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公司

张琴看到刘总走进办公室,第一眼觉得有些眼熟,但却忘了是什么时候见过。看到李勇和张琴站了起来,刘总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人,一个是公司的科学家,一个是科学家的家属,我没说错吧?你叫张琴?李勇说过年的时候,是你开的绿灯打的路条,公司得感谢你哈!

张琴赶紧说,不是我,是我们的张雅书记!

刘总说,反正都一样,是你们驻村工作队。还是你们理解我们的事业,当然喽,你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你是支持自己的男友!

张琴说,是我们要感谢公司,为村里派出了科学家搞讲座,还派了技术人员来指导种油茶!

刘总说,谢来谢去的,其实我们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宣传油茶文化嘛,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要发扬光大!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但这次跟你见面,你可不是以公司员工家属的身份出现,而是驻村干部,我还是得正式一点,给你一个名片!

张琴说了声谢谢,接过名片一看,立即就想起自己什么时候见过刘总了!是的,没错,张琴和刘总见过,在上海一个贸易交流会上。一看这张名片,张琴就想起来了,这个名字,非常特别。绿野公司老总,叫刘轩辕。轩辕,当时在上海的推介会上见面,张琴就禁不住冒出过一句,你是老祖宗啊!

张琴于是说,刘总还记得吗,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

刘总听了,惊讶地说,是吗?你到过我们公司,我们见过吗?公司里人来人往的,原谅我没有印象了!

张琴说,不是公司,是在前几年在上海的一次食品推介会上。我对你这个名字非常熟悉,轩辕,于是说了一句,你是老祖宗,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了!

刘总仔细打量了一下张琴,摇了摇头说,真抱歉,人山人海,都是美女,我看花了眼!

张琴笑了起来,刘总是公司总裁,怎么能记住我们这些小角色呢,我当时在上海一家食品公司的营销部上班,跟着营销部经理一起来参会,听你家乡的企业,所以特意拉着同事一起前来打招呼。

刘总也笑了起来,说,肯定是没有谈合作的事情,所以会记不住,如果当时你促成了我们两家企业合作,那肯定就会有印象了!

张琴说,刘总真是在商言商,对家乡人都没一点在意。不过,当时我可对你印象特别深。你说,你是红军的后代,原来是财政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八年前看到了国家政策扶持,要在赣南大兴油茶产业,就辞职下海。我听你介绍,知道你对这领域还是非常投入,对油茶是个专家!

刘总说,可不,自己要做的企业,当然得下苦功夫。油茶产业进入深海了,我不补课,会被淹死的!那天我说了些什么了?我都忘了,专家是不可能,我们的专家,是李勇,是李勇的导师。

张琴说,你讲起了油茶的单不饱和酸,讲到了茶油跟橄榄油相比的优点,提到了美国专家西莫普勒斯,和西方的《欧米伽膳食》,还讲到了中国古代的《山海经》,总之头头是道的,什么冷榨法和热榨法的区别,最新的水媒法生产线是谁发明的、怎么落户赣南的。一句话,在你眼里,油茶已经生成一段独立的科技史。所以,我对你印象特别深。

刘总听了又笑了起来,说,看来你跟公司有缘,难道你会认识李勇了!你在上海工作得好好的,又怎么跑到那村子里驻村去了?就因为那是李勇的家乡?

张琴说,我可没那么高大上,我是被家乡的亲朋好友劝回来的。不过,也算是特别有缘,跟你们公司,过去是,现在又是,互相合作起来了。对了,你原来是个公务员,现在当起了老板,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刘总说,我们的生活,正好换了个位置。你原来在外头,现在是公务员,我原来是公务员,现在下海了到处跑,所以说,有什么感觉你应该最清楚,是吧?

张琴说,公家人,就是日子过得稳稳的,不着急。在外头奔,就是踏不着底,脚下总有片云,在飘,飘得有时头晕。当然,你这是创业当老板,跟我们打工的可不同!既然有些同感,今后我们可得互相多多合作。

刘总说,可不是,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合作的地方。今天跟你见面,就是要说说收购你村子里油茶林的问题。原来李勇的爸爸当支书,我们就一直没有谈成,现在换了个村支书,仍然不同意。但我们真的非常想跟村子里合作,把事业做大。

张琴说,具体的情况我不是非常了解。你倒是说说,公司跟村子可以有什么合作呢?

刘总说,我们看中了你们高寨红军留下的油茶林,一直想收购过来,做成公司的品牌。我们公司的营销,需要历史,需要故事,需要品牌,而高寨的油茶林,正是我们公司最需要的卖点!

张琴说,公司需要,跟乡亲们珍爱,之间会有冲突吗?乡亲们不肯出手?跟乡亲们谈不拢吗?

刘总,今天找你来,就是希望你们驻村工作队帮忙,看能不能把这个事情谈拢!你看,你支持李勇这些得力,这次,你也应该会尽力的!

张琴说,张雅书记在的时候,都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不也说一定没办法哈!可能这件事情,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你倒说说,公司又是怎么看上这片林子的!

刘总,那是我刚刚辞职下海的时候!接着,他跟张琴细细讲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刘总下海后,就下决心做出一番事业来,陷入进去了才知道创业真是不容易!创办了绿野公司,一路走得磕磕绊绊。用刘总的话说,创油茶企业,就要甘做一棵油茶树,耐旱耐寒耐贫瘠。一路走来,要经受了很大的压力。创办伊始,对油茶树认识不足,以为这不过是种些树榨些油,就像山头沟壑无人打理随意生长的传统茶树。但第一次,成活率不到三分之一。

经历了几次失败,望着漫山生长的木梓树,如何营销自己的产品,又是一个难题。先是路线问题。由于公司研发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公司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直到破乳成功降了下来,但跟当地传统的茶油仍然贵了几倍。公司确定走高端路线,走北上广。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卖点。

有人建议,要有自己的品牌。而这个品牌,要有赣南的特色。刘总把这个建议放在了心上。有一次,他来到种植基地巡视。刘总在高寨的时候,听公司员工讲,这里有一片老油茶林,年久失管,破败不堪,公司收购过来加以改造,但村民不同意砍树,于是山场不肯流转出租了。

刘总问,这林子多久了?村民为什么不舍得出让?

陪同的员工说,这是红军留下的,有八十多年历史了!刘总是红军的后代,对红军留下的油茶林特别感兴趣,于是亲自来到老表家里,打听“红军林”的传说,并萌生了一个创意。

刘总来到老表家里喝擂茶,一边听老表讲故事。一九三三年初,中央红军的兵工厂迁到这个偏远的山村。寒冬腊月,战士衣衫单薄,冒着严寒抢修枪械,群众就用油茶炒了一盆辣椒送给红军御寒。工人生产竞赛手臂受伤,群众又端来茶油涂抹,几天后伤口愈合。

不久,中央首长前往于都路过兵工厂,听到茶油的故事,就邀请当地群众带领红军上山挖了五千株树苗,种下六十余亩油茶。这年十月,中革军委将分散在赣南的兵工厂陆续迁往这里,形成规模更大的兵工总厂,成立了“工人师”。

次年初,总司令带领四百多名红军在山坡另一面又种下两百余亩油茶。红军长征后兵工厂撤离,红军叮嘱乡亲们一定要好好守护这两片珍贵的林子,等待革命胜利。

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油茶林正值丰产期,帮助群众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一九六六年,人们就把这两片油茶林称为“红军林”。

刘总听了故事,立即前往考察。油茶林果然是茂盛的林子,但由于多年失管,杂草丛生,产量低下,只要精心嫁接、整形修剪,细心抚育,“红军林”还能恢复旺果期。公司只要收购过来,茶油可以贴上红军的标签,比如1934,比如红军水车,营销时就更有了故事,把现代与传统结合,吸引消费者关注。

但是,乡亲们知道公司是怎么管理油茶树的,砍枝条,去老树,这样不是把红军的遗产折腾得变形了吗?老支书于是始终不答应。

张琴说,为什么现在又想来谈合作呢?有什么新的主意了吗?

刘总说,我对高寨的林子始终放在心上,虽然没有收购成功,但总喜欢去看看。我就是觉得它们亲切,像公司的祖宗一样亲切,我总觉得绿野公司跟这片红军林有某种血缘关系,不时会绕路过去看一看。这几天,我去了你们高寨,看了你们修复的水车,看了油坊,也顺便看了村里的油茶基地,听到合作社和村民有些情况,我觉得机会来了,但需要驻村工作队帮忙。

张琴问,找到什么突破口了?

刘总如此这般的,刚想好好地侃起来,但秘书走了进来,说公司为参观团准备的午餐,可以开始了。刘总一看墙上的钟点,才发觉已是午饭时间,于是对张琴说,先吃饭,我们和乡亲们一起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