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杀机已显

一代侠女罕见地露出羞臊的深情,这种场景可是万年难得一见。

朱高熙定定地看着张妙音,不知不觉竟痴了。

然而,旖旎的气氛没有维持太久,便被一人打破。

“呦!看来太孙那一拳还真没发力啊!你居然还有精力打情骂俏!”

房门一开,欧阳伦春风满面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张妙音顿时像只惊慌的小兔,白了一眼朱高熙后,赶忙躲进了里屋。

“姑父,快别取笑我了!你这是下朝了?”

一边用热毛巾敷着脸上的红肿,朱高熙一边将欧阳伦拉到了院里。

通过这段日子的接触,他对张妙音的性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看似泼辣好爽,但其内心深处,仍是个害羞的小女儿性情。

说白了,从小在水匪寨子里长大,就是王母娘娘也早没了大家闺秀的风范。

不过,朱高熙就喜欢张妙音这刁蛮泼辣的性子。

“刚结束,我这不就赶紧向奉国中尉大人汇报来了嘛!”

欧阳伦满脸调侃,还特意提起了朱高熙刚刚获封的爵位。

“侍郎大人过谦了,应该是卑职向您汇报才对!”

朱高熙不甘示弱,也揶揄了欧阳伦一句。

“哈哈哈!你这张嘴啊,就从来不会吃亏!”

“您就别卖关子了,看这样子,我走之后,朝上又发生了什么好事?”

将欧阳伦拉到院中的石椅上,朱高熙迫不及待地追问。

“圣上骂了太孙一通后,就直接退朝了!”

欧阳伦相当得意。

随后,便将他是如何离间洪武帝与朱允炆、如何替朱高熙鸣冤叫屈的事情,仔仔细细地讲述了一遍。

听闻皇爷爷居然放弃了在今日宣布储君继任者,朱高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再看欧阳伦的眼神,都比以前炽热了许多。

“姑父,你若是生在春秋战国,绝对是张仪苏秦一类的人物!论起心思缜密,小侄真是拍马难及啊!”

此话发自肺腑,并无半点虚假。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绞尽脑汁也没办到的事情,欧阳伦居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

可以说,今日早朝对于朱高熙而言,是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大胜。

“行了,你也不用恭维我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而已!只能说那小子真的没有做一国之君的资格!”

欧阳伦摆了摆手,甚至连敬称都懒得用。

由此可见,朱允炆确实不得人心。

两个人本想借此摆酒庆贺一番,可还没等朱高熙吩咐院子里的太监去拿自己珍藏的佳酿,门外却再次响起脚步声音。

“圣上驾到!”

这一嗓子可把院里的两人吓得不轻。

要知道,十几年来,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屈尊来到朱高熙的住处。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赶紧整理了一下仪容,紧跟着连跑数步,迎出大门。

“孙儿朱高熙恭迎皇爷爷圣驾!”

“臣欧阳伦叩见万岁!”

“自家人,用不着那些俗礼,都起来吧!”

在贴身太监的跟随下,朱元璋跨过门槛,朝二人摆了摆手,率先走进了院子。

“怎么样,伤好些了吗?”

坐在朱高熙方才坐过的石凳上,朱元璋并未进屋。

他可没想到欧阳伦来此是为了庆祝的。

还以为自己这个女婿是来向朱高熙传达圣旨。

“回皇爷爷,已无大碍!”

说是这么说,但朱高熙额头上的红肿却不见半点消退。

朱元璋看在眼里,微微有些动容,最终还是忍住了上前仔细查看的冲动。

他毕竟是皇帝。

即便在亲孙子面前,也必须得时刻保持天子威仪。

“允炆这孩子从小被惯坏了,再加上太子新丧,悲伤过度!身为同宗兄弟,你可千万不要怨恨他!将来这大明江山,还要靠你们兄弟!”

叹了口气,朱元璋还是担心今日之事,在他百年之后会埋下同室操戈的祸根。

为了朱明皇室,也为了大明这万里江山,他还是决定在下朝之后亲自来慰问一下朱高熙。

“孙儿谨遵皇爷爷教诲,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高熙表情严肃,没有丝毫作为。

他说的确实也是心里话。

只不过是跟朱元璋玩了个文字游戏。

大明是大明,朱允炆是朱允炆。

两者在朱元璋那里等同一事,但在朱高熙心里却是泾渭分明。

“那就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好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随即复又开口:“那火绳枪、橡胶制品等等,都是仙人所授?朕先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先前孙儿就曾提及,或许皇爷爷日理万机,并未放在心上吧!”

“你是说那《火器革新排队铳毙之策》?”

听朱高熙这么一说,朱元璋立刻想起了数月前,祖孙二人在文华殿内的对话。

当日六策,对于他这个大明皇帝来说,真可谓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立即施行,但也让朱元璋看到了大明威镇寰宇、万国来朝的希望。

如今看来,自己这个孙子可不仅仅只是献策,而是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

“高熙,明日午时带着你的火绳枪和其他发明,到京南神机营校场,朕要亲自检验!”

朱元璋的语气平淡。

但绝对不是临时起意。

朱高熙这才意识到,皇爷爷亲临自己的住地,恐怕并不仅仅只是想要缓和自己与朱允炆的关系那么简单。

看样子,他往下还有事情要说。

因此,恭敬地说了声‘遵旨’,朱高熙继续等待着下文。

事实证明,他所料分毫不差。

见这个孙子依旧保持着聆听训诫的态度,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高熙,朕还有件事情,想听听你的见解,你可猜得出来是何事?”

“孙儿刚刚从建昌卫回来,除了凉国公的情况,其他的事情孙儿也不敢妄言啊!”

“孺子可教!”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朱元璋立刻赞许地看了朱高熙一眼。

就连一旁的欧阳伦都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挑大拇指称赞。

几个月的磨练,朱高熙的成长速度实在惊人。

都说圣心难测。

可是他现在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猜透万岁的想法!

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