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从长计议

当秦王朱樉和自己的媳妇商量着,究竟该如何处置朱云为被刺一事之时,远在川渝的朱高熙也在暗自发愁。

接到第一封飞鸽传书,饶是他少年老成,仍旧忍不住喜上眉梢。

然而,还没过一天,张辅便再次出现,而且是满面愁容。

实际上,朱棣在与姚广孝商议之后,派出了第二批更加精锐的死士,而且是姚广孝在燕京北陀寺圈养的俗家武僧。

同时,为了知晓刺杀的结果,他们还派出了两个观察者秘密前往西安府。

在朱允炆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后,这二人为了请功领赏,便贸然向燕王府传递了目标的死讯。

可等他们刚刚发出信鸽,朱允炆便在戴思恭的抢救下脱离了生命危险。

谎报军情,论罪当诛。

二人深知朱棣驭下严苛,若是就此返回,必无生机,当即决定逃跑。

因此,直到半日后,燕王府才得到确切的消息,刺杀再次失败。

气的朱棣直接抽出宝刀,斩断了面前的桌案。

但他毕竟心思深沉,很快就恢复了冷静,立刻命人追捕两个知情者,避免走漏风声。

同时,亲自休书一封,将真实情况告知朱高熙。

……

夜色深沉,即便是南部的崇山峻岭,此刻依旧弥漫着逼人的寒意。

朱高熙缩在自己的帐篷里。

面前摆着火炉,桌上放着已经热好的美酒,但他却毫无宴饮的兴致。

欧阳伦、马德海、张辅各自围坐在他的左右,同样是沉默不语。

人都是这样。

希望越大也就失望越大。

极度的欣喜之后,面对负面消息,心情肯定会发生严重的落差。

此刻,四人的表现恰恰印证了这条真理。

直到外面的卫兵换了一茬,更夫敲响了睡前最后一通锣,朱高熙才将面前的烈酒一饮而尽。

“算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想想也真是讽刺,自己设的局,居然是绊倒自己的锁链!”

他所指的,当然便是戴思恭。

打死朱高熙也没有想到,当初为了让朱允炆脱离皇庄队而给其撒下的诱饵,如今竟成了那家伙的救命稻草。

说句不好听的,这不就是作茧自缚嘛!

戴思恭,看来他比史书上记载的还要厉害,居然能在那种情况下让朱允炆起死回生。

“殿下,王爷的意思,接连两次都没成功,可能也是天意!而且圣上已经下旨要彻查此事,已经不适合再继续动手了!”

张辅跟朱高熙年龄相仿,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对这位年轻世子愈发敬畏。

见其情绪低落,便想着劝慰一番。

奈何自己一介武夫,上阵杀敌是手到擒来,可排忧解难却是无计可施。

“我明白!刺杀一途肯定是行不通了!若执意如此,必遭杀身之祸,你替我回禀父王,此事自今日起,从长计议!”

“是!”

应了一声,张辅率先离开了帐篷。

作为朱棣派给朱高熙的护卫,他不仅要保护世子殿下的安全,还要负责他们父子二人之间的联络。

“高熙,其实你也不必太过郁闷,虽说我们没能成功,但好在是重创了目标,起码也要给他的身体留下隐患!这也会让上面在选人的时候有所顾忌!”

张辅前脚刚出去,欧阳伦就接替了他的任务,开始安慰朱高熙。

为了避免留下话柄,他还故意用了代称。

相比于张辅,欧阳伦的话显然更有效果。

事实上,古今中外,但凡有其他选择,帝王都不会选择一个体弱多病的继承人。

而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一百多个孙子。

如果朱允炆真的因为这次刺杀留下什么后遗症,哪怕他再喜欢这个孙子,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也不会选择其作为储君了。

“但愿如此!”

说是这么说,可朱高熙心里却并不想这样放弃。

既然刺杀不行,那就借刀杀人。

总之,决不能让朱允炆活着继承皇位!

心中暗暗打定主意,朱高熙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镇定。

反正眼下太子朱标尚在,他还有机会。

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可能地让洪武帝看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否则的话,就算真的弄死了朱允炆,没准也会替别人做了嫁衣。

“姑父,按照这个速度,咱们什么时候能到建昌?”

“大概还得十天!不过,我听蓝玉手下的将领说,好像建昌那边的叛乱已经平定,首恶月鲁帖木儿已经被生擒活捉,正准备送往京师,交由圣上发落!”

欧阳伦如今俨然是朱高熙的情报处长。

仗着驸马的身份和手中的银子,与蓝玉军中的一些下级将领打得火热。

再加上张辅之前埋下的几条暗线,可以说蓝玉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朱高熙的眼睛。

“也就是说,咱们一到就可以立刻实施计划?”

“应该没有问题!”

欧阳伦点了点头。

得到确认,朱高熙的精神终于为之一振。

这算是近些天来,唯一一个好消息。

他如今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无论是太子朱标的身体,还是蓝玉案爆发,都没有多久了。

如果再不做出成绩,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

橡胶!

这个未来他的摇钱树,一定要尽快掌握住!

……

欧阳伦的消息非常准确。

十日后,当蓝玉大军抵达建昌卫,城头已然挂上了大明的皇旗。

为了迎接蓝玉,四川都指挥使瞿能更是率众出城五里相迎。

双方一通寒暄之后,瞿能还特意来拜见了朱高熙和欧阳伦。

随后,大军入城。

等真正进入建昌卫,朱高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盘算可能想得太过简单了。

不说京师,哪怕是与同样作为卫所的兰州相比,建昌都远远不如。

甚至可以用穷乡僻壤来形容。

以至于朱高熙觉得自己可能来到了原始社会。

建昌卫人口总共一万三千七百户,城内满打满算还不到五万人。

街头巷尾,几乎都是土屋茅庐。

就连卫所驻地,也仅仅是用石头砌成的衙门。

整座城内竟无一座木质建筑。

再加上经历战乱,不少房屋都毁于硝烟之中,残破不堪,逼得蓝玉只好让大军在城外驻扎。

就这种情况,朱高熙都不知道该去找谁做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