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一次你是我的小老师!
这座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出了很多有名的非遗手艺,篆刻就是其中一项。
叶洛初发现,这些低头认真篆刻的学生,对于各自选择篆刻的印章图案,也有很深的了解。
因为小学生的手劲儿不是很大,所以选择的材料,和传统的篆刻,还是有所区别,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对这门手艺的兴趣。
叶洛初受到这个社团负责教师的邀请,跟着学生们一起,围坐在矮桌前,投入到篆刻中。
对于图案的选择,叶洛初向紧挨着自己而坐的,一个扎着两个辫子的小姑娘,请教了一番。
小姑娘闻言,给叶洛初介绍得很仔细。
叶洛初觉得此刻,面对这个孩子,自己倒像个学生。
小姑娘也确实符合“好老师”标准,讲解得极其耐心,似乎是面对初学者,觉得自己应该当好这个引导者。
“言传身教”这个说法,迅速在叶洛初的脑袋里蹦出来,觉得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身教永远是第一位的。
叶洛初虽然跟这个社团的负责教师,今天是第一次打交道,也不是特别了解,但看到眼前这个小姑娘,便能猜得到:她的耐心和仔细,一定是受了这位教师的一部分影响。
在小姑娘的帮助下,叶洛初选定了自己要篆刻的图案。
社团的负责教师,偶尔还会走过来,针对每个人已经完成的部分,提出改进建议。
叶洛初通过对方的讲解,再一次验证了刚才的猜测,因为她和刚才那个小姑娘,在讲解的时候,结束语通常都是: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
其实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个说法:你听明白了吗?
但倘若用后者问对方,尤其是面对一个初学者的时候,会容易让当事人生出极大的心理压力,兴许还会降低他(她),对正在学习内容的兴趣!
叶洛初觉得自己虽然只来参加了一次社团活动,就已经喜欢上它了。
社团负责教师是提前收到周老师的信息了,知道叶洛初来观摩的目的,便趁着孩子们都在专心篆刻的时候,带着她去参观了早期完成的一些作品,都是出自学生之手。
彩塑、泥人、扎染、面人还有皮影人等等,一系列以传统地方文化为主题的作品,让叶洛初眼前一亮。
同时也在心里思考:这座学校和自己所工作的学校之间,差距究竟有多大?如何利用本土有限资源,也打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社团?
叶洛初对于这次的挂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一开始的时候,对它有颇多顾虑,觉得像是一个陌生的东西,走近它,是需要勇气的,现如今却觉得:正是因为走近了,才收获了很多意外之喜!
人应该走出去,姥姥的这个说法,现阶段叶洛初体会得,好像更深刻了一些。
面对有创新性的东西,一开始生出担心,或者是觉得它距离自己有点遥远,其实都是正常的。
不完全抗拒,其实已经是一个还不错的心态了。
叶洛初看着其中的一幅版画,是关于当地一个特别有名的古迹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周末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可以去这些地方,逛一逛?
尽管大学的时候,自己已经去过其中的大部分了,但那时候并没有往深处去琢磨,多半是看热闹的心态,又觉得自己是历史专业出身,似乎没有太多新意。
现如今,看过学生们以这些为灵感的作品了,又觉得对隐藏在这些古迹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似乎又燃起了研究欲望。
叶洛初觉得自己虽然是这个专业出身,但和那些修文物的专家们,又差出了好几个档次!
兴许因为自己最初选择这个专业,就并不是出于所谓的“热爱”吧,只是那时自己的文科成绩好过理科,而且专业也是被调剂过的。
可现在,自己得依托这个专业所学的知识,教书育人了!况且并不准备放弃这份工作,是不是应该让自己的态度,更严谨一些?
这个问题,是之前叶洛初没有太细想过的。
一直觉得“情怀”这个说法,显得过于高大上,但今天,站在展示橱窗前,好像突然悟到了一些!
想来也是挺神奇的,叶洛初怎么也想不到,激发自己深层次思考的,竟然会是学生的作品!
挂职学习后的第一个周末,叶洛初乘坐地铁一号线,直达了当地最出名的名胜古迹。
恰逢这里有一个关于典藏古典服饰的展览,是需要额外购买一张观展门票的,但叶洛初毫不犹豫地掏了这份钱。
不是旅游高峰期,可是来这个景点的游客,还是不少。
季节更替,但由于B市多风,所以并没有觉得天气回暖了多少。
叶洛初不敢穿太薄,嘚瑟地感了冒,可是十分不划算的!
“春捂秋冻”的说法,自己也慢慢能接受了,仔细一想,这话最早也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展出的服饰,从造型到做工,都令人叹服。
走进展厅的一瞬间,叶洛初心里的感觉,和之前走进任何一家历史博物馆,都不一样!
每一件展品,叶洛初都看得很仔细,想起自己在那个特色社团,也看到有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了带有传统纹饰的服饰。
仅仅一个特色展厅,就逛了整整两个小时。
午饭是用在景区便利店买的三明治,随便对付了一下,因为还有一个庞大的建筑宫群等着自己去逛呢!
虽然这个古迹,自己和父母、同学一起,各来过一次,但之前的那两次,只是沿着中轴线走了一遍,对于一些散落在深处的建筑,是没有认真瞧过的。
尤其是其中一处,一个接见过外宾的戏台子,之前从未抵达。
为了让自己的参观更有意义,叶洛初特意租了一个高价位的解说器,偶尔遇到正在给游客讲解的导游,也会跟在其身后,听一听他是如何分析的。
历史文化,虽然有迹可循,但毕竟保留至今的所谓“痕迹”,是不完整的,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所生出的见解,也是不同的。
集众人看法来分析,也是打开个人视角的好方法!