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嫁给爱情的女人

张百鸟鄙薄的语气毫不掩饰,她说:“我听说葛家妯娌小姑轮番上阵,都去劝葛娜应了这门亲事,一大家子没有一个是拎得清的。”

刘安疑惑地说:“她姑在县城里过得很好,两千块的定亲礼不至于能从县城回来劝说应了这门亲,会不会是有其他的消息途径,知道恒家有更好的赚钱渠道?”

刘青林沉思着说:“恒富贵是个地地道道的高中生,我们说过几次话,觉得挺有头脑的,从深山小村里出来入赘到张家,还能拉起建筑队承包工程,是个有胆识的,说实话,如果葛娜没有这番造化,嫁到恒家确实算高攀。”

刘丽觉得有必要说两句实话,就说:“我听说媒人说先订婚给两千,后边结婚还有两万块的彩礼。会不会是这彩礼太让人动心了?”

“两万?老天爷呀,恒家有这么多钱?”张百鸟几乎被这信息炸的站起来,“两万块呀,十块钱一张的票子得多大一堆!这么一看,其实恒新繁那孩子也挺好的,人长得白白净净,高高大大,脚也是小时候摔伤被治坏的,只是稍微有点踮踮脚,不熟悉的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大家都纳闷地看着她,这话风转得也太快了。

刘安对自己妈太了解了,知道她后边还要说出啥大跌眼镜的话,就啼笑皆非地打断妈妈的话,说:“妈,恒家不可能给葛家拿那么多的彩礼!”

张百鸟辩驳说:“为啥?葛娜以后是拿工资的人了,娶回家就像娶了一棵摇钱树。”

“妈,我要是想娶镇上的哪个姑娘,人家问咱家要两万块彩礼,你给吗?”

“咱们家根本没有两万块!”

“假如全家人都努力赚钱,攒了两万块,你愿意给吗?”

张百鸟有些急了,说:“谁家的闺女呀?那么高彩礼娶过来,一家人都喝西北风吗?

儿子,镇子上想嫁给你的女孩子多了,非要娶她吗?也太贵得离谱了!

即使她是金疙瘩做的,咱也不能超出去那么多,被人笑话是憨子不说,镇子上娶媳妇的风气也不能从咱们家坏了,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死的。

你到底想娶谁家的闺女呀?”

一家人都知道她当真了,顿时都大笑起来。

“妈,你看,你只有一个儿子,你还不同意这么高的彩礼,恒家是两个儿子呀!

再说了,葛娜的前途应该不值这笔钱,等她三年后参加工作,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即使她每个月拿五十块工资,即使工资每年都有上涨,十年时间也不一定能赚回来。

恒家现在处于发展起步期,资本启动初期,钱得花费在刀刃上,包工头在工程前期需要垫付很多资金,媒人说的那两万块彩礼就是拉磨驴子前边晃**着吃不到的胡萝卜。”

姥姥叹口气说:“恒家都是顶精明的人,用这招数对付葛家这老实疙瘩,有点欺负人。”

“就是,婚事成了葛家也拿不到那么多彩礼;婚事不成,彩礼的流言也会让葛娜妈妈名声坏透,谁家敢和这样狮子大开口的人做亲家?真损!”马老太太默契地补上姥姥没有说出的话。

刘青林转了个话题,问道:“妈,恒新繁的岳母不是咱们本地人吧?我听着好像有点上海那边的口音。”

姥姥认真地想了想说:“应该就是那个地方的人,她刚嫁过来说一口鸟叫一样的话,除了她男人张百锁,没有人听得出她说的是啥,后来天长日久的,她就和咱们这里的人差不多了。”

“那么远,她咋就来咱这里了?”刘丽很好奇,从来不知道那个胖胖的老太太竟然还是大城市的人。

“那都是解放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她男人在上海上大学,她家就是街上摆摊卖饭的,他男人常去她家的小店里吃饭,就认识了;

后来R本人来了,大城市的人都开始逃命,她妈就看中了张百锁,觉得能上得起大学的,家底也不会差,就去找人问了问,打听到是洛阳的,觉得地方不赖,给她一个小包袱就让她跟着跑这边了。

她跟着张百锁坐火车到洛阳站下了车,坐牛车到了宜城,然后天就黑了,她就问‘你家不是在洛阳’,她男人说‘是郊区,洛阳是古城,郊区很大,很快就到了’,她想想郊区还可以接受,就跟着继续走。

然后两个人就开始爬五里坡,翻过八里堂,翻过来一座山又是一座山,那时候山里的狼多,她怕被张百锁抛下,也不敢再说啥,加上又累又饿,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一直到快天明了,终于走到咱们照宝镇了。”

“后来呢?”刘静好奇地问。

“当然是留在咱们这里给张百锁当媳妇了。”

刘丽说:“她儿子是谁呀?我咋想不起来?”

“她没有儿子,一溜串生出来都是丫头。记得那时候,张家还有百十亩地,老地主看她连生了三个丫头,就动了给儿子纳妾的心,她吵闹争取,又没有娘家撑腰,纳妾的事情就定下了,谁知道这女人宁死也不妥协,竟然就说动了自己丈夫去参加抗击R本人的八路军;

那个妾室自然没有能进门,她又闹腾了一场,分了家,自己开了一个裁缝铺,带着三个闺女过,后来不死心,又生了一个,还是丫头。

解放后,张百锁在镇里当了第一任镇长,后来T改,老地主和张百锁家的两个弟弟,都受了成分不好的影响,孩子们连上学的资格都没有;

张百锁家的老大闺女,心灵手巧,裁剪缝绣,无一不通,勤快得很,帮着妈妈开铺子,镇子上好多家提亲,都被高额的彩礼吓走,她没有上过几天学,孝顺的很,后来闹灾荒的时候,老娘就把她嫁到了老南山里换了大彩礼和很多粮食。

那闺女也不恨,照样孝顺,干死干活忙着养活娘家一窝子的妹妹,因为这经常挨打;

老二闺女有了那些钱粮的支撑,就读了书,被她爹安排进了银行上班,嫁给他爹的一个战友家的儿子,洛阳市的,人家把老二闺女调到了洛阳的银行上班,那一家人听说都是公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