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先生柳明

从锦官城回来后的第四日,梅山县县衙内。

一位年过四旬的先生和孟冬,孟玄英,孟扶桑,对立而站。

先生屈身行礼道:“在下柳明,见过四老爷,三少爷,九姑娘。奉六亲王之命,前来四老爷家,暂时担任三少爷的教书先生,一直到三少爷寻好书院为止。”

扶桑见到来人,深感欣喜,三哥与姑父的那番交谈之后,达成的效果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不仅姑父会帮阿爹清理衙门害虫,还要帮三哥谋求未来。

柳明,师承当代鸿儒周老先生。

周老先生是博学天下的一代大宗师,受召入朝教习诸位皇子,当然遇到天资聪颖的寒门子弟,周老先生也不吝指点,可鲜有常人能拜其门下,柳明就是周老先生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也是极为得意的一位。

柳明父母皆是六亲王府的下人,后因病双双离世,独留柳明一个幼子在人世。

六亲王念及主仆一场,就把年幼的柳明留在了府内,从小他就喜读书,六亲王惜才,便许了他看书的请求。

机缘巧合之下,被来亲王府做客的周老先生瞧见正在打扫院子的柳明,手里拿着笤帚,可心思却全然在他正在默诵的《四书》上面,以至于打扫的地面,和没打扫时并无二样。

周老先生一时兴起,便提了几个问题想要考一考他。

至于是什么问题,柳明是怎么回答的,无第三人知道,只是那日周老先生大喜,在亲王府便开口朝六亲王要了柳明做他的学生。

六亲王为人宽厚,看柳明如此受周老先生赏识,便撕了他的身契,恢复了他的自由。

柳明同周老先生学了十余载,在众人都以为他要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时,他却回到了六亲王府,说当初若没有六亲王的收留,他就没有学习的机会,愿做一名门客,誓死要为六亲王效忠。

所以扶桑见到姑父派来柳明这样有学识,又忠心,还知感恩的先生,心中大喜。

孟冬只是微微点头,老爷架子十足:“那小儿就有劳先生费心了。”

说完,孟冬背着手抬腿朝县衙外走去了。

扶桑大概也能猜出自己父亲的心思,无非就是觉得,六亲王府插手了自家的事情,连孩子读书的事,都要由别人来安排,让他这个一家之主,在自家子女面前丢了威严,抬不起头来罢了。

比起父亲那点酸溜溜的心情,扶桑更关心的是三哥的前途。

她也不是不关心自己的父亲,而是她知道与其给父亲一些莫须有的尊重,还不如让他早点意识到几个子女的事情,他是不能自已做主的。这样才不会以后在他们要谋事时,跳出来加以指手画脚。

换而言之,遇上这么一个本事不大,架子大的爹,扶桑兄妹几人,也没有办法。

扶桑见孟玄英一直盯着孟冬离开的背影,她扯了扯他的衣服,然后朝着柳明恭敬地行礼:“扶桑见过柳先生,先生日后可否也教习扶桑功课?”

孟玄英看见扶桑一副恭敬模样,就知来人并不简单,赶紧行礼道:“玄英见过先生,日后还请先生多多赐教。”

“在此,玄英先替父亲向先生道歉,刚才家父对先生有所怠慢,还请先生莫怪。”

柳明的身上既有周老先生那般大家的做派,又有六亲王府的温和。

见孟玄英也是一幅坦**真诚,柳明爽朗道:“既是王爷亲自吩咐,在下定全心全意为三少爷辅导,王爷对三少爷可是寄予厚望,在下来梅山县前,王爷让在下一定要使出毕生所学,助三少爷考进青城书院。”

说到这青城书院,孟玄英的脸色微变。

早两日,离王已经派人来告知孟玄英,邀请他到青城书院读书,这本是一件令人极为开心的事,可是又让人没有那么坦然的开心,因为青城书院不是说进就进的。

青城书院在蜀州是最好的书院,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名号的。书院院长是当今世上另一位可以和周老先生齐名的大儒康老先生。

自打康老先生创办这青城书院起,就定下一个死规定,就算天潢贵胄来了,也不可破的规矩。

青城书院每年收生两季,春季和秋季,一季只收两人,且都需要进行考试,考试的题目由康老先生亲拟,试卷由他亲阅,纵是你官再大,钱再多,只要他老先生觉得你的文采见识不行,就算你摆出通天的身份,他不收你还是照不收你。

曾经也有伯爵公孙为此上折,想用皇权来打压康老先生。

而得知这件事后,康老先生只是对众弟子道:“生死自有定数,我今日之教学,只为朝堂选取心怀天下之人,以报效吾皇对天下的仁厚,康某人实不敢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不可成之事之上。既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对吾皇,对天下最大的辜负。”

康老先生的话传进先皇耳,先皇不怒反喜,大悦:“得大家如康老先生,是我朝之幸事。”

那位上书状告康老先生的伯爵,被先皇一句:“德不配位”而削藩,从此康老先生的青城书院就成了众多学子最向往的书院。

当然康老先生也顾及皇家颜面,最后新增了一项“凡皇家所推荐者,可单独进行考试,每年至多一人。若学子达到要求,便可直接入院学习,不占两季招生之名额。

可是自从加上这条后,到如今也还没有任何一个推荐之人,可以进入书院的。

柳明看出了孟玄英的担忧,道:“三少爷切莫担心,既然王爷和离王都这般看好三少爷。想必三少爷的学识自然是不差的,再说康老先生现在还在外云游,要回到锦官城还需要上两三月,这两三月的时间,柳某一定尽全力为三少爷答疑解惑。”

孟玄英低头看了一眼扶桑坚定的眼神,这才屈身行礼道:“玄英先谢过先生,玄英定认真向先生讨教,定不负王爷所望,听先生所教。”

孟玄英读书的事,在这谈话间,也算确定了下来,那就是努力考进青城书院。

兄妹二人陪着柳先生在梅山县寻了一处房子,作为柳先生的临时落脚点。

虽梅山县和锦官城相隔不算远,但是也不敢让先生每日这样路上来回奔波。

原本孟玄英要交付房子租金,却被柳先生告知,亲王早就安排好了,还说若是三少爷和家人周转不过来,就去找他,亲王也给了一部分银两,以备不时之需。

见柳先生安顿下来,兄妹二人就先告辞了。

回县衙的路上,扶桑把柳先生的身世和经历讲诉一番,再把青城书院的来龙去脉告知一二与孟玄英。

这一来二去,孟玄英的心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乐呵呵地说:“小九,被人重视的感觉真好!”

见他高兴,又想着孟玄英要考青城书院的艰难,心知他的压力比任何人都要大。

扶桑也不再多叮嘱什么,只是开心地笑道:“那是因为三哥有本事,你看我刚才让柳先生教我功课,柳先生都没答应。”

知是扶桑在打趣,孟玄英也笑道:“那是柳先生看出了,九妹的学识已在他之上。”

扶桑笑着摇了摇头,她可不敢这样想,虽上一世也得了个才女的名头,和柳先生这些鸿儒比,还是相差甚远。

至少在心胸上,就和别人差了十万八千里,何来谈学识在他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