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穷病
从那以后,余有量对待自己的态度,就带着点歉疚和尴尬,甚至有时还带着点讨好。
反正再也回不到正常的父女相处模式。
余念走进去,看了余有量一眼,说是看,其实只是视线轻轻扫过。
“小念,来了啊。”
余有量把手里的手机放在一旁,身体微微前倾,是想聊天的姿态。
“是啥时候发现不对劲的?”
余念问向了站在一旁的梅秀琳,下意识还是想和妈妈说话。
“得有至少一个星期了,他一直发烧,吃药也不行……”梅秀琳越说脸上的愁苦之色越浓,“昨天在社区医院医生就说肯定是了,恁爸……他昨天晚上骑着摩托车去六合要钱,欠了好几年的钱了!有钱也不还!”
梅秀琳想到哪就说到哪,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说就毫无章法。
余念想象不到,爸爸昨晚发着高烧而且在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讨债的路上是什么心情。
是终于可以用自己生病这一理由“威胁”老赖还钱,还是要到的钱可以帮子女减少一点负担。
从秦淮区骑到六合,余念没有概念,不知道摩托车得骑多久。
那一路上,爸爸在想什么呢。
很久以后,余念总会想到那一天,带着自己的想象,想象着那天去六合的灯光越来越暗,爸爸一个人衣着单薄骑着摩托车的背影。
老赖一开始肯定不愿意还钱,要不然就不能叫老赖了。
老赖甚至奇怪爸爸为什么突然闯到家里,然后一向温和的爸爸终于发狠的说了句:我得了白血病,我要拿钱换命!
讨债的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有没有把钱全部要回来,余念到最后也不清楚,她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了已经发生过的现实,也没有再和妈妈证实过。
“我身体一向好得很,感冒发烧都少,先别瞎想了。鼓楼医院是大医院。”
余有量还想安慰一旁的妻女。
或许最不愿相信的是病患本人。
刚说完,余有量的电话就响了。
余念听得出来,电话那端应该是爸爸的同事,简单确认了下情况又慰问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电话刚放下,又响了。
铃声不大,但是在病房里稍显突兀。
余有量讪讪一笑,又接起电话。
余念感觉爸爸有点可怜,又老又可怜。
明明他才39岁。
其实余有量在同龄人里属于看着年轻的,清瘦中带着点书生气。
刚刚他顾忌自己电话太多的小心翼翼,让余念心头像被针扎一样难受。
第二个电话是爸爸的一个客户,想让他上门维修电视,爸爸只说自己病了,最近可能没法去了。那边也没有多问爸爸到底得了什么病,关系也远达不到嘘寒问暖的地步。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俺妈,医生的办公室在哪?”
余念不想再听下去,想去找医生问问,问问专业的人心里好踏实一点。
“对面就是,医生是个女的,姓shao。”
梅秀琳不知道是哪个字,但读音是对的,第四声。
余念猜想可能是姓邵。
来到医生办公室,找到了主治医生邵医生。
邵医生看起来三十五六岁,肯定没到四十岁。
体型偏清瘦,头发扎在后面是不算长的低马尾,看起来干练沉静。
“邵医生,我是32床余有量的女儿,我想问问我爸这个病……”
余念其实想说还有没有可能是误诊。
但是都这个地步了,明显是句废话了。
医生的时间宝贵,问一句废话不是浪费人家的时间吗。
所幸邵医生理解错了,她以为余念问的是治愈率。
“我们不能100%承诺,你爸的身体素质本身不错,之前应该是干体力活的吧?但是他的白细胞太高了348,正常指数是4-10。他这个指数说句不好听的,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等最终的结果出来,看看到底是哪一类白血病,白血病也分很多种的,有的相对治愈率高一点……”
还有的邵医生没说,余念也清楚。
“那医生,我们现在具体的该怎么做呢?”
余念把希望寄托到面前这位女医生身上,邵医生虽然年纪不算大,但是给人一种踏实的信任感。
“筹钱吧。然后找你爸的兄弟姐妹,亲兄弟姐妹的配型度更高,如果有双胞胎的兄弟更好。最好在第一次化疗后,就能找到合适的配型,然后进行骨髓移植。”
“大概筹多少钱?”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余念脑子里想到《我不是药神》里的台词: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穷病。
得先筹钱,住院、检查、化疗、移植,每一样都需要钱。
她好恨,恨自己怎么还没有成年,怎么还没有毕业工作!
17岁,半大不小,一点用都没有。
非但如此,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成绩还退步了!
自己这大半年浑浑噩噩到底在干什么啊?!
突然而来的愤恨,还是源于对自己的无能。
“多少钱这个不好说……”
这种问题每个主治医生都不会是第一次听到。
但她永远给不了精准的数字。
每个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都有无数的可能,甚至同类型的白血病在进行骨髓移植时,有人在无菌仓里躺20天,有人躺30天,有人甚至再也出不来。
变数太多。
邵医生下意识的细看了一眼余念。
还没换下的校服上写着某某中学的字样,邵医生猜不出她现在上高几。
也许是高一,也许是高二,不太像高三。
至于为什么不太像,邵医生也说不出来。
然后是余念的长发。
她的长发黑而亮,和她爸妈一样。
这一家子的发质都很好,让人羡慕的发质,职业习惯会由发质分析出肾应该没什么问题。
长相清秀,神态略微拘谨。
医院是见证太多生死和人情冷暖的地方,医生见的多了,甚至能大致估算出这个家庭有多少积蓄。
心底虽然有同情,但是该说的还是得说。
“平时的检查化验加马上第一次化疗,也就是说这大半个月至少得准备个十万甚至十五万,你爸的兄弟姐妹如果配型成功骨髓移植,看具体情况,也得至少准备个三五十万。”
十五万,再加上三五十万?
小学二年级都会的,余念突然感觉算不出来了。她甚至想折回去再问问,后面说的三五十万,包不包括第一次化疗的十几万啊。她刚刚有点紧张,没有听明白。
这真的比最难解的数学题还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