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德妃主动展示画作
虽然被德妃柔软的手牵着,自己也一只手扶着德妃娇弱的身姿慢慢走路。
但是白璇玑心中却格外地想离开,离开海棠宫,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心虚……
本来自己的计划是假装去煎药的时候,悄悄来藏画的地方找寻一番,然后再做进一步打算。现在德妃怎么只是听自己提起这么一嘴,就立即要带她来看画。
难道是看穿她的目的了?
德妃的身体还是很虚弱,走一步歇三步,白璇玑两只手都扶着德妃,面露难色:“姐姐,你还没有恢复,不如我们改日再去吧……”
德妃摇摇头:“哪就这么娇弱了,偏殿又不远。”
白璇玑也只得继续搂着德妃。
走进偏殿,德妃身边的宫女小跑着至一副山水画前,她轻转桌上的印章,山水画被缓缓卷上,露出一个精致的匣门。
“娘娘,是否现在拿出来?”
德妃点点头,让白璇玑扶着自己一同坐下来。
只见宫女用印章的雕刻部分,插进匣门内,一转,匣门打开:里面居然是一面巨大的柜子,大到看不到柜子的尽头,果然是能用藏月阁来形容的。
在柜子的最上层,放着一个绛紫色的沉木盒子。
宫女稳当地把盒子取了下来,行至二人面前,又打开木盒,取出卷轴,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十分熟稔。
“喔——姐姐您这个藏月阁,十分精巧啊!”
白璇玑由衷地感叹。
德妃闻言,羞涩一笑:“本宫不过是一介女流,哪里懂得这些木工精巧之学,这是在府邸的时候,陛下亲手做的,是我舍不得,这才带进宫里来的。”
周彧做的?
白璇玑想起那张冷峻绝美的脸,那个沉默寡言,高高在上的君王,坐在一堆木头,铁锤面前卖力敲打的场面……
白璇玑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妹妹笑什么?”
白璇玑忙掩去嘴边的笑意:“妹妹是羡慕,陛下对娘娘情深意重!”
德妃看向她的眸子含了一丝不明的悠远,淡淡笑道:“陛下对本宫不薄,我的一切皆是陛下所赐,所以,也只有画一些画,还送于陛下了。”
话间,宫女已经把画徐徐展开。
正是一幅极为精细,极为考究的帝王出巡图。
白璇玑在读大学的时候,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见过类似的画作,虽说那些古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颜色,笔墨都难免有些黯淡了,但是却依旧笔力雄劲,人物栩栩如生,被视作馆藏瑰宝。
而如今在白璇玑眼前的这幅画,就像是博物馆的那幅画,早了几百年让她一睹为快一般:整幅画作颜色鲜活,画中的帝王龙章凤姿,凤眸生威,跃然纸上。
“姐姐好笔力!”
白璇玑惊呼,“姐姐的画技,说是国笔也不为过啊!”
德妃抿嘴一笑:“妹妹过誉了,本宫不过是画着消遣罢了。”
白璇玑站起来,忍不住凑近一点去观摩这幅画,笔触细腻,却又有帝王恢宏之气,虽然她没有什么美学细胞,但是仍然不得不感叹,这幅帝王出巡图,的确是妙不可言啊……
“姐姐,你太厉害了,我对你的崇拜又增加了一千倍!”
白璇玑捋起袖子,坐在桌前细细观摩起来。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博物馆馆主请你到VIP厅,然后给你近距离看文物的待遇一样。
白璇玑就这样仔仔细细欣赏了这幅画长达十分钟之久。
“妹妹,怎么样,姐姐这幅画,可还算得是能够上奉?”德妃面容温柔,只是浅笑着看着她。
白璇玑郑重地点点头,心中对德妃的佩服又加深了好几倍,自己拼死拼活救下的生命,不仅是一个貌美的妃嫔,还是一个国画大师,白璇玑的成就感蹭蹭蹭叠起来了。
两人笑作一团,和和气气地又参观了好些德妃的作品,还有周彧在登基前自己做的各种精巧的木雕。
随后,白璇玑又和刘太医一齐给德妃施了一遍针,叮嘱她喝了药,傍着黄昏的夕阳西下,才和香霖一同回了自己宫中。
——————
大元三年八月三日
海棠宫
经过几日的修养,德妃已经基本上恢复如初,除了还需忌口鱼虾辛辣,已经不再小腹绞痛了。而白璇玑由原来的每日前来,也变成几日一问了。
而此时,德妃并不在寝殿休息,正端坐在宫内的凉亭里,在她面前,恭敬地站着一个小太监。
“娘娘,奴才看守藏月阁期间,的确没看见白妃娘娘来过,或者是储秀宫的人出现过,画也没有被动手脚。”
德妃轻轻摇了摇手里的冰丝缠柄团扇,柳叶眉微微蹙起:
“今日已经初三了,怎么,还没动手么?”
小太监闻言,道:“或许白妃娘娘并无此意。”
德妃轻笑出声:“白璇玑的蠢事还做得少吗?你继续盯着吧。”
“诺。”
小太监躬身退下。
德妃啖了一口茶,葱段般的手轻轻划过她刚刚画下的仕女图。
“无盐,你说是本宫多疑么?”
一旁的宫女连忙回答道:“白妃娘娘确实行为与往常大有差异,娘娘自然是要谨慎为上。”
“那日去藏书阁之事,本宫虽说里外都做得周全,但未必白璇玑不会疑心,那几封书信,也未必就能让她死心塌地得相信我。”
“娘娘……”
“本宫见她那日神色慌张,就估摸着怕是想动我这幅画,不管她有没有这个想法,本宫都必须小心应对啊。”
无盐走上前给德妃把热茶续上,又替她披上了一件云丝披风。
“娘娘劳心劳神,还是要多多休息,才能早日康复。”
“嗯。”
德妃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腰间,是一把红宝石通润的扇柄,微微叹了口气:“其实,本宫并不想伤她,毕竟她是他的……”
德妃随即摇摇头,停住了自言自语,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走吧,回去梳洗吧,陛下会过来用晚膳。”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