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这世界公认的最朴素的真理——勤奋

刘静长期霸着学校的第一名,她设计模拟题能扣准知识点,背后是她有那么大题量的支撑。

宋乾坤想了想,刘静从小到大,几乎从来不曾见过她和小伙伴一起在山野间疯跑过,记忆中她永远都静得仿佛不存在,只有每次考试放榜的时候,她的名字被无数同学羡慕和仰望,甚至很多同学都觉得榜单上刘静出现在第一名是正常的。

仿佛听过学校老师说过的一个典故,说有一次考试刘静考了第二名,她的眼睛都哭肿了。

那榜单上的第二名也是无数人仰望到流口水的存在,他无法理解这么无敌的存在,怎么还哭!所以他留了点印象。

当天下午,关林镇附近大槐树村的那家中药铺人来人往,热闹得不得了。

药铺的三七、土鳖虫全部卖空了。

药铺的伙计打听出来,说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给腰疼的苦力人配的方子,说三天见效。

掌柜让稍微补点货,等三天后,来的人更多了。

全都说十分灵验,便宜又实惠,干脆多买些备着。

掌柜的立马着手大量地备货,直接打成粉末,按三天的量装好,打出“两毛钱专治腰疼”的横幅,店铺的名声就这么起来了,远近的人都说这个药房不坑人,掌柜仁义。

于是,这个药竟然每天成百上千份地被外地进货的客商购买,店铺的生意彻底红火起来。

……

接下来的日子,宋乾坤就和刘丽姐妹一起复习功课。

刘静先带他们把学霸笔记重新过了一遍,点出每一科能够和高中直接相连接、并得到充分深挖的几个知识点,让他们明白基础的重要性;然后就是当初的模拟题,这些知识点在模拟卷上考察的出题方式,每科三套题,每套题的知识点结构都是一样的,出题考察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给一天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从模拟卷里寻找总结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的考察题型。

刘静告诉他们,要想学习好,把教材知识弄清楚,脑袋里要有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是最起码的知识基础。

考试成绩的榜单中,既要看名次,还要看自己失分的知识点,是不熟悉考试变式还是这个知识点本身就学得不牢固,不同情况,不同补漏的对策。

宋乾坤被刘静震撼到,他私心里和刘丽说:“咱姐这学习心法除了能久霸榜首之外,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了。”

后边刘静让宋乾坤和刘丽帮忙,把房间角落里堆的近乎一米五高的一摞子试卷推倒,直接变成倒过来放。

她说,“这些试卷标注着时间顺序,是从我上高中开始学习成绩一点点进步的记录”,她说着拿起倒翻过顺序的最上边的试卷,指着上边的红叉,“我的成绩是一点点地赶上去的,我刚到一中时,名次是五百多名,中等偏后,”说着她指指语文试卷上边清晰地记录着的数据,第一名114分。

“我去问过那个同学,看过他的试卷,总分120分,他只是作文丢了3分,大阅读理解的问答题丢了2分,名句背默丢了1分。我也是在那次长了见识,原来对我来说这么难的试卷,有的人可以做好到试卷上几乎找不到红叉叉!

学习最苦闷难熬的就是刚开学的一个月,都担心考得差,被清理退学;然后就是期中考试,之后就会放松下来,高二上半期不努力成绩退步尚不明显,到高二后半期又是一个退学潮,很多人忽然就发现很多知识开始听不懂了,熬不过去就直接退学了。

这些时期,你们都得记住,一定得熬过去,撑过去就战胜了全国考生近乎一半的对手。”

宋乾坤明白,对他来说开学的摸底清退考,是最大的障碍,费尽心思能挤进来,他怎么能再被赶出去?

刘静每天下午抽出来两个小时给他们俩辅导点拨,剩余的时间,他也不敢和刘丽再腻着,他每天都起早贪黑,重新熟悉初中的教材,预习高一刚入学的新课,苦练刘静出的模拟题,力争把上边的知识点都弄得烂熟于心。

爷爷、奶奶看孙儿每天学得昏天黑地,都变着法子让他吃好、睡好。

爷爷担心他的身体,每天早上必把他从早读中拉出来,迎着初阳一起练习半个小时的太极拳。

宋乾坤十分珍惜这份疼爱,陪爷爷练得很认真。

这天下午,他两点后去刘丽家上课,看到烈士陵园广场东边的那个高高的八角楼被很多人围着。

这是要搞啥子?

宋乾坤走过去,看到镇长和几个领导都站在那里,就问了情况。

镇长看到他十分热情,把实情转告给他,说:“县里的领导研究后的决定,把这座英雄招魂塔的建筑拆毁,改建成一层的小亭子。

前几天单县长过来,带了一大包信给上次在这个亭子上朝下跳的葛娜,说是《洛阳日报》上你写的那篇新闻十分轰动,有无数热心市民给她写信表达关心,想资助她继续上学,一些大厂矿企业的领导直接打电话给县领导,表示可以推荐她去读技术中专,两年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洛阳的大厂上班,正式工编制,这真是一步登天的好事。

县里打算借国庆节征兵大会时,提起葛娜这件事,还破例给了咱们镇三个女兵的指标,用来告诉大家女孩子养得好一样顶用,严厉批评那些重男轻女、抵制政策的群众,但是,也担心有心眼实诚的小姑娘,会也从这八角楼上朝下跳,就只能把这亭子改建成一层了。”

宋乾坤为葛娜的命运松了一口气,就问:“最终定了葛娜去哪里?”

“领导们肯定帮她挑了最好的,一个是洛阳拖厂,一个是洛阳玻璃厂,让她自己挑。”

宋乾坤问:“后来呢?”

“葛家人参谋着最终选择了玻璃厂!真是难理解,搞机械多有前途,造个玻璃能干啥?”镇长说话的口气十分惋惜,就差拍大腿了,为什么当时不把他喊去问问!

宋乾坤安慰他说:“咱们这眼能看多远?大领导既然把玻璃厂和拖厂相提并论,肯定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