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主动承认错误
在那个年代有一份城里的工人工作,那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
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也就是因为这样,母亲没有忘记父亲临死前的嘱托,才会决定让她去吃这个苦,最后才能落上这份工作。
也是这一刻,冯慧珍才知道,自己才是妥妥的白眼狼。
等她良心大发,回去找哥哥,姐姐,才知道哥哥姐姐早就病的病,死的死。
这是她这辈子最悔恨的事情。
常常想起来,她恨不得自己能回到当时下乡的那一刻,她愿意代替建国堂哥去下乡。
只求老天爷能让母亲和哥哥,姐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起码不用像上辈子那么残忍。
冯慧珍红了眼睛,也就是说这一刻到了关键的时候。
她没记错,当时自己就冲了出去,对着大伯母一顿乱喷,气走了大伯母。
冯慧珍穿上了脚上的布鞋,虽然身子还有点虚,还是摇摇晃晃的掀开门帘儿,走到了外面的堂屋里。
因为她的突然出现,堂屋里正在说的话,蓦然被打断。
刘翠花看到女儿摇摇欲坠,惨白着小脸儿走了出来。
心疼的急忙冲上去,用她瘦弱的身子架着女儿坐在了自家堂屋饭桌前的条凳上。
“你这孩子醒了,你倒是吭声气,要什么喊娘,干嘛自己一个人出来,你这身子还没好呢?你看你这摇摇欲坠的,万一一会儿摔上一跤怎么办?”
听到娘熟悉的饱含关怀的声音。
冯惠珍忽然之间,眼眶一红。
这声音多少次午夜梦回的时候自己总会听到,这辈子她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娘。
眼前的大伯母吴玉芬,看见孩子瘦瘦小小,现在惨白着一张脸,眼睛红红的那个样子。
也是叹了一口气,到底孩子还小,有些事情得好好的劝。
自家又不是非逼着人家让孩子去顶替,找别人也一样可以。
冲他们出的这五块钱,指定有人愿意。
“慧珍,你要是真的不想顶替你建国哥去下乡,没关系大伯母可以找其他人。最重要的,你是要好好的把身子养好,不要因为这件事认为大伯母是逼你。”
认真的说冯慧珍上辈子把大伯母真的当成顶顶的坏人。
大伯母这句话说完,就像是踩住了自己的痛脚,跳起脚来把大伯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那声音高亢的把街坊四邻都引了过来,以至于全村的风言风语,对着大伯母指指点点。
也就是这后面,他们两家才撕破了脸,以至于母亲生病的时候,都没脸去找大伯和大伯母借钱。
“大伯母,都怪我,我听了改花跟我说那大西北到处都是狼,还要吃人。我胆子小,真的怕自己喂了狼。又惊又吓才会去跳了河。”
怯生生的把这番话说出来,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跳河。
当然更是把冯改花给推了出来,省的冯改花到时候跑到大伯母跟前去当好人。
倒是让大伯母更加心生怜惜。
毕竟孩子还小,才15岁的孩子,一听说那边有狼,那还不给吓坏了。
想一想三弟家的那个冯改花,那就是个搅屎棍。
语气不由得缓和下来。
“大伯母不跟你说假话,那大西北的农场那边的确是有狼,有各种野兽。可是大伯母别的不敢跟你保证,起码敢给你保证你去的那个农场还算是不错。
人家已经建设的差不多,那个农场的领导可是你大伯的同学,别的不敢说,起码不会给你挑个太差的地方。”
这番话上辈子自己也没听大伯母说,其实想一想插队和在他们村里在地里干活,那还不是一样。
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
冯慧珍脸上露出了一个欢喜的笑容,孩子如释重负的样子,让大伯母一下子心头的石头就放下。
“大伯母,我就说大伯母不是那样狠心的人,大伯母一向心疼我们兄妹几个,怎么可能办出这么不讲仁义的事情!可是改花跟我说……唉,那些话我就不说了,反正也怪我自己耳根子软,一听人家说啥听风就是雨。”
“大伯母,您放心,这一次跳到河里反而让我想清楚。在阎王爷那里走了一遭,我忽然觉得自己是够傻的,什么事情能让自己跳河呢?
我要是跳河了多对不起,辛辛苦苦抚养我长这么大的爹娘,那我才真是个不孝女。”
这一番话说得通情又达理。
吴宇芬心里的那点儿疙瘩,一下子就解开,孩子总有想不开的时候,再说一听就知道这是背后冯改花在那捣鬼。
在孩子耳边在那里胡言乱语,这孩子听多那些吓唬的话,不被吓着才怪呢。
想了想三弟那闺女心眼子太多,动不动在自己跟前儿主动的想要代替自己儿子去下乡插队。
还不是想要从他们两口子这里捞好处。
她早就知道三弟那一家子全长了心眼儿,没一个好人。
合着人家这是故意给自己使绊子呢。
她就说平日里看着小丫头也不言不语的,怎么好好的就跳了河?
“慧珍,既然咱们说开了,你就好好想一想,大伯母是为了你家好。你要是代替你建国哥去下乡插队。每个月大伯母给你娘十块钱。”
冯慧珍一听这话,吃惊的张大了嘴。
不过随即明白,肯定是因为自己这么配合,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还帮着大伯母找回了面子,所以大伯母主动把上辈子五块钱,直接变成了每个月十块钱。
“十块钱?”
“是!发了工资就给你娘寄十块钱,算是我们给你的补偿。你先下乡,等到乡下开始能回城的时候,大伯母保证一定第一时间让你大伯托人找关系把你弄回城。
别的大伯母不敢跟你保证,起码可以保证到时候你回城的时候。一定给你弄一个工人名额,你大伯在纺织厂干。到时候给你弄个纺织厂的女工还是可以的。
你想一想你现在年龄还小,又不能上学,在地里挣工分也挣不了一个全劳力。你去农场转一圈儿,待个三五年,去了农场的话,农场那边给你分粮食。
不光家里省了你这一份口粮,你那份口粮如果有富裕的还能补贴家里。听说农场那边多多少少,还是粮食够吃。等你回来的时候一下子就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成了城里人。
这不是大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