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海归商人
杨童的这波敲打,敲打得很成功。等午宴结束后,郑国成专门拉住杨童赔笑道:“感谢杨大哥今天的手下留情!”
“什么手下留情?我做了什么?”杨童故意反问道。
“杨哥你就别装了,我也不骗兄弟了,我们确实收了一半假酒,但等到我们反应过来,那酒已经给卖了一些,想着上报还要追责罚款,就没上报了。不过后来我们也没卖…多少出去。”
“那意思你们还是受害者?”
“不不不,我绝没这个意思,不对,我们确实是受害者……”郑国成已经被绕得前言不搭后语。
杨童心生好笑,转而严肃道:“我们饭店被人举报也是你们干的好事吧?”
“这……”郑国成低下了头,他不知道杨童怎么这么快就知道这件事了。
看来这次他是专门过来敲打来的,郑国成只好实话实说:“这事是我们老板,不,是我一时鬼迷心窍,我们那‘地方扶持开发贷款’不是无缘无故下马了么,我们就觉得,可能是你们抢走了……”
“我们抢走?”杨童被这飞来的黑锅砸得有些意外,这岂不就是人在店里坐,锅从天上来。
“你们饭店申报的根本不合规矩嘛,当然被取消了。”杨童解释道,“再说这关我们啥事,我们早就对这项目没想法了。”
“不是你们,那又是哪家饭店?我问过二招待所和西域饭店了,也不是他们,西北饭店这几年亏损严重,上面都考虑撤销经营了,更不可能是他们饭店。”郑国成也有些意外。
他本就怀疑乌市饭店短短两个月就拿了这么多好事,更不可能被选进扶持项目,如今杨童的一席话他虽不能完全相信,但他还是相信一点:乌市饭店确实没有拿到扶持贷款。
“不会是中小饭店拿到的吧?”杨童猜测着,但这并不合理,扶持项目本就数量不多,大头基本被工农制造业抢走了,餐饮业这种弱势群体压根说不上话,经委又怎么可能扶持规模相对于大型饭店要多得多的中小饭店群体呢?
“谁知道呢?说不定消息有误。但是,这次真得感谢杨哥你没有把我们的事情捅上去,对于之前的事情我们也很抱歉,我们百香园饭店欠你们一个人情,以后有什么困难,只管开口,我们饭店当全力相助。”郑国成抱拳道。
“好嘛。”杨童回礼。郑国成这一番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饭店行业这几年竞争还是很大的,从市场上来说,他们就是竞争对手,哪还能有合作?倒是百香园不给他们添乱就不错了。
两人又互相寒暄了一会后,杨童借口时间不早,打算离开。郑国成一路送到了门口,转身见马辉,忽觉熟悉:“小伙子,我是不是在哪见过你?”
“他是我们饭店二灶头,叫马辉。郑经理,你都没来过我们饭店,怎么可能见过他?”杨童抢先道。对于马辉的爷爷是这里的头灶“马一刀”的事,杨童不想让郑国成知道,以免马辉被挖了墙角。
郑国成闻言,点了点头后只当自己是看错了人,也就没有深究。
杨童和马辉回到乌市饭店后,艾力立刻上前询问起了战果如何,得知这波敲打很成功,艾力稍稍高兴了一下。
可当杨童说到,原本给百香园饭店的扶持贷款不是被什么企业单位拿走了,而是转给了另一家不知名的饭店后,艾力的心一下子又拧起来了。
“这项目莫不是还能给中小饭店?我记得招标时没见几家中小饭店申报嘛。”艾力说道。
杨童却是默不作声,只是摇了摇头。忙了一中午,他可没心思再去猜测,毕竟这也不关乌市饭店的事情。
艾力随意猜测了几下后,也就将这事抛之脑后了。
中午的午高峰虽说没有让他忙得焦头烂额,但也好不到哪去,眼下楼上正在装修,想回办公室休息,却是怎么也无法休息好,索性跑门口抽烟来了。
马辉倒是三人中最轻松的,但他挂念着楼上的装修,便借口离开,一溜烟跑上了二楼。
卢铭柱按照艾力的意思,中午高峰期暂停工作。等到午高峰结束后,再带着工人们继续施工。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地板已经铺得差不多了,马辉上去后见已有电工着手开始铺设新的电线,在卢铭柱的旁边,几盏奢华美丽的吊灯摆在桌子上。
“哟,马师傅上来了?”卢铭柱见到马辉,顺口打了个招呼。
“卢经理你忙,我就过来看看。”马辉说着,四处打量了一番。和预想中的差不多,装修成功后,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日后接待外宾之类的人物,也就有地方了。
“工期预计还有四天,不过马师傅,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找到我们公司的?”卢铭柱突然走上来问道。
“有次我去内地,见到你们的广告,就记下来了。”马辉没料到卢铭柱会突然这么问,只好随意找了个借口。
卢铭柱也没放在心上,带着马辉粗略介绍了一遍现在的工作后,碰巧一个电工安装的吊灯怎么也不亮。
卢铭柱见状,只好脱下外套,穿戴上电工手套,亲自动手安装。一番操弄过后,吊灯闪烁了几下,终于亮了。
卢铭柱又和电工交代了几句后,这才脱下电工手套,回到马辉旁边。
“卢经理你还亲自安装?”马辉一脸惊讶,这家公司的服务态度已经超出了马辉的预料。
“没办法,这些电器线路连接得不太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留下来帮助你们的原因。你们饭店是我公司在内地的第一单,不能含糊。”卢铭柱缓缓解释着,一点也没有海归精英的架子。
马辉听了这解释,不免心里再次一暖。
八十年代,随着国门打开,社会大众逐渐接触到国外的灯火酒绿,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国度下的人民生活状况。
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动身去往海外,或求学或移民,他们之中大多也都不会再回来了。而相对的,也有一部分像卢铭柱这样的海外华人,放弃了国外的优渥生活,毅然决然选择归国,为繁荣国家经济添砖加瓦,这何尝不让人心生敬意……
与此同时,在百香园饭店,马辉和杨童之前待过的阿克苏厅里,新一桌客人在此用餐。
其中位居正位的中年男人名叫潘家毅,一身洋名牌,带着大金链子和腕表,俨然一副商人模样。事实上,他确实是个商人,但在商人之前,还需加上海归二字。
潘家毅位居正中,在他的左边,则是他的大表哥,目前担任乌市经委人力资源科科长的潘伟国。
潘伟国对面,潘家毅的右手边,坐着的正是乌市经委办事处主任梁礼荣。而潘伟国顺位下来,一个是他儿子潘明,另一个是乌市外事办的办事员许言明。单看这来人的架势,就知道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接风宴。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乌市经委办事处主任梁礼荣便忍不住开口道:“我说老潘啊,咱兄弟俩平时交情甚好,你就透个底呗,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岗位给我们家友良安排安排?他在家待着没工作,一天天的也不是个办法。眼看都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一没工作二没存款的,哪家姑娘愿意嫁过来?”
梁礼荣口中的友良,是他的小儿子,二十多岁了,整天吊儿郎当地不好好做事。虽说自己给安排了几个还不错的岗位,但他都不满意,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活累的,干了没几天就被单位给开了。
梁礼荣一气之下也就不管儿子的事情了,任由他在家里乱逛闲晃。
但这终究不是个办法,自己的儿子还是得自己负责。这不,听说潘家毅的表弟这几天回国,打算在乌市开一家洋气的不得了的酒店。
梁礼荣寻思着找潘伟国推荐一下把梁友良塞进酒店去找个班上,当个后厨学徒,学个烹饪技术,或者当个服务员学学酒店管理方法什么的,也不是不行。
刚好潘伟国这边也忙着为潘家毅的酒店营业执照的申请工作四处找人,而这恰好就是梁礼荣的分内工作之一。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梁礼荣快马加鞭地把潘家毅酒店审核工作核定完成,并下发了营业执照。并且为了能把儿子工作的事情给稳妥好,又把潘家毅的酒店包装成了海外华侨归国投资,建设帮扶乌市经济发展的项目,好以这个借口“名正言顺”地拿到地方经济扶持贷款。
如今,公示材料里餐饮业一栏下的内容已经被改成了待定二字,梁礼荣觉得是到了该坦白的时候了。
“老梁你可别拿我开涮,你这经委主任要找不到个工作,那我这小小的人力资源部科长又能安排什么工作?”潘伟国反问道。
实际上,他当然知道梁礼荣心里的那点小心思,这么说也只是好为自己开口帮梁礼荣的儿子介绍工作岗位搞个借口罢了。
何况,并不只有他梁礼荣的儿子要工作,我家潘明也不可能当一辈子的仓管。
“我这里是没有工作了,要不你问问我这老弟?他的酒店刚刚开业,正缺人手呢。”潘伟国又道。
“你老弟开的可是西式酒店,我这儿子啥也不会,去了岂不是给家毅添乱嘛。”梁礼荣故意这么说,正想接一句“要是有学徒工作的话,倒是可以给我儿子安排一下。”
岂料,潘家毅突然开口道:“梁主任,表哥。真是不好意思,关于安排工作的事情,我暂时不能做主。因为这家饭店并不是由我出资开办的,我只是我们总公司的代理人,一切人事安排还得要总公司做决定,但我可以把梁主任您儿子的情况报告给总公司,由他们商讨决定。”
潘家毅的这一席话,让梁礼荣差点没拿稳筷子。同样没拿稳筷子的,还有潘伟国与潘明父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