到底谈没有谈呀!

……

过了些天,马老太太被儿子接回了洛阳,住了不超过一星期,就逼着儿子买了大音响,把她一起送到了刘丽家。

照宝镇的老头和老太太们,不用拖儿带孙的、身体还算硬朗的那些,都集中在姥姥和马老太太的带领下,由张百鸟组织着,在陵园前边的广场上开始练习八段锦,年轻人也在老黑的带领下,开始练习太极拳。

老黑每天晚上按摩针灸,白天带队练功,负责挑选好苗子,成立镇上的护卫队,低头抬头看到的都是喊他“队长”的小脸,心情逐渐舒朗一些。

每天中午,镇政府都管吃一顿午饭,粗粮麦饭、杂面饼子,管饱。

一帮老年人脱离了繁琐家务,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也被家人强逼着送过来,能给家里省些口粮,还能吃饱,练拳和下地干活比,简直是玩耍一样,于是皆大欢喜。

等大家练得能拿出手,挑选出人手,镇政府开始组织人开着卡车,下乡进行指导,挑选明年桃花节时表演节目的人手。

山上的小庙挂了牌匾,正式定名为“桃源寺”,前院移栽了一棵合抱粗的老桃树,从几十里之外的老深山里挖了过来,靠的全是人工,后院客房经过修整居然有二十多个房间,有木工去做床,有竹工来做凳,周边烧香的老太太和发善心服务的居士,捐献了秋冬的铺盖和日常生活的器物。

山脚下的马河大队专门在寺庙前平整出一块大广场,于是小庙前很快就热闹起来。

各村能参加比赛的人员,就集中在寺庙前的广场上训练。

各大队出粮食,出人工,负责训练人员们的中午的伙食。

姥姥和马老太太还有挑出来的十多个身体康健的老人,和马河村的老人们一起练习八段锦,一起唠嗑,把她们分配到村里老人已经去世的家庭里,让她们明年春天时节,到村里住下来。

马河村的界碑边,立起来另一块碑文“长寿村”。

刘青林还运送来百十套《学庸论语》书,指明明年桃花节的时候,全文背会,不做任何停顿和提示,错误不超过五处,可以获得一百块奖金,还用毛笔写了布告,让各村的队长拿书的时候一起带回去,贴在大队部里,让老百姓都知道。

“老天爷呀,一百块钱!老百姓三年也不一定能积攒到手,背本书就能得了?”

一个村支书听着丰厚的奖励,觉得匪夷所思。

“这么长的书,背着难呀!”另一个村支书把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才舍得翻开书看。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三本书合在一起了,你看看目录,《大学》《中庸》《论语》,这就差一本《孟子》就凑齐了‘四书’,这都是以前的读书人考状元时读的书,好呀!”

有识字的人凑过来说。

“还带着拼音,现在小学的孩子都能拼出来生字,好,老百姓也能耕读传家,有好书读,苦日子才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