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破罐破摔
朱元璋是什么意思,朱高熙再清楚不过。
什么叫从离京开始说起?
摆明了就是冲着朱允炆被刺的事情来的嘛!
好在一路之上,他和欧阳伦就朱元璋可能追问的话题进行了反复的演练。
各种回复早已经烂熟于心。
低头佯装沉思了片刻,朱高熙终于迎上了朱元璋的目光:“回禀皇爷爷,孙儿自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离京,当夜,与太孙一同入住皇驿,转过天来,太孙便不知何故连夜离去,自此分别!行至逍遥津,夜宿之时遭遇匪徒袭击,力战之下靠着自制火铳击毙匪首,最终得以大获全胜!此后跋涉月余,终至西北兰州卫,因内心急切为国分忧,便于驸马欧阳伦兵分两路,一人赶奔兰州筹备皇庄,一人前往西番诸国开辟商路……”
朱高熙就像是背课文一般,将这几个月来的经历事无巨细,全部给朱元璋讲述了一遍。
当然,其中肯定是半真半假。
功劳多半推给欧阳伦,一些小小不言的失误则揽在了自己头上。
一旁的朱棣虽然面无表情,但也仔仔细细地听着。
等朱高熙将一切说完,燕王那颗惴惴不安的心再无波澜。
这套说辞可以说是毫无破绽。
除非两批刺客中有活口留下,否则无论洪武帝如何怀疑,都不可能掌握真凭实据,将他父子定罪。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朱高熙的意图可并不仅仅只是给自己脱罪,他还要重新赢得皇爷爷的信任。
不然的话,刚刚开辟的大好局面,很可能替别人做了嫁衣。
“你是说,太孙突然离去你和驸马并不知缘故?”
沉吟了半晌,朱元璋终于开口。
关注的焦点依然在太孙朱允炆身上。
“是的,直到今日孙儿也没弄明白,太孙为何会不告而别!”
朱高熙郑重地点了点头。
饶是朱元璋火眼金睛,依旧没能从他的表情里看到一丝伪装和破绽。
“可朕怎么听说,是你告诉太孙让他前往宁波府寻找名医戴思恭的?”
“太孙去了宁波府?”
朱高熙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进而脸上闪过一抹怒意。
这一连串的变化被朱元璋尽收眼底。
看着面前这个令自己颇为欣慰的孙子,洪武帝那本来充满怨愤的心突然就软了?
难道朕真的错怪高熙了?
入宫这么多年,还真没听谁说过他心机深沉,一向都是与人为善!
虽说老四为人颇有城府,可高熙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从小便在宫中长大!
若说高炽深受老四影响还有可能。
心中反复思量,朱元璋忍不住对自己最初的推断产生了动摇。
再看朱高熙,眼神之中不由得多了一分慈爱。
再怎么说,这也是他的孙子啊!
“允炆被刺之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孙儿早就听说了,只是当时有公务在身,实属无奈!此次返京,正想得空了前去探望太孙。”
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元璋语气之中的变化,朱高熙内心不禁一阵狂喜!
这说明他的戏起作用了。
然而,还没等他开始高兴,朱元璋却突然话锋一转:“允炆在宁波府也被刺杀过一次,你知道吗?”
“在宁波府?”
又是宁波府!
朱高熙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位皇爷爷明锐的洞察力。
每天军国大事成千上万,他居然还能从中抽丝剥茧,直插事件的核心。
虽说朱允炆外出接连遭遇意外,而且各种经历之间完全看不出任何联系,但朱元璋却直接找到了所有意外的开端!
并且大有揪住不放的势头。
要不是谋划许久,并且将细节做到了极致,朱高熙这才真的很难过关。
“皇爷爷,孙儿虽然愚钝,但也明白您一直围绕宁波府问话是何用意!确实,孙儿曾与姑父商量过,让他帮忙前往宁波府征召戴思恭入朝为太子调养身体,但这事早在您下旨令我二人督办皇庄之前,便已经成型!至于说太孙是怎么知道的,我想是他在驿站里偷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吧!”
朱高熙说完,就像个负气的孩子一般,两手一摊跪坐在了地上。
方才笔直的腰板也随之松垮,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要知道,非议太孙,那可是重罪。
尤其是在朱元璋面前。
“混账!竟敢非议太孙,看我不……”
还没等朱元璋发话,一边的朱棣先坐不住了,起身对准朱高熙就是一巴掌。
那清脆的响声,即便在大殿之外都能听见。
朱高熙的脸上瞬间就多了一个通红的巴掌印!
然而,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他却分明从老爹那盛怒的眼神里看到了赞许之色!
若非父子,绝对不可能感受得到这种心灵相通的意境!
“老四,我还没死呢!”
朱元璋面沉似水,仿佛对朱棣方才越俎代庖相当不满。
但语气之中却并无半点责怪之意。
甚至还夹杂着些许不忍。
“父皇恕罪!只是高熙这孩子太过放肆,儿臣……”
“好了!他还是个孩子,怎么可能像你们一般,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何况此事允炆做得确实不太地道,颇有捷足先登的嫌疑!”
破天荒第一次,朱元璋在其他人面前承认了朱允炆的不是。
朱高熙和朱棣都没有想到!
要知道,洪武帝对太孙的宠爱甚至超过了所有子孙!
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训诫都不曾有过。
今晚,真算得上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不过这也要得益于朱高熙的演技。
他方才那副模样,任谁来了都要以为受了天大的委屈!
若不是心中坦**,谁又敢公然非议太孙?
至此,朱元璋彻底认定了朱允炆被刺一事与朱高熙无关。
但其他藩王,包括朱棣在内,依旧没有洗脱嫌疑。
“高熙,允炆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你二人同为皇室,理应相互照扶!他是君,你是臣,纲常礼法不能乱,不能以寻常得失计较,明白吗?”
说到底,朱元璋最疼的还是朱允炆。
替朱高熙说了一句话后,就立刻讲起了大道理。
意思很明白。
就是告诉朱高熙,这个委屈你必须得受着。
谁让人家是未来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