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姑子被骗

“公主,搜查的人回来了。”白芷的声音传来。

苏泽兰的房间搜到一些信,元念初一看就笑了,每封信一首相思情诗,文风迥异,好似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元念初将信塞到苏清河手上,让他研判一二。苏清河不愿看妹妹的隐私,连连拒绝。元念初展开信直接送到他眼前。

一眼就让苏清河怔住,他将信接下,脸色变得铁青,“这些都是近年京中文人的佳作,但他信中声称,是特地为二妹所写。看来二妹是被哄骗了。”

苏夫人房间的信却让两人沉默了,这是萧云策写给元念初的信。

苏夫人居然帮萧云策递信!就算早有猜测,亲眼看到还是让人震惊不已!真的是太荒唐了。做婆婆的给儿媳妇传递情信?

就算儿子不是亲生的,也养了这么多年,为了女儿的亲事就给养子带绿帽子。这是正常的女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元念初不由吐槽,“本宫算是明白驸马为何不站母亲那边了。”

苏清河从元念初手上拿过信,眉眼带着几分讥诮,“萧公子的文采很普通啊!还不如谢家的小子有自知之明,懂得掩饰。”

元念初劈手抢了回来,几下撕成碎片,“信看上去还算情真意切!可惜,居心叵测,害人不浅。还不如学驸马,养个外室倒是省事得多。”

元念初狠狠瞪过去,苏清河毫不闪躲地对视,眼中似有凶兽咆哮,格外凶狠。元念初撇了撇嘴,掉过头去。

嘁!养得起外室,戴不了绿帽子,算什么男人!

偏房中,苏泽兰正在安慰一脸惊惶的母亲,

“母亲莫慌!您是驸马的母亲,公主的婆母。当下世人最重孝道,她不敢对我们怎么样!她这公主不知还能做几日,我却要嫁去谢家。怕她做甚!”

苏夫人心中觉得安定了些,却转念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说道:

“兰儿,虽说谢家当时信誓旦旦,只要我们帮着传信,就让你嫁进谢家。但没了公主,我们也失去倚仗啊!”

苏泽兰何尝不担心,但事已至此,只能盼着老天保佑,“公主何曾给过我们倚仗?她明知我们在京城无亲朋故交,却从不引见任何人,害我被生生蹉跎几年。”

她脸上突然露出梦幻般的笑容,“还好遇到谢公子,我们互为知己,谢公子特意为我写过许多诗,他不会反悔的。”

“所有的诗都是近年京中文人佳作,不是他为你所写,你出去打听一番便知。从头到尾,你的谢公子都在骗你。”

苏泽兰骤然一惊,却是元念初和苏清河推门走了进来。元念初随意找了张椅子坐下,漠然地看着面色大变的母女俩。

苏清河不愿看那对母女,将视线投到墙上的字画上,

“父亲让我替二妹的婚事把关,如今看来,这亲不成也罢。我已修书给父亲禀明此事,待父亲应允,我就去把亲退了。”

苏泽兰瞬间泪如雨下,跪倒在地,抓住苏清河的长袍下摆哀求,“大哥,不要啊!”

苏清河断然将衣角扯出,苏泽兰就势扑倒在地,放声大哭。

元念初将这一幕收入眼中,暗想,这妹妹的地位显然不如外室啊!

苏夫人心疼前去搀扶,喝骂道:“你这个白眼狼,我将你养这么大,你就这么对你妹妹吗?这大好的亲事你说退就退。”

苏清河冷冷看向那对母女,“谢家摆明就是利用你们,二妹就算嫁过去也是龙潭虎穴。”

苏夫人却是听不进去,一味指责,口中骂声不绝。

元念初被吵得烦躁不已,大喝,“闭嘴!”

苏夫人对先前被绑有了阴影,悻悻闭上嘴巴。

元念初懒懒地说道:“二姑娘若想嫁,驸马不如由她去。不过,本宫现在自身难保,允诺的嫁妆可是要收回的。”

母女俩听到公主允许嫁还挺高兴,没想到要收回嫁妆,顿时不愿意了。

苏泽兰重重磕了个头,“泽兰无才无貌,亲事蹉跎至今,好不容易谢家来提亲,母亲怕我被谢家轻视,才想着让我嫁妆丰厚些。

“咱们家家底薄,父亲一贯清廉,母亲为了供大哥读书,自己的嫁妆都拿来补贴了。没想到如今却要为女儿的嫁妆苦恼。女儿真的不孝!”

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不已。

元念初啧啧称奇,好厚的脸皮!这么理直气壮,你怎么不光明正大地要啊!你干嘛偷偷拿呢?

没想到苏清河当即反驳,“二妹听何人所说,我读书之资都是母亲的嫁妆?当年我过继到家里,带着几百两银子。吃饭、念书应是尽够的。”

这脸打得真快!母女俩如同被卡住脖子,突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苏清河却还不罢休,“母亲以为公主只是个称呼吗?公主是君,我们是臣,照规矩,母亲见公主是要行礼的。”

“母亲以为偷拿公主的东西,是小事吗?要知道,每到文德皇后忌日,皇上都会沐浴斋戒、念经祈福。他能容许别人欺辱文德皇后唯一的女儿?”

当今皇上是被文德皇后一手推上皇位的。文德皇后不是元后,却是原配。太祖是开国皇帝,登基后却因皇后人选与世家相持不下。

世家势大,朝堂官员都与世家站在一边。最后文德皇后主动退让,居于贵妃之位,皇后为世家王氏之女。

皇上元祯的生母只是个宫女,他卷入镇国侯通敌一案时,文德皇后见他一贯孝顺,将他收为养子,护其周全。

王皇后深知文德皇后在先帝心中的份量,恐元祯被立为太子,派人朝文德皇后下毒。

文德皇后命在旦夕,先帝不顾朝臣反对,废王皇后,改立文德皇后为后,立元祯为太子,所有牵连之人或废或杀,宫中人人自危。

文德皇后药石罔效,还是去了,几月后先帝也郁郁而终,元祯继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